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不易燃半固态电解质可降低电池火灾风险,有望彻底改变锂电池火灾》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11-16
  •    一组来自韩国的研究人员近期成功开发出了一种不易燃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有望通过降低热失控和火灾事故的风险,彻底改变锂离子电池(LIBs)的安全性。
      在过去,LIBs的潜在可燃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电动汽车中。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由韩国国立蔚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UNIST)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开创性的不易燃聚合物半固态电解质,为减轻电池火灾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解决方案。
      传统上,不可燃电解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加入阻燃添加剂或具有极高沸点的溶剂。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导致离子电导率显著降低,从而影响电解质的整体性能。
      在上述突破性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在电解质中加入了微量的聚合物,创造了半固态电解质。与现有的液体电解质相比,这种新方法将锂离子的电导率显著提高了33%。
      此外,采用这种不可燃半固态电解质的袋式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了110%,有效地防止了固体-电解质间相(SEI)层形成和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电解质反应。最新研究结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ACS(美国化学学会)旗下《ACS Energy Letters》杂志上。
      这种创新电解质的关键优势在于其卓越的性能和不可燃性。聚合物半固态电解质通过抑制燃烧过程中与燃料化合物的自由基链反应,有效抑制电池火灾的发生。研究小组通过定量分析其稳定和抑制自由基的能力,证明了所开发聚合物的卓越性。
      UNIST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Jihong Jeong强调说:“电池内部聚合材料与挥发性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我们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链反应。通过电化学量化,这一突破将极大地有助于理解不可燃电解质的机理。”
      据悉,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电池本身的卓越安全性。该团队的综合方法包括将不易燃的半固态电解质应用于袋式电池,确保对电解质不燃性的评估扩展到实际电池应用中。
      “使用不易燃的半固态电解质,可以直接纳入现有的电池组装过程,将加速未来更安全电池的商业化。”他们说。

      该研究在国内申请了5项专利,在海外申请了2项专利,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成果的意义。此外,它还得到了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RF)、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MSIT)、韩国产业技术评价研究院(KEIT)、韩国化学技术研究院和三星SDI(一家电池和电子材料制造商)的支持。

    参考文献:Fire-Inhibiting Nonflammabl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CS Energy Letters 2023. DOI: 10.1021/acsenergylett.3c01128

     
相关报告
  • 《石榴石相固态电解质显著降低液态金属锂电池工作温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19
    • 以熔融锂金属作为负极的液态金属电池具有极高的电容量,长久以来在工业领域有较广的应用。但由于锂金属熔点较高,电池工作温度一般在450℃以上,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此外,熔融盐中锂的溶解会导致自放电和较低的库伦效(<98%)。美国斯坦福大学的Yi Cui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石榴石相结构固态电解质的液态锂金属电池,可在240℃左右温度稳定运行,同时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研究人员采用熔融锂金属为负极,熔融锡铅合金(Sn-Pb)或铋铅(Bi-Pb)合金为正极,选用石榴石相结构的锂镧锆钽氧化物Li6.4La3Zr1.4Ta0.6O12 (LLZTO) 陶瓷管作为全固态电解质,组装了两种结构的液体锂金属电池系统:Li||LLZTO||Sn-Pb和Li||LLZTO||Bi-Pb,其中熔融锂金属负极在LLZTO陶瓷管内部,合金正极在外部。管状陶瓷电解质一方面将熔融锂金属负极包裹在内,起到锂离子传导作用,同时可以作为隔层将锂金属负极与合金正极隔开。在240℃、50mA cm-2和100 mA cm-2电流密度下,Li||LLZTO||Sn-Pb和Li||LLZTO||Bi-Pb两种电池均可以稳定循环约一个月,且几乎没有容量衰减,平均库仑效率为99.98%,这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工作温度最低的液体金属锂电池。并且,该电池还具有高功率特性,Li||LLZTO||Sn-Pb电池在电流密度高达300 mA cm-2时,功率密度为90 mW cm-2;Li||LLZTO||Sn-Pb电池在电流密度高达500 mA cm-2时,功率密度为175 mW cm-2。而就成本而言,全固态电解质LLZTO成本仅为0.037美元/克, Li||LLZTO||Sn-Pb和Li||LLZTO||Bi-Pb全电池成本依次为160美元/千瓦时和80美元/千瓦时,较为低廉。这种中低温、高安全性、低成本电池将在电网等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项研究巧妙设计了管状的石榴石型LLZTO全固态电解质,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液态锂金属电池,在保持电池高性能和稳定性前提下,使电池的工作温度下探到了创纪录的240℃低温,为设计和开发高效低温的液态金属电池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Energy》。
  • 《研究人员开发出防止下一代锂电池损坏的方法》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11-16
    • 马里兰大学研究锂电池如何失效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使下一代电动汽车(EV)和其他设备在增加储能的同时不易发生电池起火。 周三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介绍了这种创新方法,它可以抑制锂枝状结构的生长--这种结构会在所谓的全固态锂电池内部形成破坏性的枝状结构,从而阻碍公司将这种前景广阔的技术广泛商业化。但是,由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王春生领导的这项电池 "中间层 "新设计阻止了枝晶的形成,为生产可行的电动汽车全固态电池打开了大门。 美国至少有 75 万辆注册电动汽车使用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存储而广受欢迎,但其中含有易燃的液态电解质成分,过热时会燃烧。虽然没有政府机构按汽车类型跟踪汽车火灾,而且电动汽车电池火灾似乎相对罕见,但它们却带来了特殊风险;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报告称,急救人员很容易遭受安全风险,包括电击和接触损坏或燃烧的电池所产生的有毒气体。 全固态电池可以使汽车比目前的电动汽车或内燃机汽车更安全,但要想绕过这些弊端却很难,Wang 说。当这些电池以电动汽车所需的高容量和充放电率运行时,锂枝晶会向阴极一侧生长,造成短路和容量衰减。 研究人员说,他和博士后万红丽于2021年开始建立锂枝晶生长的形成理论;目前这仍是一个科学争论的问题。 "他说:"在我们弄清了这一部分之后,我们提出了重新设计夹层的想法,这将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他们的解决方案之所以独特,是因为稳定了固体电解质与阳极(电子从电路进入电池)和电解质与阴极(能量流出电池)之间的电池界面。新的电池结构增加了一个富含氟的中间层,可以稳定阴极一侧,并用镁和铋修饰阳极中间层,抑制锂枝晶。 "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因为它们可以实现高能量和高安全性。在目前的电池中,如果实现了高能量,就会牺牲安全性,"Wang 说。 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研究人员还需要解决其他挑战。要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专家们必须缩小固态电解质层的规模,使其厚度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相似,这将提高能量密度--即电池可存储的电量。研究小组表示,基础材料的高成本是另一个挑战。 先进电池制造商 Solid Power 计划在 2026 年之前向市场投放新型电池,并开始对新技术进行试验,以评估其商业化潜力。研究人员说,继续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 参考文献: Hongli Wan et al, Interface design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Nature (2023). DOI: 10.1038/s41586-023-0665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