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意识受损会破坏涉及1型糖尿病患者决策的大脑区域的血流》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9-12-13
  • 低血糖意识(IAH)受损影响四分之一的1型糖尿病成年人,并显着增加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区域性大脑对低血糖反应的差异可能导致该人群对有问题的低血糖症的敏感性。这项研究使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功能MRI来测量局部低血糖症(HA)和IAH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大脑反应,以测量局部脑血流(CBF)的变化。

    针对低血糖,IAH患者的总症状评分没有变化(P = 0.25),而HA患者的总症状评分却升高了(P <0.001)。 IAH组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对低血糖的反应较低(P <0.05)。低血糖引起整体CBF升高(HA P = 0.01,IAH P = 0.04),但两组之间无差异(P = 0.99)。 IAH参与者显示丘脑内区域CBF响应减少(P = 0.002),眶外侧额叶皮质(OFC)(P = 0.002)和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P = 0.036),而左海马区的CBF下降幅度较小( P = 0.023)与HA组相比。在IAH中,涉及唤醒,决策和奖励的大脑区域对低血糖的反应发生了改变。这些途径的改变可能会破坏IAH个人识别低血糖的能力,削弱他们有效管理低血糖的能力,并无法充分利用常规治疗途径恢复意识。

相关报告
  •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抗原发现和表征》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9-05-09
    • 1型糖尿病(T1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部分由T细胞介导的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的破坏引起。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疾病的高风险是通过存在两种或更多种针对胰岛素的自身抗体,65kDa形式的谷氨酸脱羧酶(GAD65),胰岛素瘤相关蛋白2(IA-2)和锌来预测的。转运蛋白8(ZnT8)。尽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导致对这些自身抗原的耐受性破坏,我们对T1D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理解不完全。最近已经使用创新技术发现了几种新的自身抗体,但是它们在监测疾病发展和治疗方面的潜在效用以及它们在T1D的病理生理学和病因学中的作用都没有被探索过。此外,已经报道了新抗原的产生(通过翻译后修饰,包含抗原或抗原的两个不同区域的杂合肽的形成,替代的开放阅读框使用和RNA剪接变体的翻译),并且靶向这些新抗原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具有已经确定。总的来说,这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来理解自我耐受的分解,如果这种修饰发生在组织或疾病特定的背景下。最近由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主办的研讨会汇集了研究人员,他们正在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鉴定自身抗原并表征对这些蛋白质的免疫反应。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分享想法并确定资源,以加速抗原发现和T1D中自身免疫反应的检测。该知识的应用将指导用于鉴定用于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监测的改进的生物标志物的策略,并且最终将形成新的抗原特异性治疗的基础。本视角强调了研讨会上解决的关键问题,并确定了未来调查的领域。
  • 《保留1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疗法》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5-12-09
    • 目前尽管有很多现代技术,但1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担并未消失,1型糖尿病仍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较高的疾病。我们尝试各种办法来阻止病情恶化,尽量保留剩余的胰岛素分泌,甚至通过β细胞再生来改善疾病。基于单一药物的疗法效果不太令人满意;但是,也有几种疗法疗效较好且没有明显的,或轻微的不良反应。由于疾病过程是多样化的,必须选择适合患者的相应的疗法,通过不同疗法的联合使用来达到改善疗效的目的。因而在发病早期可以采用免疫抑制疗法,如抗CD3和抗CD20单克隆抗体与融合蛋白,例如依那西普[TNF-α抑制剂]和/或阿巴西普(CTLA4-Ig)联合给药,并同时服用β细胞保护剂。使用自身抗原疗法[谷氨酸脱羧酶(GAD)胰岛素原]和促再生药物[例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延长疗效作用时间,并可减轻病情,甚至可能使部分患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