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产生高温超导体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魏韧
  • 发布时间:2019-06-27
  • 20世纪80年代,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推翻了一种广为流行的理论,即超导体材料仅在约30开尔文(或零下406华氏度)的极低温度下无电阻。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关注100开尔文(零下280华氏度)以上的铜酸盐超导体研究。现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科学家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电子自旋。相关成果将发表在12月13日的《科学》杂志上。

    1、在旋转方式中添加电子自旋

    每一个电子都像一个指向某个方向的微小磁铁。大多数超导体材料中的电子似乎都遵循着自己的旋转方向。它们的电子不是指向同一个方向,而是不规则地向某一个方向旋转——有的向上,有的向下,有的向左或向右。

    当开发新的材料时,科学家们会观察材料的电子自旋。但是,当制造超导体时,凝聚态物理学家传统上并不关注自旋,因为传统观点认为这些材料的独特性是通过两个电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即“电子关联”形成的。但该研究用一种称为SARPES(s)的技术,发现一些超导体材料中存在电子自旋的特殊模式。

    2、高温超导体的新图谱

    材料在高于预期的温度下,或远低于零华氏度的极冷温度下出现超导,是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在没有任何阻碍地输送电子,此时电子能够同步运动,而不会被摇摆的原子撞击,进而产生电阻。在这类特殊的高温超导体材料中,铜酸盐的表现最好,一些研究人员相信,铜酸盐有可能成为制作新型超高效电线的材料。

    凝聚态物理学家在研究的超导材料中发现了电子关联。其实还存在另一种电子相互作用方式,“自旋-轨道耦合”,即电子的磁矩与材料中的原子相互作用。许多人认为,与“电子关联相比”,铜酸盐超导体中的“自旋-轨道耦合”很弱,所以常常被忽略。

    3、用SARPES发现电子自旋

    SARPES探测器由Lanzara、Zahid Hussain和Chris Zzwiak共同开发。科学家用其探测电子的关键特性,如价带结构。科学家使用SARPES与ALS的10.0.1光束,探测到电子的自旋速度,发现bi-2212独特的自旋模式,即“非零自旋”。

  • 原文来源:https://newscenter.lbl.gov/2019/01/03/revealing-hidden-spin-unlocking-new-paths-toward-high-temperature-superconductors/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发现了铀化合物的超导特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20
    • 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预测并在实验中发现了新型铀氢化合物,并预测其中一些铀氢化合物具有超导特性。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了超导现象。超导性是指当材料冷却到某一特定温度时,材料中的电阻完全消失,从而导致材料出现完全抗磁性效应。最初,一些基本的金属(例如铝和汞)在比绝对零度(-273℃)高一些的温度下展现出了超导性。而对科学家们来说,他们对所谓的高温超导体特别感兴趣。即超导体在不那么极端的温度下具有超导性。最高温度的超导体是在-183 ℃下呈现超导性,因此需要不断对材料进行冷却。在2015年,一种稀有的硫氢化物(H3S)创造了新的高温超导记录,温度达到-70 °C,但这却是在1,500,000个标准大气压下实现的。 Artem R.Oganov教授领导的物理科研小组预测,大约低于50,000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产生14种新的铀氢化合物,其中只有UH3被人们所熟知。它们包括富含氢的化合物,例如UH7和UH8,科学家们同样预测它们是具有超导性的。这些化合物中有许多是由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美国)和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 Alexander Goncharov教授从实验中获得的。计算表明,温度最高超导体是UH7,它在-219℃的温度下显示出超导性-通过掺杂来进一步提高的温度。 MIPT计算材料探索实验室的研究负责人Artem R.Oganov讲 “H3S被发现之后,科学家们开始急切地寻找其他非金属的超导氢化物,例如硒、磷等。研究表明,金属氢化物和非金属氢化物在高温超导性方面具有相当的潜力”。 Artem R.Oganov说“我们研究结果的两个亮点是,高压产生了大量的氢化物,其中它们大部分都不属于古典化学,而这些氢化物实际上是可以在非常低的压力下成为超导体的,甚至可能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 《美科学家发现抑制肥胖新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15
    • 人体内的白色脂肪储存过多热量,与肥胖密切相关;而棕色脂肪燃烧卡路里以产生热量,已成为消除肥胖的潜在手段。美国布朗大学科学家发现一种叫做SNRK的酶能够抑制白色脂肪中的炎症,同时提高棕色脂肪代谢,SNRK成为抑制肥胖的研究对象。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来提高脂肪组织SNRK的含量,那么可能会有双重好处——减少白色脂肪中的炎症可以缓解相关的并发症,如胰岛素抵抗,而增加棕色脂肪代谢可有助于减轻体重,但还须进一步人体研究来证实这些可能性。研究论文发表在《糖尿病》杂志上。 在该项研究中,科学家培育出脂肪细胞中缺乏SNRK基因的小鼠,并与正常小鼠对比脂肪组织。研究表明,缺乏SNRK基因的小鼠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浓度更高,证明炎症更多,而之前的研究显示,白色脂肪中的炎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后者是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该研究还显示缺乏SNRK基因的小鼠比正常小鼠重,且总体代谢率较低,即使通过激活棕色脂肪诱导啮齿动物体重减轻的药物进行治疗也无明显效果。这表明,缺乏SNRK基因的小鼠代谢率较低和体重增加是由于棕色脂肪代谢减少造成的。 研究中包含的初步遗传学证据表明,SNRK酶在人体中发挥着类似功能,使其可能成为遏制肥胖及其并发症的新疗法。研究团队希望加快多学科合作进程,将实验室发现转化为新的治疗或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