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冠疫苗可诱导人体T细胞对抗奥密克戎》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0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四种COVID-19疫苗(辉Pfizer-BioNTech公司、Moderna公司、J&J/Janssen公司和Novavax公司)促使人体制造有效的、持久的T细胞来对抗SARS-CoV-2。这些T细胞可以识别令人担忧的SARS-CoV-2变体,包括Delta变体和Omicron(奥密克戎)变体。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月23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ARS-CoV-2 vaccination induces immunological T cell memory able to cross-recognize variants from Alpha to Omicron”。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教授Alessandro Sette博士说,“绝大多数的T细胞反应对Omicron变体仍然有效。”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教授Shane Crotty博士补充道,“这些T细胞不会阻止你被感染,但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很可能使你不至于病得很重。”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讲师Alba Grifoni博士说,“这在我们研究的所有类型的疫苗中都是如此,而且在接种疫苗后的六个月内都是如此。”

    这些数据来自于完全接种了疫苗,但尚未接种加强疫苗的成年人。这些作者如今正在研究已接种加强疫苗的人和经历过“突破性感染”的COVID-19患者的T细胞反应。

    这项新的研究还显示,完全接种疫苗的人拥有较少的记忆B细胞和针对Omicron变体的中和抗体。这一发现与世界各地实验室的免疫力减弱的初步报告是一致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中和抗体,Omicron变体更有可能造成突破性感染。更少的记忆B细胞意味着身体随后将更慢地产生额外的中和抗体来对抗这种病毒。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讲师Camila Coelho博士说,“大多数中和抗体,即对抗SARS-CoV-2效果良好的抗体,都与一种称为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的区域结合。我们的研究显示,与Alpha变体、Beta变体和Delta变体等相比,Omicron变体RBD中存在的15个突变可以大大降低记忆B细胞的结合能力。”

    T细胞如何对抗Omicron变体

    好消息是中和抗体和记忆B细胞只是身体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两个手臂。在一个暴露于SARS-CoV-2的人中,T细胞并不能防止感染。相反,T细胞在体内巡逻并摧毁已经被感染的细胞,从而防止病毒增殖并导致严重疾病。

    这些作者认为来自T细胞的“第二道防线”有助于解释为什么Omicron变体感染不太可能导致完全接种疫苗的人患上严重疾病。(该变体似乎也会感染不同的组织)。

    为了了解这项研究中检测到的疫苗诱导的T细胞反应是否真地对Delta变体和Omicron变体等SARS-CoV-2变体有效,这些作者仔细观察了T细胞对不同病毒“表位”作出的反应。

    每一种病毒都是由形成某种形状或结构的蛋白组成的。病毒表位是这种结构上的T细胞经训练后能够识别的特定位点。目前的COVID-19疫苗被设计为教导免疫系统识别SARS-CoV-2的初始Alpha变体上的特定表位。随着这种病毒发生突变,它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担心免疫细胞将不再识别它们的靶标。

    这项新的研究显示,虽然Omicron变体的结构不同而足以逃避一些中和抗体和记忆B细胞,但记忆T细胞仍然能很好地识别它们的靶标,即使是在高度变异的Omicron变体上。总的来说,至少83%的CD4+(辅助)T细胞反应和85%的CD8+T细胞反应保持不变,不管是哪种疫苗或SARS-CoV变体。

    Crotty指出,确实与Omicron变体结合的记忆B细胞可能也有助于保护人们免受严重疾病的影响。Crotty说,“接种疫苗的人有记忆CD4+T细胞、CD8+T细胞和记忆B细胞来帮助对抗感染,如果病毒越过初始抗体的防线,那么拥有多道防线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Omicron变体仍然是一种威胁

    这些作者强调,任何人都不应该只指望T细胞保护。这项研究揭示了人群水平的免疫力,但个体免疫反应各不相同,依靠个人未经测试的免疫系统来对抗COVID-19是一场赌博。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Sette实验室研究生Alison Tarke说,“我敦促人们仍然要谨慎行事,继续戴口罩。你有可能是少数免疫反应下降的人之一。”Sette补充说,“这项研究也强调了接种加强疫苗的重要性。”

    Sette实验室和Crotty实验室自2020年初开始合作进行COVID-19研究。凭借Sette实验室在T细胞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Crotty实验室在疫苗设计和B细胞反应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一合作已经促成了对预先存在的SARS-CoV-2免疫力、疫苗反应、重症COVID病例等方面的关键见解。

    Grifoni说,他们如今正在研究两个紧迫问题。首先,他们想看看T细胞、B细胞和抗体反应在接种COVID-19加强疫苗之后是什么样子。第二,他们正在研究突破性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是什么样子。

    参考资料:

    Alison Tarke et al. SARS-CoV-2 vaccination induces immunological T cell memory able to cross-recognize variants from Alpha to Omicron. Cell, 2022, doi:10.1016/j.cell.2022.01.015.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5425.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当前的新冠疫苗可诱导针对Omicron变体的强大细胞免疫》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0
    • 2022年1月11日,美国报告了破纪录的135万例新的COVID-19感染病例,打破了之前8天创造的记录。这种极高的病例率---比去年1月的每日感染人数高出四倍---证明了Omicron变体的传播能力。作为SARS-CoV-2(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的高度变异版本,Omicron(奥密克戎)变体已被证明能够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造成突破性的感染,因为它能够逃避人体在接种疫苗后产生的病毒杀伤性中和抗体。 不过,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证实目前COVID-19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保护性免疫细胞的产生,如所谓的杀伤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对Delta变体和Omicron变体引起的严重疾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他们评估了47名接种强生公司或Pfizer-BioNTech公司mRNA新冠疫苗的人的样本。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月3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Vaccines Elicit Highly Conserved Cellular Immunity to SARS-CoV-2 Omicron”。 论文通讯作者、BIDMC病毒学与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 H. Barouch博士说,“我们的数据为以下观察提供了免疫学背景,即尽管中和抗体反应大大降低,突破性感染增加,但目前的疫苗仍能对Omicron变体引起的严重疾病和住院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通过使用未受感染的接种强生公司或Pfizer-BioNTech公司mRNA新冠疫苗的人的样本,Barouch及其同事们在接种疫苗一个月后测量了CD8+T细胞和CD4+T细胞对SARS-CoV-2原始毒株、Delta变体和Omicron变体的反应,并在接种疫苗八个月后再次测量。他们同样也评估了在接种疫苗一个月后和八个月后对SARS-CoV-2变体的抗体反应。 与以前的报告一致,这些作者观察到最小交叉反应性的Omicron变体特异性中和抗体。相反,他们的数据表明,Omicron变体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与对该病毒原始毒株的CD8+T细胞反应有80%以上的交叉反应。他们指出,同样地,80%以上的Omicron变体特异性CD4+T细胞表现出交叉反应性,尽管反应可能因人而异。 Barouch说,“鉴于CD8+T细胞在清除病毒感染方面的作用,细胞免疫很可能对疫苗保护严重SARS-CoV-2疾病做出重大贡献。这可能对Omicron变体特别有意义,因为它极大地逃避了中和抗体反应。” 参考资料: Jinyan Liu et al. Vaccines Elicit Highly Conserved Cellular Immunity to SARS-CoV-2 Omicron. Nature, 2022, doi:10.1038/s41586-022-04465-y.
  • 《迎战奥密克戎 专家点名“疫苗佐剂”》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3-25
    •  奥密克戎来袭、突破性感染增加,使得“拒毒于机体之外”成为不少疫苗研发者的更高目标。   如何阻断奥密克戎的感染和传播?除研制专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之外,不少专家还“点名”强调要关注疫苗佐剂在阻断病毒传播上的巨大潜力。   大多数人只听说过疫苗,没听说过佐剂。那么佐剂究竟是什么?3月24日,科技日报记者连线采访了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张永辉。   疫苗佐剂系统:不在C位,胜似C位   “一听名字,大家就能明白,佐剂有着辅佐的作用。”张永辉说,但这不意味着它是配角,它在疫苗中的作用非常关键。   在我们常用的新冠灭活疫苗的一小瓶溶液中,除了有效的抗原(能激发免疫反应的疫苗主要成分),还有一种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的佐剂系统,起着吸附和免疫增强的作用。   事实上,佐剂在疫苗还没进到身体里之前就在奏效。例如,通过吸附作用,能避免抗原“挂壁”,确保全剂量注射。   进入身体后,佐剂还能增强免疫反应。有理论认为铝佐剂使可溶性抗原微粒化,激发树突状细胞的吞噬作用,也有人认为佐剂将抗原锁定在呈递细胞上,加强抗原呈递……总之,佐剂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   简言之,上可稳住抗原、下可激活免疫,这样看来,佐剂系统有那么点“辅政大臣能上达君庭,下达百姓”的意思。因此,它虽不在C位,却胜似C位。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疫苗都需要佐剂。例如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就无需佐剂,因此可以通过气雾化,制成吸入式疫苗。   佐剂创新,能激发“团灭”病毒的细胞免疫   “单纯的抗原进入体内,产生的抗体往往不足,需要佐剂帮助才能产生更多的抗体。”张永辉表示,但有的时候,只有抗体也不够,还需要召集很多T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杀手”来一起对付一些已经感染了病毒的细胞。   让病毒在被感染细胞中“团灭”,细胞免疫必不可少。新型佐剂由于可以刺激细胞免疫,近些年来备受青睐。   “由于免疫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天然免疫通过一个叫作模式识别受体的东西,来识别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病原体。”张永辉说,如果新佐剂能作用于这个识别受体,那么,疫苗带来的信号就会更好地传递给免疫系统,进而引发更好的体液免疫(中和抗体产生作用)、细胞免疫。   新佐剂是能够激发体内模式识别受体的一种小分子物质。张永辉解释:“目前其面临的窘境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佐剂的作用机理缺乏了解,这也导致佐剂开发的新靶点严重缺乏。”   事实上,目前全球批准使用的新佐剂只有5种。而我国佐剂使用较单一,绝大部分为铝佐剂。   “细胞免疫能帮助病毒被进一步‘肃清’。”张永辉说,而铝佐剂不能满足提供细胞免疫的需求,应积极研发新型佐剂,以进一步夯实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   佐剂研发门槛高,创新团队不断涌现   科技日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新佐剂研发并非一个单一化合物,而是由不同组分构成的体系,其中的成分各司其职。   例如,葛兰素史克的AS01佐剂体系除了佐剂小分子之外还有皂树皂苷、胆固醇等,其制备工艺、脂质体包裹的特殊形式,被评价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一个新方向。   在佐剂研发方面,我国的科研项目、医药企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科研项目布局方面,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曾布局“基于新佐剂疫苗研发”的研究方向,组织团队开展相关研究。企业研发方面,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布局了CpG佐剂、壳聚糖佐剂等多种疫苗佐剂的研发工作。团队通过研究佐剂各成分之间的构效关系、理化特性及免疫机制,多角度建立全面的佐剂评价体系,为低免疫原性病原体的亚单位疫苗开发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发高效、安全、稳定的新型佐剂,致力于通过新型佐剂开发,从根本上解决关键原材料来源和国产化供应问题。   “佐剂是我国疫苗,尤其是重组蛋白疫苗亟待有所突破的核心关键问题,其研制不仅仅是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需求,更是我们疫苗行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张永辉说,佐剂的研制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撑,要想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需要厘清佐剂的免疫学问题是什么,探索免疫机理、机制、靶点等问题,并在产业化方面寻求技术工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