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地区HIV感染妇女的性传播感染和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2-26
  • 在丹麦,对于HIV感染妇女没有关于性传播感染(STIs)筛查的指南。本研究对丹麦一组HIV感染妇女队列进行分析,评估了其STIs的患病率,避孕选择以及安全套使用的相关因素。研究对收集到的门诊HIV感染患者进行了访谈,分别在入组时和6个月的随访期后。研究结果发现,在1392名研究对象中,334名被纳入队列。其中衣原体感染有4例(1%),HSV-2阳性的有6例(2%)。无淋球菌感染、HSV-1感染和活动期梅毒。对其中252名感染者随访达6个月,其中168名(70%)性行为活跃。其中124名采取了避孕措施,安全套使用率达62%。分析得到,性伴HIV感染阴性对于安全套使用有促进作用(调整OR3.89,95%CI 1.49-10.11)。未怀孕的育龄期妇女中有13%不计划采取避孕措施。激素避孕措施和HAART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HIV感染妇女中发生率为13/14。可见,丹麦地区HIV感染妇女的STIs感染率较低。每年开展STI检测的必要性有待商榷。采取的主要避孕措施为安全套。此外,在同时采取激素避孕和HAART的HIV感染妇女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存在的。

相关报告
  • 《针对监禁妇女的调整后的HIV和性传播感染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4-09-25
    • 目的:研究探讨了一项针对监禁妇女的调整后的HIV/STI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提供妇女赋权的机会,降低风险,关系)的实施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年和2011年来自北卡罗来纳州2所监狱中的521名年龄18至60岁的妇女,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实施8次POWER,对照组则仅实施STI预防标准护理。对研究对象随访至其释放后的3至6个月。研究考察了混合效应模型的干预效果。 结果:较之对照组,干预组对象在释放后3个月拥有较少的性伴,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释放6个月时,干预对象与固定性伴之外的性伴发生阴道性交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显著减少,而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则显著上升。此外,与对照组相比,POWER组对象出现安全套壁垒的情况也显著减少,艾滋病知识掌握地更好,也具有更为良好的健康保护沟通和有形的社会支持。 结论:对重返社会的监禁妇女来说,POWER是一种有望降低HIV/STI感染或传播的有效行为干预措施。
  • 《亚洲地区双性恋者HIV感染及性传播风险》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1-20
    • 本研究开展系统评价评估了亚洲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中有双性恋倾向的比例,比较了双性性行为者人群和仅有男男性行为者人群中HIV的感染率及性传播风险差异。研究收集了9个亚洲国家的基于55个独立样本的48篇文献报道。研究发现,MSM人群中双性性行为十分普遍,合并感染率为32.8%。两组人群相比,HIV感染率的OR值为0.90,95%CI为0.77-1.05,最近梅毒感染发生率的OR值为0.99,95%CI为0.93-1.06,无保护肛交发生率的合并OR值为0.80,95%CI为0.57-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性性行为人群中有报告之前做过HIV检测的比例低于仅有男男性行为的人群。可见,在双性性行为人群中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HIV检测率十分有必要。同时,在病例报告和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增加分类的病例数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双性性行为者人群,从而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