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C预测:2036年芯片工艺有望进入0.2nm时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3-02-09
  • 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预测,芯片工艺将于2036年进入0.2nm时代。近日,IMEC提出了一条芯片工艺技术发展路径,并预计人们通过在架构、材料、晶体管的新基本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2036 年芯片工艺有望演进到0.2 nm。

    IMEC是世界最著名的研究机构之一,以半导体研究为重点,与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ASML、应用材料公司均有广泛合作。IMEC的路线图可以让人们对半导体行业即将出现的进步有更长远的看法。

    晶体管工艺微缩是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随着工艺微缩的演进,芯片可以提高性能、降柢成本与功耗。现在,台积电与三星正在致力于实现3nm工艺的量产。但是,随着工艺微缩进入10nm以下,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包括量子效应对微芯片运行的干扰,内存墙的存在,漏电流的增大,以及芯片复杂性增加造成的制造成本、设计工艺开发成本的增加等。

    IMEC表示,光刻技术的不断进步是进一步缩小尺寸的关键,同时人们还需要晶体管架构的创新。从 2 nm 开始GAA架构将是必不可少的。CFET晶体管架构将是 GAA继承者。CFET 晶体管将采用原子厚度的新型超薄二维单层材料,如二硫化钨 (WS2) 或钼。该器件路线图与光刻路线图相结合,将带人们进入以“埃”为单位的时代。

  • 原文来源:http://www.cena.com.cn/semi/20230206/118879.html
相关报告
  • 《后摩尔时代,芯片工艺的发展依然精彩》

    • 来源专题:后摩尔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7-27
    • 摩尔定律自1965年提出以后做了多次修订,最后定义为: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倍。这是一个技术发展与经济学发展想结合的规律。张兴教授对摩尔定律提出的50年划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摩尔时代(1965年到1975年),其特点是以增加容量为驱动力,即在集成电路元器件上增加元器件的数量,扩大芯片的集成度主要是扩大芯片的面积,标志性事件是1975年英特尔公司准备生产的电荷耦合内存芯片上包含了32K个元器件,与摩尔定律预测的64K大致吻合;第二个阶段是摩尔时代(1975年到2011年),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扩容和缩减器件尺寸并行,通过缩小器件的尺寸,增加芯片的面积,优化器件的结构,来实现集成度的提高,以前需要花一栋房子的价钱才能买到的1MB存储器,如今16G U盘才需要几十块钱,也正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嵌入式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地进步;第三个阶段是后摩尔时代,除了增加芯片的面积,缩小器件尺寸之外,标志性的特点是传统的平面结构和传统的材料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要引入新的器件结构、新的材料体系。2003年应变硅技术的引入使得微电子技术进入60nm和90nm时代,2007年微电子技术从45nm发展到32nm,2011年Intel对三栅技术的引入使得栅结构从平面变成立体结构,微电子技术跨入22nm,微电机技术进入后摩尔时代。 后摩尔时代最大的问题是速度与功耗不可兼得的矛盾,这一矛盾虽然伴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全过程,但是到了后摩尔时代尤其突出。英特尔工程师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果不采取任何低功耗的设计的话,功耗会呈指数增长。”怎样降低功耗?降低电源电压就可以了吗?no,因为这样速度也会随之降低,无法满足高速的要求。于是工程师想到了降低阈值电压,但是阈值电压降低以后导致关断的效果不明显,从而使静态功耗变高。因此后摩尔时代从尺寸驱动过度到功耗驱动。 张兴教授预测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新趋势是:一是更小,元器件会继续按比例缩小;二是更多样化,集成电路将发展成系统芯片(SOC),与其它技术结合,如MEMS,DNA等;三是更新,更机理化,发明更多新的、可大规模集成的基础器件,如纳电子,分子电子等。
  • 《IMEC,Cadence公司第一个5nm测试芯片流片》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zhaohuimin
    • 发布时间:2015-10-13
    • 2015年10月7日 IMEC纳米电子研究中心和EDA公司Cadence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使用5nm制造工艺的测试芯片的流片工作。 流片工作中最主要的流程包括极紫外光刻(EUV)和193nm沉浸光刻,主要制造部分是一个Finfet器件的无源部分后端设计中的金属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