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纪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zhoubz
  • 发布时间:2017-03-14
  • 气象学家 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我国数值天气预报、长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积云动力学和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等领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1957年发表我国第一张48小时数值天气预报图。20世纪60年代建立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方程组。70年代建立我国海气耦合的滤波矩平长期天气数字预报模式,成功地进行了月季天气预报试验。近十多年来,提出了Rossby波相互作用后可激发出一类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的不稳定波,以及在非线性作用下可激发出2~3年ENSO型振荡等,提出了热带大气和海洋运动的半地转适应和发展理论,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环境数字预报业务系统。代表作有《积云动力学》和《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动力学》。 

  • 原文来源:http://www.fio.org.cn/people/chao.jsp
相关报告
  • 《巢纪平院士》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2-05
    • 巢纪平,男,1932年10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现任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外聘的客座院士。长期从事我国数值天气预报、长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积云动力学和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等领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1957年发表我国第一张48小时数值天气预报图。20世纪60年代建立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方程组。70年代建立我国海气耦合的滤波矩平长期天气数字预报模式,成功地进行了月季天气预报试验。近十多年来,提出了Rossby波相互作用后可激发出一类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的不稳定波,以及在非线性作用下可激发出2~3年ENSO型振荡等,提出了热带大气和海洋运动的半地转适应和发展理论,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环境数字预报业务系统。代表作有《积云动力学》和《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动力学》。
  • 《2023年全球碳排放追平2019年的记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22
    • 据智库Carbon Brief 汇总的数据,2023 年全球化石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仍略低于2019年的409亿吨二氧化碳的记录,基本上追平了2019年的纪录。 过去十年(2013-2022年),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增长大幅放缓,平均每年增长0.14%。这远低于前十年(2003-2012年)每年2.1%的平均增长率和1959年至2012年期间1.7%的平均增长率。 化石能源相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被土地使用排放量的小幅下降所抵消。然而,土地使用排放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近年来,化石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大部分,约占2023年排放量的90%(而土地使用的排放量为10%)。与20世纪上半叶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当时土地使用变化的排放量与化石能源相关排放量大致相同。 全球化石能源相关排放包括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水泥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然而,全球碳预算也要从每年的化石排放中减去水泥碳汇(水泥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慢慢吸收二氧化)以确定化石能源排放总量。 国际能源署(IEA)最近的分析表明,随着清洁能源的加速增长和化石燃料使用量的下降,全球化石能源相关排放量可能在2023年达到峰值。然而,过去失败的预测可能会削弱对全球排放即将达到峰值的希望。早在2016年,当时就有迹象表明全球排放量已经达到峰值并将下降。同样,在新冠疫情后许多研究人员估计,全球化石能源相关排放在2019年达到峰值。事实上,化石能源相关排放量在2022年和2023年都创下了新纪录。 同样重要的是要强调,降低每年排放量的增长并不能阻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积累,也不能阻止世界继续变暖。为了阻止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不仅需要达到峰值,还需要迅速降至净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