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发展铜业大有可为 "城市矿产, 创新发展" 论坛举行》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29
  • 2017-11-24 作者: 赵京燕 来源: 中国矿业报 .

      在11月20日至22日举行的2017年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及论坛期间,由国际铜业协会协办的“城市矿产,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办。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区总裁周胜在致辞中表示:铜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前的金属乃至所有固废料的回收都面临着挑战,如何既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又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需要所有人的智慧和努力。期待大家共同推进有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探讨科学的衡量和评价方法,推广更先进的技术,为行业和国家的绿色发展献计献策。

      周胜介绍,1990年以来,全世界生产的5.5亿吨铜,有2/3还在使用。因此,铜金属和其他金属相比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它是少数可以100%重复循环利用的金属。而且,再次加工生产之后的铜在质量和性能表现上没有任何损失和影响。在铜的回收加工过程中,其能源效率也非常高,比原始开采加工的能耗低了80%~90%。这些数量庞大的含铜产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终端用途中,相当于20年的铜矿产量。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能源转型,既从传统的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过渡,以及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铜的需求量和使用量。据有关方面估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累计用铜量将达到历史高峰,循环利用生产的铜将满足全部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教授认为,我们国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是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要以需求为导向,着力行业附加值的下游。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力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吴玉锋教授对我国再生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全球铜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分布不均,我国铜资源人均量不足,仅为21.9千克/人,远低于世界平均量97.1千克/人。因此,利用铜再生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再生金属产业的节能环保效应明显,与原生铜相比,科学回收一吨再生铜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标准煤,节水395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37吨。铜工业是一个非常关注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一直以来,铜工业企业积极投资先进工艺和技术,用来回收开采和冶炼过程产生的大量废热、废水、废料,这些资源的回收既有助于行业的绿色发展,也带来了经济价值。

      据介绍,国际铜业协会于1989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是一家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致力于研究并推广铜的社会价值和有效使用,使其为国家经济及行业的绿色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作出贡献。国际铜业协会于1995年进入中国后,协助中国政府规划和实施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际铜业协会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广节能变压器、高效电机、高效空调、节能热水器;促进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的应用;开发和推广新技术,降低产业链成本,促进资源减量化应用,包括铸铜转子电动机,小管径空调换热器等;研究和推广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科学及工具。

    .

相关报告
  • 《滨海新区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18
    • 过去的一年,滨海新区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牢牢把握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奋力攻坚,推动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着力推动转型升级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2017年,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经济发展在调速换挡中实现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基本形成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比重提高,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奶牛存栏1.4万头,建成全国第一个商业化肉羊基因资源库。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要素加速聚集,军事科学创新研究院、华为云产业研究院、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等一批科研机构签约落地,新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0家、众创空间10家,国家级孵化器累计达15家,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前沿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全球精度最高的步态识别系统、世界首款虹膜识别智能手机、国内安全等级最高的麒麟操作系统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政府主导成立6家天使、创投基金,规模达56亿元,有力助推了科技创新发展。承办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会聚全球智能科技精英,抢抓产业变革新机遇,为新区领跑智能时代赢得先机。   动能转换持续加快。大项目好项目梯次推进,力神动力电池、科大讯飞、万达广场等201个项目投产运营,三星视界、一汽富维等241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市场主体5万家,总部企业达169家,亿元楼宇16座。新增科技企业4322家、小巨人企业198家、高新技术企业427家,累计分别达30096家、1527家、194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达34家,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去年全年,新区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不懈推进全方位开放,先行先试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   功能区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新区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做到敢先行、真先行,实现了开发区和中心商务区、保税区和临港经济区整合,完成了开发区经济职能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职能的分离,进一步推动了功能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突出了功能区经济主业,激发了发展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累计清退空壳低效国企254家,盘活空置楼宇137万平方米;降低医保缴存比例,实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浮动制度,企业成本进一步下降。   “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落实注册登记便利化新举措,全面推行“多证合一”,实现全程网上登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机制。电子市民中心上线运行,成为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平台。   国有企业改革稳步实施。全面启动国有企业混改工作,海泰控股集团成为全市第2家获批混改企业,金元宝集团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召开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会议,制定新的扶持政策,树牢“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弘扬企业家精神,成立企业家俱乐部,搭建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为激发企业家创造力奠定基础。落实“双万双服”帮扶举措,拓展政企互通平台对接功能,扩大帮扶覆盖面。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民企投资贸易洽谈会。新增民营市场主体4.8万户,累计达18.3万户。新增上市企业19家,累计达130家。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签约项目1260个,协议投资额6720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08家,内资到位项目1932个。自贸试验区168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实施。平行进口汽车突破10万辆,占全国的70%以上。商业保理、航运金融、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新业态茁壮成长,网易考拉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签约落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506万标准箱,增长3.7%;机场旅客吞吐量2090万人次,增长24%;货邮吞吐量26.8万吨,增长13.2%。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新设境外机构38家,境外投资达28亿美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印尼聚龙产业合作区共赢发展迈出新步伐。出台引智引才35条新政,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初步形成高端人才聚集的虹吸效应。
  • 《首版次高端软件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16
    •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局,烟台保监分局,各财产保险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17〕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6〕28号文件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7〕17号),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高端软件研发与示范应用,增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支持国产软件尽快进入市场,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首版次高端软件发展的重要性   首版次高端软件是指省内企事业单位通过自主开发或者合作开发,其功能或性能有重大突破,在该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或者打破市场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取得重大市场业绩的同产品名称、同一版本号的软件产品。当前,随着信息化战略的不断深入,关键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面临安全保障与服务能力的双重挑战。支持首版次高端软件,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扩大国产软件市场空间,提升国产软件供给能力和安全可靠水平,进一步发挥和强化软件在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中的融合支撑作用,对于推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构建安全可控产业体系、保障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壮大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二、进一步明确首版次高端软件的发展目标   抓住新一轮产业创新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定义等新技术落地的宝贵机遇,通过支持首版次高端软件创新与示范应用,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软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在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逐步实现软件系统国产化,初步建成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产业体系,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补齐关键技术短板,在基础支撑软件、面向新一代信息网络的高端软件、工业软件及服务、安全软件、大型行业软件等领域,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广一批优势特色软件产品和服务,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软件国产化程度大幅提高。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在智慧城市、智慧电力、工业技术软件化等领域扩大集群优势,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开源软件等领域培育多家龙头骨干企业,专业化协作和上下游配套能力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机制更加完善。   ——融合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首版次高端软件应用示范项目效果显著,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软件应用更加丰富,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促进作用更加突出。   三、切实加强科学规划与创新引领   (一)强化技术引领与支撑。结合国家、省关于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战略部署,立足山东实际和重大信息化需求,编制发布《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创新与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引导企事业单位在关键共性软件技术领域加强基础性创新,在重点行业信息化领域加强软件功能创新和模式创新,鼓励新业态和新应用,引导用户单位采用先进 适用的首版次高端软件。及时研判产业发展趋势,适时进行调整优化。   (二)继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以首版次高端软件为需求导向,继续培育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技术创新应用联盟,培育建设一批技术和产品协同研发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继续支持建设软件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支持大型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集团构建开放式“双创”平台,提升完善在线服务功能和效率。   (三)支持基于开源软件再创新。重视优秀开源软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主流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开源软件在基础支撑软件方面的创新接力作用,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组建开源社区和开源基金会,积极参加国际开源项目。财政资金支持的相关专项计划,对开源软件集群和项目适当倾斜,鼓励其遵循相应开源协议向社会开放软件源代码,构建开源软件生态体系。   四、创新开展软件保险试点工作   (一)保险险种及保障范围。“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责任保险”、“云计算服务责任保险”等保险产品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责任保险。投保的软件产品或系统在交付验收使用后由于质量缺陷产生的相关损失和软件系统本身的修复、检测费用,由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给予赔付。同时,鼓励各保险公司创新险种,扩大保险范围,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保险服务。   (二)健全试点工作保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软件版权单位向有关保险公司投保“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责任保险”、“云计算服务责任保险”等险种,用户单位为保险受益方,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高端软件投保保费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激发保险功能,突破首版次软件创新产品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初期市场瓶颈,降低用户风险,推动高水平国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尽快进入市场。相关认定办法和程序另行发布。   (三)做好组织协调和解读宣传。软件保险试点工作创新性强,缺乏历史数据和案例,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沟通,通过典型引路、政策解读、实务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参与各方从操作层面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普惠性,支持软件版权单位投保,在互联网+、智能制造、企业上云、智慧城市等重大信息化工程中,同等条件下鼓励用户单位优先选择已经购买保险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支持第三方软件质量评测、风险评估机构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优化服务流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五、认真做好相关保障支撑工作   (一)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推进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协同发展,探索“首购首用”支持机制,支持首版次高端软件创新研发及应用示范,支持省内单位采购或使用首版次软件,支持开展软件保险试点工作,多渠道推动高端软件创新应用。对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落实好企业所得税、产品增值税减免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优惠政策。与金融机构举行对接活动,优先支持首版次软件企业和用户单位的融资项目。   (二)加快推进软件人才聚集。支持软件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申报相关人才计划、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软件高端人才。鼓励通过学科共建、开设特色班或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创办微课堂或网络教程等方式开展校企对接合作,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继续支持举办“山东新动能·软件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发挥好产业园区、孵化器、信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及其他风险基金的作用,营造支持软件人才就业创业和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切实提高精准服务水平。定期开展以首版次高端软件为重点的新产品、新技术推介活动,进一步推动产需有效对接。支持开展首版次高端软件应用示范项目,在重点领域、惠民工程和财政资金支持的信息化项目中优先推广使用,加快推动信息安全、信息消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国产化替代进程。支持政府购买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等提供的信息咨询、会展、第三方评测等专业服务,为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展览推介、项目认定和政策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有条件的市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保险补偿、补助奖励、产需对接等多种方式,共同推动首版次高端软件创新与推广应用。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山东省财政厅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 2018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