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G“新基建”引领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9-09
  • 今年8月,以“匠心格力·智造洛阳”为主题的洛阳-格力中国智造高峰论坛在洛阳举行。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论坛上曾说过,他们在洛阳建设全智能化、全绿色化工厂,如果没有5G这样的互联网技术支撑是实现不了的。

      当前,从工业互联网到智慧政务,从5G创新应用到信息化赋能千行百业,从缓冲疫情影响到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5G“新基建”在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正日益凸显,助力洛阳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同时,也加快了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新基建”助力洛阳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当前洛阳正在大力推广5G,企业更要抓住这个机遇,为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眼下,中信重工牵手洛阳移动,打造的“5G+智能机器人”,为机器人配上了“最强大脑”。

      8月26日,位于洛阳伊滨区的中信重工新动能产业园,中信重工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内,3000平方米的各个工作岛内仅需30名员工,与机器人有条不紊相互配合着,一台台消防用特种机器人,依次顺利下线。

      据了解,这是2016年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项目,也是国内首座特种机器人柔性化生产智能化工厂,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了中国传统离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将逐步建立生产特种机器人产品(多型号)的柔性可重构智慧“云工厂”。

      目前,中信重工正以承担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项目为机遇,积极与中国电信联合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启中信重工5G应用的序幕,基于5G的中信重工离散制造“云工厂”,经过调试后将孕育而生。

      技术人员正利用中国电信5G网络和边缘计算技术,将工厂在云端组态和管理,利用支持5G的工业互联网控制器替代原有机器人控制器,将原有装备升级为智能装备,构成工艺可重构工作岛,将工业产业全价值链植入到电信5G云生态系统内,实现真正的“云工厂”而不是工厂云。

      截至目前中信重工消防特种机器人,已经在包括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30余个省市列装,成为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市场的开拓者和领跑者。

      “从重型机械到工业机器人,中信重工的新产业布局与原有产业具有密切关联,充分体现了‘智能+’思维,契合了机器换人的潮流。”中信重工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5G+智能工厂”引领农机装备智能新时代

      近年来,洛阳正在以新基建为契机,不断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加快建设“工业设计之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除了中信重工“5G+智能机器人”以外,中国一拖“5G+智能工厂”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早在2018年10月,由中国一拖牵头组建的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无人拖拉机——超级拖拉机Ⅰ号就在洛阳亮相。这标志着农机装备迈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无人农机产业的又一重大成果。

      去年6月,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成功升格国家级。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是全国正式批复建设的第十二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河南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今年6月16日,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洛阳伊滨区国宏先进制造产业园,举办了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产品发布会,携带多种创新元素的我国新一代无人驾驶拖拉机璀璨登场。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款无人拖拉机使用了5G移动通信技术,实时感知整车运行状态及周边作业环境。通过5G具备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性,将5G应用场景与新型农机无人集群场景有机结合,使之有效提升农机作业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对推动我国农机装备转型升级,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河南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地,洛阳坐拥我国最大的农机装备研发和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一拖、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为核心,涧西区、西工区、孟津县、宜阳县为载体,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链条完善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

      以中国一拖、福格森为代表的拖拉机集群不断壮大,以洛阳中收、辰汉科技为代表的收获机械集群拔节成长,以一拖柴油机为代表的农用柴油机集群加快发展,纵向连接、横向配套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外,洛阳还把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园区建设作为培育产业集群的主阵地,推动重点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集群式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行动,以六大园区为核心、县域特色产业园区为补充,着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中信重工建成全国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消防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大数据产业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入驻企业1172家。

      格力中央空调项目竣工试产,银隆新能源客车、专用车批量化生产。中车(洛阳)机车实现地铁整车制造,中原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积极推进……

      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园乘势而起,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洼地效应”。尤其是进入“十三五”以来,洛阳立足地方实际和特色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装备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制造业企业达到9家,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未来的发展,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还将继续发力产业升级,做老工业基地迈向新时代的“工业尖兵”,依托实施制造业“五大攻坚行动”,巩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石化、特色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相关报告
  • 《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4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体系加速完备。印发行动方案,旨在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推进等六大专项行动,明确鼓励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支持突破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重点攻关全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技术,鼓励新型储能以独立储能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加快建立新型储能电池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 产业体系加速完善。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和技术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高。 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新型储能产品与技术多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好满足多领域应用需求。
  • 《河南省财政直拨资金11.57亿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4-07-12
    • 今年以来,河南省财政厅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及时下达专项资金11.57亿元,支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同时,创新实施资金“直拨”机制,实现省级资金直达企业账户,及时释放政策效应、激发企业活力,有力提升企业获得感。 1、拉动技术改造,助推转型升级 支持重点产业链“一转带三化”,服务制造业“换道领跑”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安排资金8.53亿元,支持技改示范项目、头雁企业重点技改项目、“机器换人”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一大批工业项目,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2、加快数智赋能,促进数字化转型 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智能场景推广应用,安排资金1.13亿元,支持95个优秀智能场景应用项目,以及包含装备、汽车、材料、医疗设备等在内的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数字化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数智赋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3、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发展新动能 大力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安排资金1467万元,支持8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及技术转化;安排资金2670万元,支持14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25个首版次软件奖励项目,促进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产业化应用,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 4、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打造“专精特新” 除对1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设备软件投资予以补贴外,安排资金3500万元对8个市县资金池给予奖励,积极发挥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作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考核结果对49个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给予990万元奖励,引导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服务。 5、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安排资金3068万元,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获得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工业园区、制造业单项冠军、绿色工厂等领域试点示范或称号的72家企业给予奖励7500万元,发挥优质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