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系统性占领泰国市场,以65%的BEV份额主导产业格局。BYD以42%市占率领先,MG(13%)和Neta(10%)紧随其后,形成“价格-产能-供应链”三位一体的市场策略。泰国充电基础设施上半年增长12%至超1万个端口,但城乡分布不均仍制约省际出行。日本车企出现产线撤离潮,斯巴鲁、铃木相继终止本地生产,凸显传统制造商在电动转型中的战略困境。
BYD在罗勇府建成15万年产能基地,重点生产Atto 3和海豚等主力车型,同步引入5款电动巴士和4款卡车实现商乘并举。长安、奇瑞、AION等纷纷布局本地化生产,形成集群式产业链投资。同时,Neta通过与Bangchan通用组装公司合作切入入门市场;比亚迪与Rêver Automotive合作推进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所有中国品牌均采用“泰国制造+区域出口”双轨战略。日本车企遭遇结构性挑战:斯巴鲁宣布2024年12月关闭泰国生产线;铃木2025年底终止本地制造;本田保留混动车产能但收缩业务规模。
泰国政府启动EV人力资源开发计划,5年内培训15万名工人掌握数字技术、绿色能源与电池技能,以缓解产业过渡期的就业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