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监禁妇女的调整后的HIV和性传播感染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4-09-25
  • 目的:研究探讨了一项针对监禁妇女的调整后的HIV/STI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提供妇女赋权的机会,降低风险,关系)的实施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年和2011年来自北卡罗来纳州2所监狱中的521名年龄18至60岁的妇女,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实施8次POWER,对照组则仅实施STI预防标准护理。对研究对象随访至其释放后的3至6个月。研究考察了混合效应模型的干预效果。

    结果:较之对照组,干预组对象在释放后3个月拥有较少的性伴,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释放6个月时,干预对象与固定性伴之外的性伴发生阴道性交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显著减少,而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则显著上升。此外,与对照组相比,POWER组对象出现安全套壁垒的情况也显著减少,艾滋病知识掌握地更好,也具有更为良好的健康保护沟通和有形的社会支持。

    结论:对重返社会的监禁妇女来说,POWER是一种有望降低HIV/STI感染或传播的有效行为干预措施。

相关报告
  • 《妊娠前后获知HIV感染对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利用的影响》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2-22
    • 目的 探讨妇女妊娠前后获知HIV感染对预防母婴传播(PMTCT)干预措施利用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调查了2005-2009年河南、广西、云南、新疆四省(自治区)确认HIV感染的孕产妇5552例,5894人次妊娠,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将调查对象分为15~、25~、35~49岁3个年龄段),以及确认感染的时期、妊娠结局、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应用等PMTCT干预措施的实施.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HIV感染孕产妇实施PMTCT干预措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84.5%(4979/5894)年龄在35岁以下,56.0%(3108/5552)为汉族,85.1%(4727/5552)为农民或无业,86.8%(4815/5552)为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31.2%(1836/5894)的感染孕产妇在妊娠前已知HIV感染.31.7%(1869/5894)的HIV感染孕产妇选择人工终止妊娠,妊娠前已知感染者终止妊娠的比例高达43.8%(805/1836).80.0%(3046/3808)分娩的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病毒药物,92.3%(883/957)的妊娠前已知感染者应用抗病毒药物,远高于当次妊娠才明确感染者[75.9%(2163/2851);x2=120.39,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前已知感染较妊娠前未知感染(OR=3.91,95%CI:3.03~5.05)、15~岁年龄段较35~49岁年龄段(OR=0.75,95%CI:0.57~0.98)的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较高.结论 妊娠前已知HIV感染有利于感染孕产妇尽早接受抗病毒药物应用等预防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
  • 《丹麦地区HIV感染妇女的性传播感染和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2-26
    • 在丹麦,对于HIV感染妇女没有关于性传播感染(STIs)筛查的指南。本研究对丹麦一组HIV感染妇女队列进行分析,评估了其STIs的患病率,避孕选择以及安全套使用的相关因素。研究对收集到的门诊HIV感染患者进行了访谈,分别在入组时和6个月的随访期后。研究结果发现,在1392名研究对象中,334名被纳入队列。其中衣原体感染有4例(1%),HSV-2阳性的有6例(2%)。无淋球菌感染、HSV-1感染和活动期梅毒。对其中252名感染者随访达6个月,其中168名(70%)性行为活跃。其中124名采取了避孕措施,安全套使用率达62%。分析得到,性伴HIV感染阴性对于安全套使用有促进作用(调整OR3.89,95%CI 1.49-10.11)。未怀孕的育龄期妇女中有13%不计划采取避孕措施。激素避孕措施和HAART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HIV感染妇女中发生率为13/14。可见,丹麦地区HIV感染妇女的STIs感染率较低。每年开展STI检测的必要性有待商榷。采取的主要避孕措施为安全套。此外,在同时采取激素避孕和HAART的HIV感染妇女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