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耦合与概念相似性:文献耦合的论文在概念上也相似吗?》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1-16
  • 摘要:多年来,文献耦合在科技文献相关的不同语境中被提及和使用。学者普遍认为,具有文献耦合的研究论文涉及相似的概念,因此它们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概念相似性。本本试图对这一观点进行实证评估研究。本研究基于Dimensions数据库获得的数据,采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提取加权关键词,捕捉文献的概念内容。的文献耦合矩阵和概念耦合矩阵。结果表明,尽管文献耦合被广泛用于评估研究论文之间的关系,但它往往无法识别文献中的实际概念相似性。本研究的结果对信息检索、跨学科研究和评价指标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呼吁更精细地理解研究文献之间除了共享参考文献之外的关系。

    关键字:文献耦合,概念耦合,概念相似性,语义相似性

    Nandy, A., Singh, A., Gupta, V., & Singh, V. K. (2024).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d Conceptual Similarity: Are the Bibliographically Coupled Papers also Conceptually Similar? Journal of Scientometric Research, 13(3), 706–714. https://doi.org/10.5530/jscires.20041115

  • 原文来源:https://jscires.org/jscires-vol-13-issue-3-2024/7731/
相关报告
  • 《人与自然系统耦合的因果推理|PNAS》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4-15
    • 耦合的人与自然系统(CHANS)是复杂的、动态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具有跨社会和环境维度的反馈。这种反馈给因果推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两个重要的挑战涉及关于排他性和无干扰的假设。在中国的文献中,这两个假设大部分都没有被探究过,但是当这两个假设都被违背时,从可观察到的数据中得出的因果推论就很难解释了。为了探索它们的合理性,系统的结构知识是必要的,同时也需要明确认识到,汉语中的大多数因果变量影响着环境和人类因素的耦合配对。在评估海洋保护区的大量文献中,近200项研究试图提出因果关系的主张,但很少涉及排除性假设。为了检验干扰对CHANS的相关性,我们开发了一个程式化的模拟海洋CHANS,其冲击可以代表政策干预、生态干扰和技术灾难。中国的人力和资本流动既是干扰的原因之一,对因果效应的推断存在偏见,也是因果效应本身的调节因素。在CHANS中,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可以满足排他性和干扰假设。为了阐明汉语中的因果关系,一个给定的因果问题需要多种方法,目的是确定每种方法的偏差来源,然后根据可信的推论进行三角分析。在陈教授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中,积累基于因果关系的证据的途径需要来自许多学科的技能和知识,以及有效的学术-实践者合作。
  • 《最新Science:串联耦合机制,开辟新途径》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1-12
    • 来自材料牛 【导读】 丙烯作为化工行业的基础化合物,通常通过石脑油的流裂解来生产,这是一种能耗较高的过程。从页岩气中获得的丙烷可以通过丙烷直接脱氢反应(PDH)转化为丙烯,但是该反应具有较高的吸热性并且在热力学平衡方面存在严重限制。另一种选择是丙烷热催化氧化脱氢反应(ODH),但要实现商业化,必须要克服丙烯过度氧化为CO2的问题。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选择性地从产物中去除H2将使平衡向丙烯方向移动。与氢渗透选择性膜反应器和金属氢化物相比,选择性的H2燃烧还具有热释放的额外优势,并且可以与现有的工业PDH过程完美整合。然而,O2共进料催化系统存在固有的安全隐患和空气分离过程能耗较高的缺点。 可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晶格氧可以作为固体氧载体,在无氧条件下实现选择性氢燃烧(SHC)。Bi2O3、In2O3、V2O5、Fe2O3、MoO3和掺杂的CeO2等氧载体的可行性已经得到广泛验证。然而,仍存在一些限制,如氧化还原稳定性差、低氧存储容量(OSC)和有限的氢燃烧选择性,阻碍了其潜在的商业应用。此外,在分子水平上实现脱氢位点和氢燃烧位点之间的精确通信行为,以介导串联PDH-SHC反应仍然是一个挑战。 【成果掠影】 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等人将化学链选择性H2燃烧和PDH与多功能FeVO4-VOx氧化还原催化剂相结合。均匀分散在Al2O3上的VOx提供了脱氢反应位点,而相邻的纳米级FeVO4则作为氧载体进行随后的H2燃烧。基于催化实验、光谱表征和理论计算,提出了一种通过氢溢出介导的耦合机制。在VOx位点生成的氢中间体会迁移到相邻的FeVO4位点进行燃烧,从而促使PDH向丙烯转化。相关的研究成果以“Tandem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and surface oxidation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propylene synthesis”发表在Science上。 【核心创新点】 1. 提出了一种通过氢溢出介导的耦合机制。 2. 在550°C下实现了42.7%的丙烷转化率和81.3%的丙烯选择性。 【成果启示】 本文通过多功能串联氧化还原催化剂,在纳米尺度上展示了氢气溢出介导的PDH和CL-SHC的耦合。并且研究了从毫米尺度到纳米尺度的不同位点的串联模式,验证了丙烯生产的选择性取决于氧化物间的亲密度。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在VOx位点形成的氢中间体会迁移到相邻的FeVO4载氧体上进行燃烧,从而改善了PDH与CL-SHC的串联过程。许多与工业相关的化学转化过程具有吸热和平衡限制的特点,期待这种氢气溢出辅助的CL-SHC和串联催化机制能为指导过程强化开辟出新的途径。 文献链接:Tandem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and surface oxidation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propylene synthesis. Science. 2023.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i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