纳米制造技术在从有机生物电子学到细胞工程的应用中都很有用。特别是,以天然聚合物为基础的功能性材料为合成聚合物提供了可持续和环保的替代品。蚕丝蛋白(丝素和丝氨酸)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和机械性能、固有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已成为下一代生物材料的重要类别。然而,通过高吞吐量工具在纳米尺度上精确控制空间定位的能力仍然是一个挑战。在这项研究中,电子束光刻技术(EBL)被用来提供纳米尺度的模式,使用甲基丙烯酸酯结合丝蛋白,这是一种光活性'光刻胶'材料。非常低能量的电子束辐射可用于在纳米尺度和大面积上对丝状蛋白进行图案,因此无需使用专门的EBL工具就可以进行这种纳米结构的制作。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与这些丝蛋白结合的导电聚合物,可以显示出蛋白质纳米线的形成,其长度可达100纳米。这些金属丝可以通过酶降解很容易降解。因此,蛋白质可以精确地、可伸缩地模式化并与导电聚合物和酶掺杂,从而形成可降解的有机生物电子装置。
——文章发布于2018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