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12.09-12.15)》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2-18
  • 1、生态环境部部长接受新华社专访:中国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取得成功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总体来看,各方普遍表达了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的共同期待,中方希望各方坚定信心、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推动卡托维兹大会取得成功。”

    2、与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3、启动2018年环境执法大练兵评审工作

    为加强全国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以“全年、全员、全过程”为主题的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目前,各省(区、市)环境执法大练兵自评工作已结束,完成候选集体和个人的推荐工作。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集中评审工作于12月10日正式启动。

    4、267家企业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 生态环境部向地方政府交办问题清单

    按照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部署,2018年11月重点督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严格落实秋冬季减排措施及重污染天气各项应对措施。1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部分城市出现了三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强化监督工作组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城市发现267家企业(单位)存在未按要求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问题。

    5、2018年水源地环境整治进入“扫尾”阶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决策部署,各地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按照专项行动部署,2018年年底前,长江经济带县级、其他省份地市级水源地要完成排查整治任务,共涉及31个省(区、市)276个地市1586个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违法问题整治。截至12月12日,611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完成比例达到97.9%。

    6、解振华特别代表与最不发达国家集团举行部长级对话

    12月10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与最不发达国家集团主席国埃塞俄比亚以及冈比亚、孟加拉国等国部长级代表举行会议,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中国家自主贡献、资金、适应、损失损害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当地时间12月12日,基础四国新闻发布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新闻发布厅举行,表达四国希望推动卡托维兹大会取得成功、共同维护多边机制有效性的决心和立场。

    7、通报12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12月14日下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开展12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并通报会商结果。

    8、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召开

    12月15日至16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本次会议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为主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主席陈武,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主持开幕式。

    9、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召开

    2018年12月15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严格质量管理,凝炼调查成果,扎实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服务管理决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基础支撑。此外,本周还召开了一个有关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会议。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会上播放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针对警示片中暗访暗查发现的问题作了发言。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 (12.02-12.08)》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2-17
    • 1 生态环境部派员看望慰问陈奔同志家属 12月1日晚,浙江温岭环境执法人员陈奔同志在查处一起环境违法案件过程中因公牺牲。获知消息后,生态环境部领导高度重视,正在波兰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迅速作出指示,并委派生态环境执法局主要负责同志和行政体制与人事司有关同志第一时间赶赴温岭看望慰问陈奔同志家属,指导做好案件查办工作。 2 生态环境部长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与联合国秘书长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举行领导人峰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峰会,并与有关各方开展密集性磋商,积极推动卡托维兹大会取得成功。 3 生态环境部部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领导人峰会期间与多方协调立场 12月2日-1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会议、《京都议定书》第14次缔约方会议(CMP14)及《巴黎协定》第1次缔约方会议第3阶段会议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期间,12月3日举行领导人峰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峰会并与有关各方开展密集性磋商,积极推动卡托维兹大会取得成功。 4 生态环境部赴河北省隆化县、围场县开展扶贫调研和督促指导 12月3-5日,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带队赴河北省承德市,实地调研隆化、围场两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目标完成情况和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深入了解两县存在的实际问题,督促推动下步工作开展。 5 生态环境部召开“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工作第四次调度会 生态环境部12月7日召开“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工作第四次月度调度会。参会人员在会上集中观看专项治理工作专题短片;部机关党委汇报11月份专项治理工作总体进展情况;综合司、水司、海洋司、大气司、应急中心、华北站、华东站、华南站、中日中心、报社、出版集团、华南所、卫星中心、学会等14个部门和单位汇报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及解决的突出问题。 6 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 12月7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主持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听取关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 7 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回头看”进驻工作结束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五个督察组于2018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陆续对山西、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10个省份实施督察进驻。截至12月6日,全部完成督察进驻工作。 8 本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又公开了8个案例,截至12月8日累计公开29个典型案例
  • 《生态环境部: 空气质量排名将扩至169个城市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7-24
    • 传导责任压力 促进协同治理 空气质量排名扩至169个城市 生态环境部22日通报了2018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状况:1—6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7.2%,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1—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4.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环境部在原有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基础上,将排名城市范围扩大至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成渝地区、长江中游、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从本月起,每月发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20个城市和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20个城市名单,每半年发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名单。 今年上半年,169个城市中,临汾、石家庄、邢台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海口、黄山、拉萨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与去年同期相比,169个城市中,衡水、保定、银川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常州、西宁、嘉兴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差。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1月起,原环保部对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开展空气质量排名,对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继续按74个城市进行排名存在全面性、完整性不足,一些污染较重的区域和城市未纳入排名等问题,不适应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扩大国家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范围。生态环境部综合考虑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等因素,进一步扩大城市排名范围,充分发挥排名对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倒逼作用,传导治污压力,促进协同治理,为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积极效应。 据介绍,扩大排名范围能突出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和城市,服务区域协同治理,实现重点区域和城市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