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全国公交车电动化比例已提高至60%》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20-10-27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0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目前全国公交车电动化比例从2015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60%。  赵英民称,“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归纳成效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成效。化解钢铁产能约2亿吨,1.4亿吨地条钢全部清零,截止到2019年底燃煤电厂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9亿千瓦,目前,全国约6.1亿吨左右的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在完成火电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后,正在积极推动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重点地区的39个城市列入2018、2019年“散乱污”企业清单台账的7万余家企业清理整顿开展专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移交地方政府并督促进行整改。  二是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低碳化。集中力量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累计完成散煤治理2500万余户。北京以南约20万平方公里基本完成散煤替代。指导督促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设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开展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  三是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绿色化。加大铁路和港口的连接线、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不断提升铁路货运比例。去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2%,从去年1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全面供应国六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的“三油并轨”,普通柴油实现国四、国五、国六的“三级跳”。全国范围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汽车。2010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目前全国公交车电动化比例从2015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60%。  四是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在重点区域开展降尘监测体系建设,每月通报重点城市区域的降尘监测结果。去年,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平均降尘量分别是每平方公里7.5吨、6吨和4.4吨都满足目标要求。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地方通过禁烧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去年卫星监测到的全国秸秆焚烧火点数比2015年下降了42%。  五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制定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强化重点时段污染治理,实现精准施策。为科学精准、依法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对39个重点行业按照绩效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赵英民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突出重点管控时段、空间、行业领域和污染物,特别是加强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进一步优化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范围,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提升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不断深化空气污染治理成果,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清新的空气质量。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5-08-28
    •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目前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情况如何?文件印发后,生态环境部将从哪几个方面做好落实? 8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2021年和2024年我国先后建成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两个市场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实现了起步稳、运行稳,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是通过建章立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二是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2024年共审核企业数据300余万条,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提升。三是不断扩大重点行业覆盖范围,在发电行业基础上,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强制碳市场,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了有效管控。接下来,将着力抓好文件落实:一是深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的覆盖行业范围。二是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建立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提升节能减碳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压实重点排放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我们还不断扩大重点行业覆盖范围,在发电行业基础上,今年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强制碳市场,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了有效管控。”裴晓菲表示,截至2025年8月22日,强制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8亿吨,成交额达474.1亿元。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成交额达2.1亿元。 裴晓菲表示,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文件落实。 一是深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我们将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的覆盖行业范围。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积极发展自愿碳市场,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加快生态系统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等重点领域的方法学开发。 二是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我们将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碳质押就是企业将政府分配的碳配额或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碳资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碳回购则是配额持有者将碳资产出售给第三方机构,并约定在未来以约定价格回购,从而获得短期资金融通。这两项制度都有利于拓展重点排放单位的融资渠道,盘活碳资产,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节能减碳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们将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参与强制碳市场交易、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 三是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履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主体责任。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夯实碳市场建设制度基础,为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 《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12.09-12.15)》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2-18
    • 1、生态环境部部长接受新华社专访:中国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取得成功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总体来看,各方普遍表达了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的共同期待,中方希望各方坚定信心、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推动卡托维兹大会取得成功。” 2、与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3、启动2018年环境执法大练兵评审工作 为加强全国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以“全年、全员、全过程”为主题的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目前,各省(区、市)环境执法大练兵自评工作已结束,完成候选集体和个人的推荐工作。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集中评审工作于12月10日正式启动。 4、267家企业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 生态环境部向地方政府交办问题清单 按照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部署,2018年11月重点督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严格落实秋冬季减排措施及重污染天气各项应对措施。1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部分城市出现了三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强化监督工作组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城市发现267家企业(单位)存在未按要求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问题。 5、2018年水源地环境整治进入“扫尾”阶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决策部署,各地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按照专项行动部署,2018年年底前,长江经济带县级、其他省份地市级水源地要完成排查整治任务,共涉及31个省(区、市)276个地市1586个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违法问题整治。截至12月12日,611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完成比例达到97.9%。 6、解振华特别代表与最不发达国家集团举行部长级对话 12月10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与最不发达国家集团主席国埃塞俄比亚以及冈比亚、孟加拉国等国部长级代表举行会议,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中国家自主贡献、资金、适应、损失损害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当地时间12月12日,基础四国新闻发布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新闻发布厅举行,表达四国希望推动卡托维兹大会取得成功、共同维护多边机制有效性的决心和立场。 7、通报12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12月14日下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开展12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并通报会商结果。 8、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召开 12月15日至16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本次会议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为主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主席陈武,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主持开幕式。 9、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召开 2018年12月15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严格质量管理,凝炼调查成果,扎实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服务管理决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基础支撑。此外,本周还召开了一个有关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会议。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会上播放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针对警示片中暗访暗查发现的问题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