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的人与自然系统(CHANS)是复杂的、动态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具有跨社会和环境维度的反馈。这种反馈给因果推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两个重要的挑战涉及关于排他性和无干扰的假设。在中国的文献中,这两个假设大部分都没有被探究过,但是当这两个假设都被违背时,从可观察到的数据中得出的因果推论就很难解释了。为了探索它们的合理性,系统的结构知识是必要的,同时也需要明确认识到,汉语中的大多数因果变量影响着环境和人类因素的耦合配对。在评估海洋保护区的大量文献中,近200项研究试图提出因果关系的主张,但很少涉及排除性假设。为了检验干扰对CHANS的相关性,我们开发了一个程式化的模拟海洋CHANS,其冲击可以代表政策干预、生态干扰和技术灾难。中国的人力和资本流动既是干扰的原因之一,对因果效应的推断存在偏见,也是因果效应本身的调节因素。在CHANS中,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可以满足排他性和干扰假设。为了阐明汉语中的因果关系,一个给定的因果问题需要多种方法,目的是确定每种方法的偏差来源,然后根据可信的推论进行三角分析。在陈教授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中,积累基于因果关系的证据的途径需要来自许多学科的技能和知识,以及有效的学术-实践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