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的10年关联分析: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

  • 来源专题:心血管疾病防治
  • 编译者: 张燕舞
  • 发布时间:2018-04-24
  • 目标:虽然冠状动脉钙化(CAC)已被广泛验证用于预测临床事件,但CAC的大多数结局研究仅评估了冠心病(CHD)而不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包括中风)。此外,几乎所有的CAC研究都是短期或中期随访,因此在临床广泛使用之前,需要对具有长期随访的多种族群进行研究。我们试图评估CAC使用基于人群的MESA队列对ASCVD事件10年以上随访的作用,以及CAC与事件的关联是否因性别、种族/民族或年龄类别而异。

    方法和结果:我们利用MESA进行了一项共6814名参与者的前瞻性多种族队列研究,其中51%为女性,年龄为45-84岁,在基线时无临床CVD。我们根据年龄、种族/民族,性??别、教育程度、收入、吸烟状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降脂药物、收缩压、抗高血压药物、有意体育锻炼和体重指数等因素调整后,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CAC与事件ASCVD之间的关系。分析中仅使用每个个体的第一事件。总体而言,在总研究人群中观察到在中位数为11.1年中有500例ASCVD事件(7.4%)。严重ASCVD包括217例心肌梗塞、188例卒中(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例复苏心脏骤停和82例CHD死亡。 在那些CAC = 0的Agatston评分单元的人群中的事件发生率在1.3%至5.6%之间,而CAC> 300的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亚群的10年事件发生率在13.1%至25.6%之间。在10年的随访中,所有CAC> 100的参与者不考虑人口特征亚组估计有> 7.5%的风险。不论年龄、性别或种族/民族,各类CAC的十年ASCVD事件发生率稳步增加。保持所有其他风险因素不变时,对于CAC每增加一倍,我们估计ASCVD风险相对增加14%。年龄、性别、种族/种族或基线降脂使用没有显着改变这种关联。

    结论:冠状动脉钙化与10年ASCVD风险强烈相关且呈分级形式,因为它与CHD相关,其独立于标准危险因素,并且年龄、性别和种族也类似。虽然CAC = 0的患者10年事件发生率几乎全部低于5%,但CAC≥100的患者一直高于7.5%,这为为预防性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宝贵切入点。冠状动脉钙化强有力地预测了风险,这在所有种族、年龄组和性别中都具有相同的效应,这使其成为预测ASCVD风险的最有用标记。

相关报告
  • 《接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的全身炎症和健康结局》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11-21
    • 背景和目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的炎症负担和结果除了试验和研究队列的控制设置外,还没有很好的定义。 方法 这是一项在斯德哥尔摩卫生保健中心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的ASCVD成人的观察性研究(2007-21)。在排除了与急性疾病或药物/条件相关的C-反应蛋白试验(这些试验会对C-反应蛋白的解释产生偏见)后,在3个月的确定窗口期内对全身炎症进行了评估。用logistic回归分析C反应蛋白≥ 2 mg/L的决定因素。通过负二项式/Cox回归比较c反应蛋白类别与后续医疗资源利用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住院和死亡的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84 399名ASCVD成人(46%为女性,平均年龄71岁,59% C反应蛋白≥ 2 mg/L)。女性、高龄、肾功能低下、蛋白尿、糖尿病、高血压和近期贫血与C-反应蛋白≥ 2 mg/L的高风险相关。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与低风险相关。在6.4年的中位时间内,与C反应蛋白< 2 mg/L的患者相比,C反应蛋白≥ 2 mg/L的患者有更高的住院率、住院天数、门诊咨询和配药率(P均< 0.05)。他们也有较高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风险比(HR)1.30;95%可信区间(CI)1.27–1.33],心力衰竭(HR 1.2495%可信区间1.20-1.30),和死亡(风险比1.35;95%可信区间为1.31–1.39)。结果在亚组和颗粒C-反应蛋白类别中是一致的,并且排除了极端C-反应蛋白值或早期事件。 结论 患有ASCVD的成人中有五分之三患有全身性炎症,这与过度的医疗保健资源利用以及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
  • 《胆固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临床结局相关》

    • 来源专题:心血管疾病防治
    • 编译者:张燕舞
    • 发布时间:2018-04-24
    • 目标:利用系列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检查个体内血脂变异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临床结局的之间的关联。 方法和结果:我们对9项临床试验共4976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事后病人级分析,这些患者在多种医学治疗中接受了一系列的冠状动脉IVUS。我们评估了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ΔPAV)的进展、临床结局和脂质变异性(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 HDL-C、总胆固醇(TC)/ HDL-C和载脂蛋白B(ApoB))。使用个体内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标准差测量血脂参数的变异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变异性与ΔPAV显着相关(LDL-C:比值比(OR)为1.09,95%置信区间(CI)为1.02,1.17,P = 0.01;非HDL-C:OR为1.10,95% CI为1.02,1.18,P = 0.01;TC / HDL-C:OR为1.14,95% CI为1.06,1.24,P = 0.001;ApoB:OR为1.13,95% CI为1.03,1.24,P = 0.01)。生存曲线显示累积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与24个月随访后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变异性增加的四分位数之间显着的逐步关系(所有脂蛋白除HDL-C以外的log-rank P <0.01)。在达到的脂蛋白水平和ΔPAV之间注意到更强的相关性(LDL-C:OR为1.27,95% CI为1.17,1.39,P <0.001;非HDL-C:OR为1.32,95% CI为1.21,1.45,P <0.001;TC / HDL-C:OR为1.31,95% CI为1.19,1.45,P <0.001; ApoB:OR为1.20,95% CI为1.07,1.35,P = 0.003)。 结论:尽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之间的关联性似乎更强,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水平的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临床结局显著相关。这些数据显示实现低度和持续性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水平在促进斑块消退和改善临床结局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