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碳排放追平2019年的记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22
  • 据智库Carbon Brief 汇总的数据,2023 年全球化石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仍略低于2019年的409亿吨二氧化碳的记录,基本上追平了2019年的纪录。

    过去十年(2013-2022年),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增长大幅放缓,平均每年增长0.14%。这远低于前十年(2003-2012年)每年2.1%的平均增长率和1959年至2012年期间1.7%的平均增长率。

    化石能源相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被土地使用排放量的小幅下降所抵消。然而,土地使用排放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近年来,化石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大部分,约占2023年排放量的90%(而土地使用的排放量为10%)。与20世纪上半叶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当时土地使用变化的排放量与化石能源相关排放量大致相同。

    全球化石能源相关排放包括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水泥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然而,全球碳预算也要从每年的化石排放中减去水泥碳汇(水泥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慢慢吸收二氧化)以确定化石能源排放总量。

    国际能源署(IEA)最近的分析表明,随着清洁能源的加速增长和化石燃料使用量的下降,全球化石能源相关排放量可能在2023年达到峰值。然而,过去失败的预测可能会削弱对全球排放即将达到峰值的希望。早在2016年,当时就有迹象表明全球排放量已经达到峰值并将下降。同样,在新冠疫情后许多研究人员估计,全球化石能源相关排放在2019年达到峰值。事实上,化石能源相关排放量在2022年和2023年都创下了新纪录。

    同样重要的是要强调,降低每年排放量的增长并不能阻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积累,也不能阻止世界继续变暖。为了阻止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不仅需要达到峰值,还需要迅速降至净零。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9876.shtml
相关报告
  • 《WMO:2015—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11-12
    • 2019年9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题为《2015—2019年全球气候》(The Global Climate in 2015–2019)的报告显示,2015—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 1温度 自工业化以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1.1 ℃,较之2010—2014年,2015—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2℃。 2二氧化碳 2015—2019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主要温室气体含量持续增加,刷新了历史记录,其中二氧化碳的增长率比2010—2014年高了近20%。来自一部分温室气体观测站的年数据表明,到2019年底,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有望达到甚至超过410ppm(百万分之一)。 3海平面 2015—2019年,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5mm,2007—2016年,平均每年上升4mm。这明显快于1993年以来的平均速度(3.2mm/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主导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已由海洋热膨胀向冰川和冰盖消融转移。 4海冰面积与冰盖 2016年以来,南极夏季的最小海冰面积和冬季的最大海冰面积远低于1981—2010年的平均值,且2017年南极夏季海冰面积刷新了最低记录,2018年紧随其后,位于第二低水平。南极冰盖每年损失的冰量至少增加了6倍,从1979—1990年的平均每年40Gt增加到2009—2017年的平均每年252Gt。2015—2018年,北极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最小海冰面积也远小于1981—2010年的平均水平。 5海洋热度和酸度 全球变暖导致的地球热能系统增加的能量中,有90%以上被存储在了海洋中。2018年,700m以上海洋吸收的热量创造了历史新高,2017年和2015年700m以上海洋吸收的热量分别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海洋约吸收了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导致了海洋酸化。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海水酸度增加了26%。 6极端事件 热浪是2015—2019年最致命的气象灾害,几乎影响了所有大陆,并创造了许多新的高温记录。最大的经济损失与热带气旋有关。2017年的大西洋飓风是有记录以来最具破坏性的飓风,仅哈维飓风造成的损失就超过了1250亿美元。 摘自: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气候变化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19年第20期,董利苹 编译.
  • 《《2019年碳排放差距报告》:未来十年全球每年需减排2.7%》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9-12-02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6日发布新报告称,为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即到2100年将全球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2℃以内,在2020—2030年间,全球碳排放每年需减少2.7%;而要实现将升温限制在1.5℃的目标,在2020—2030年间,全球碳排放每年需减少7.6%。  据美国《科学新闻》网站26日报道,这一报告名为《2019年碳排放差距报告》,是UNEP发布的第10个年度报告。  报告指出,在过去10年间,温室气体排放每年增长1.5%,其中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创下55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高。各国目前承诺的减排量远不足以实现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即便所有承诺兑现,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还是会达到3.2℃,这会带来更广泛和更严重的破坏性气候影响。  这份报告重点研究了印度、日本和美国等7个经济大国的情况,指出这些国家的排放量目前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6%。这些国家财力雄厚,经济上可以脱碳,但仍需进行根本性变革,特别是在能源领域,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以节能减排,例如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逐步淘汰煤炭等。  UNEP的这份报告是一系列国际气候评估研究中的最新报告,于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2019年12月2日—13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召开前一周发布。科学家和环保激进人士希望,报告能敦促《巴黎协定》各签署国为自己设计更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  气候变化与能源解决方案中心气候政策专家艾略特·迪林格表示,在今年的COP25会议上,更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能会要求排放大国采取更有力行动。  此前,包括美国在内的19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同意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以将升温限制在“远低于”2℃的水平,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退出程序已于今年11月4日启动,此举引发各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