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ST回应欧盟委员会有关谷物新天然毒素限量的咨询》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殷小溪
  • 发布时间:2019-02-19
  • 关于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托烷生物碱和麦角生物碱的最大残留限量的咨询已由一名成员转交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IFST),尽管IFFS是EFSA的注册股东,但IFST并未直接接受此咨询。

    IFST欢迎为这些重要污染物设定监管限制的提议。它将纠正调节异常,即一部分霉菌毒素具有完善的监管限制,而许多类似的天然毒素则没有。许多食品企业经营者需要控制PAs,托烷生物碱和麦角生物碱,但在最终产品中没有相互认可的限制,这些控制目前是不一致的。这些提议将改善这一状况。

    我们欢迎委员会利用科学证据以特定危险食品的拟议限量为目标,并注意具体说明令人关切的个别生物碱。我们同意将共洗脱(分析上难以区分)的PAs视为受调节的生物碱(即最坏情况假设)的建议,以及使用下限假设的比例方法;我们不认为目前蜂蜜中PAs含量的水平会对消费者构成风险,监管限制会不必要地将一些蜂蜜从市场上移除。在这方面,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在拟议的立法中不包括蜂蜜的情况下,拟议的案文规定了蜂蜜中PAs的最低检测量。

    我们注意到,拟议限值略低于先前EFSA评估中的假设,低于当前的菌核限制,也低于目前工业使用的一些生物碱基准。我们不认为这本身是一个问题;我们同意使用基于分布数据的尽可能合理可行的方法得出的限制。然而,这种分布式方法导致了麦角提案中的潜在矛盾。我们没有意识到任何证据表明未加工谷物中的菌核浓度与碾磨产品中的生物碱浓度有关。因此,未经加工的谷物可能在法律上符合菌核MRL,并且主要生产者可能已经进行了所有尽职调查,只是因为随后的碾磨产品在法律上不符合生物碱MRL。技术上最强大的措施是最终产品中的生物碱浓度;这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关于最小化和去除未加工谷物中菌核的最佳实践指南,以及残留菌核的目标水平,可以从法规中删除并转移到实践准则。这与委员会目前对坚果霉菌毒素的处理方法更为一致;立法规定了最终产品中毒素的限量,但并未试图规定储存堆中霉菌生长频率的法定限制。霉菌毒素立法得到了全面的行业行为准则的支持。

相关报告
  • 《工信部回应中国欧盟商会有关《中国制造2025》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03-31
    • 3月7日,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报告,报告赞同《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高研发投入,鼓励国内各行业提升质量和效率的诸多努力。但是,报告认为,用来推动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诸多政策手段是发人深省的,政策手段的运用已经给中国经济与欧洲业界带来了难题。报告担心《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反复提及的“自主创新”、“自给自足”,以及设立的大量国内外市场份额目标,会导致中国产业政策日益排外,塑造更利于本土企业的竞争环境。报告也担忧,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针对《中国制造2025》所提供的大量支持手段可能导致未来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另外,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的国际性收购行为,被要求与行业的优先战略相吻合,有可能会损害中国企业正常的以市场为主导的对外投资。报告判断,《中国制造2025》在短中期对欧洲企业而言呈现出很多吸引人的机会,但长期而言,该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进口替代行动,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空间可能会缩紧。 不过,在3月11日召开的工信部就“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答记者问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针对该报告做出回应称,报告中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存在参考价值,但也有一些观点和说法存在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苗圩表示,中国并没有刻意追求文中提到的国产化指标,更反对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中国制造2025》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包括内资和外资企业都一视同仁。关于报告中提到的市场占有率指标问题,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并没有刻意追求这一指标,报告中引用的绝大部分是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发布的绿皮书中的内容,这些指标是预测性而非强制性的,不具有约束作用,更不是政府行为。在强制技术转让方面,苗圩表示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强制手段来强迫外资企业进行技术转让。 除抨击《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强势的政府政策手段可能造成伤害外,欧盟商会的报告也提出了中国在制造业现状、规划投资方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报告提到,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远低于世界水平。又如,《中国制造2025》相比其他国家的研发活动支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严重偏低。在半导体行业,政府的产业投资存在无序化盲目投资的情况,许多地方投资基金只关注短期经济增长,局限于支持本地区企业发展,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导致政府主导的重复投资。半导体行业的科技规划追求大而全,导致政府对产业的支持过于分散,带来高昂的机会成本,难以达成产业发展目标。机器人行业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基础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扶持力度明显不足,使中国企业越来越难以加强自身实力。 报告最后分别给中国政府、欧盟成员国政府以及企业提出了建议。面向中国政府,报告建议进一步推动国内市场化改革,支持自由贸易,允许市场份额由市场竞争而非政府目标决定,并推动建立新的国际投资准则。面向欧盟国家政府,报告建议升级缜密透明的投资审查机制。面向欧洲企业,报告建议结合中国产业升级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持续创新以保持领先,关注国际并购行为,及时发现新兴竞争,摆脱对单一市场或客户的依赖。
  • 《 俄媒:欧盟委员会首次回应美记者“北溪”爆料,称这是猜测、不评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1
    • 美记者西摩·赫什关于“美国炸毁北溪”的爆料引发轰动。据塔斯社报道,欧盟委员会新闻官安德烈·马辛当地时间20日将这一爆料总结为“猜测”,并称不会就此进行评论。对此,塔斯社称,这是欧盟委员会方面对赫什2月8日爆料文章的首次回应。 “我们不会评论关于破坏‘北溪’管道肇事者(的猜测),任何可能回应都只能基于官方调查的结果。”马辛称。 去年9月,“北溪”管道附近海域出现泄漏 图源:瑞典海岸警卫队 本月8日,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爆料说,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拜登授意下实施的。俄罗斯方面抨击西方国家试图默默了结对“北溪”管道爆炸的调查。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19日报道,赫什18日在接受独立媒体consortiumnews采访时称,不论自己披露什么细节,拜登政府永远不会承认参与破坏“北溪”的行动。 针对西摩·赫什发表的“北溪”天然气管道调查报道,多位欧洲议会议员近日怒斥欧盟唯美国马首是瞻,迟迟不就新证据展开调查。欧洲议会议员克莱尔·戴利表示:“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想知道答案。坦白说,我都惊掉下巴了,破坏欧洲人生计的到底是谁?欧盟居然对此不闻不问,我为自己是一个欧洲人感到可耻。”欧洲议会议员米克·华莱士称,“我们怎么变得如此卑躬屈膝了?欧盟怎么变得对美国如此唯命是从了?甚至都不敢去问问美国人到底是不是他们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