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发区深度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5-17
  •  

    天津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度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企业与民众对简政放权的获得感,关注服务精准性、便捷性、响应性和移情性,全面打造卓越“体验式”的行政审批服务。

     

    科学分流 提高办事速度

     

    “您好,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来到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首先进入的是咨询引导区。这里新设计的立体双向引导台组合可确保每一位申办人在经过时,都会与工作人员建立关系。经过工作人员的层层梳理、精准告知,配合自助设施的辅助办事以及无处不在的信息提示,申办人将可迅速分流至领证、取号和代理等区域。客户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传统大厅,用户一进门便直奔窗口,不仅拥挤,一次办成率也较低;如今有了咨询引导区‘过筛子’,能满足用户不同的办事诉求。”

     

    创新体验 用智慧化繁为简

     

    “以前只知道银行有ATM机,没想到天津开发区的行政审批也可以自助办理。”天津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焕强说。通过布设在逸仙园分中心的自助审批终端,他完成了户外广告设施许可的办理,省去了往返开发区母区的跑腿时间。目前,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自助终端第二代已经研发成功,集资料扫描打印、信息填报校对、审批要件上传、身份审核验证、视频远程交互等功能为一体,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指尖上的审批”更需要智慧。天津开发区按照“会淘宝即会审批,懂微信即能互动”的开发理念,将网上大厅办得可靠精准,亲民便捷。通过远程申报、在线帮办、闭环管理、物流式查询等功能,将简单熟悉的“淘宝—微信”模式渗透至审批流程的每个环节,并有真人在线客服提供帮办互动。“我们向企业提供智能化用户中心,灵活配置的联审模板,量身定制联审审批树,开展全过程留痕与全周期服务。同时,通过‘审批要件库’等功能使用户对已办、在办、要办事项一目了然。”天津开发区审批局信息化相关负责人介绍。

     

    互动交流 让服务有温度

     

    在天津开发区,这里建设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一个尺度适中、布局精致、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式的大厅。“不仅各种标识随处可见,还可为用户提供以米其林三星为标杆的服务体验,让政务大厅服务有温度,不带衙门味。”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专门为前来办事的用户提供了免费WiFi、免费复印、手机充电等配套服务,还设置了提供有各类图书杂志的休闲等候区以及方便接听电话的角落电话亭。

     

    有互动才有体验。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平台、自助终端等线上渠道,与政务服务开放日等线下渠道相结合,共同收集用户需求和评价反馈,进行服务推介和交流互动。2017年,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展了超过7万次的咨询引导,提供代理代办服务7300余次、线上咨询超过2500次、电话咨询超过9000次,发布新闻资讯1200余条,制作多媒体图片200余张,与1800余家企业建立良好关系,有效提升政企互信。全年收获评价反馈10850条,总体好评率为96%。“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环境优雅、体验亲民,大大提升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形象。”在微信上,来自天津一汽大众的任立梅留言道。

     

  • 原文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2018-05/15/content_5291083.htm
相关报告
  • 《天津开发区推“互联网+政策”模式搭建“指尖政策枢纽”》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6-18
    • 新华社天津6月14日电(记者 毛振华)为改善政务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近年来,天津开发区对政务服务平台持续优化提升,充分利用网络打造“互联网+政策”搭建“指尖政策枢纽”,实现了从政策发布、解读、申报到在线办理的全方位、智能化政策服务体系。 零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面积6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药品物流基地,目前正稳步建设中。企业起初并不了解建设这一基地需要什么样的审批流程,为此,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积极帮助联系市场监管及审批部门,充分了解政策与要求,解决了企业在申请药品经营批发类牌照时遇到的困难。 “如今企业只需要登录政务服务平台,关注度高的海河英才、就业、养老、医险、生育、工伤、失业、科技扶持等政策办理信息都能查到。”天津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实现了政策一经发布就收录到政务服务平台政策库中,同时配上必要的解读和图解,为企业申报各类扶持提供便利。 多媒体移动端功能的完善实现了当地政府服务从屏幕到指尖、从“网上政府”到“掌上政府”的转变。目前,天津开发区形成了政策解读微信公众号、“i泰达”App等完整的移动端服务网络。借助这些平台,政务服务可提供1对1的政策咨询。特别是“i泰达”App自身拥有AI智能问答机器人“小泰小达”,可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在线问答。 企业获取到政策后如何快速兑现申报?天津开发区政策兑现服务系统在天津率先实现了一网办理,涉及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引进、节能环保等多领域的政策兑现申报。企业申报完一项后,信息会留存建库立档,便于后续申报其他政策,实现一次上传基本信息终身受用。 数据显示,该系统上线以来,共受理政策兑现事项3766余件,2337件已受理完成,事项已经完成全程电子化审批的1374件。 该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根据企业的办事行为,从企业注册开始构建“企业画像”,推动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让企业、公众随时随地享受政策数据资源释放的潜在红利。
  • 《天津开发区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升级》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22
    • 2017年,天津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聚集,全年规模过亿元科技企业新增58家,累计达545家,两项数据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日前,走访了天津海之星水下机器人有限公司、天津飞旋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中科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三家区内科技型企业,探寻科技驱动下的创新基因。   融入国家新战略   天津海之星水下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水下探查、水下清刷等领域,其研发的空化射流水下清刷设备与传统高压射流相比,更加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真正实现船舶、海油平台等水下部分的全自动化无人操作,该项目还填补了国内水下清刷机器人领域的行业空白。   对接智能识别新产业   人工智能是2017年新热词。天津开发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工业4.0”发展新趋势,启动建设“智能产业区”。天津中科智能产业识别技术研究院,基于国际先进虹膜和人脸识别的算法,利用虹膜和人脸双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远距离虹膜人脸一体化识别系统,能够远距离进行识别,精度在百万人中拥有极高的识别通过率,在门禁系统、社区安全、安防、海关、机场、银行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才引领新未来   飞旋(亿昇)科技在国内率先研究成功磁悬浮轴承技术并开始了产业化应用,是国内第一家完整掌握磁悬浮高速旋转机械整体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产品2016年入选国家工信部节能目录,获评“能效之星”。   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天津开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在‘科技兴区’的发展道路上,着力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人才为依托、企业为主体、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发展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