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深海微生物分子如何成为“抗癌武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3-29
  •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多年的实验室工作揭示了一种海洋细菌如何制造出有效的抗癌分子。抗癌分子salinosporamide A,也被称为Marizomb,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一种脑癌)。科学家们首次了解了激活该分子的酶驱动过程。研究发现一种名为SalC的酶形成了该团队称之为salinosporamide抗癌"武器"的关键。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这项工作解决了一个近20年来的谜题,即海洋细菌如何制造salinosporamide分子所特有的性质,并为未来的生物技术打开了制造新型抗癌剂的大门。现在科学家们了解了这种酶是如何制造salinosporamide A的特性的,在未来这一发现可以用来利用酶生产其他类型的salinosporamide,不仅可以攻击癌症,还可以攻击免疫系统疾病和寄生虫引起的感染。
    1990年,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从热带大西洋沉积物中收集到了salinosporamide A和产生该分子的海洋生物。该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些临床试验也是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健康中心的摩尔斯癌症中心进行的。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找出有多少种酶负责将分子折叠成其活性形状。是多种酶还是只有一种酶?研究人员最终确定是SalC。salinosporamide分子具有穿越血脑屏障的特殊能力,这是它在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中取得进展的原因。该分子有一个小而复杂的环状结构。它起初是一个线性分子,然后折叠成一个更复杂的圆形。大自然制造它的方式非常简单。化学家不能像自然界那样制造这种分子,但大自然用一种酶就能做到。这种酶在生物学中很常见,它参与人体脂肪酸以及微生物中红霉素等抗生素的产生。SalC酶执行的反应与正常的酮合成酶非常不同。正常的酮合成酶是一种帮助分子形成线性链的酶。相比之下,SalC通过形成两种复杂的反应性环状结构来制造salinosporamide。化学家很难在实验室里制造这两种结构。有了这些信息,科学家们现在可以对这种酶进行变异,直到找到有希望抑制各种类型疾病的形式。
    研究中所涉及的海洋细菌被称为Salinispora tropica,它制造salinosporamide以避免被其捕食者吃掉。但是科学家们发现,salinosporamide A也可以治疗癌症。他们已经分离出了其他的salinosporamide,但是salinosporamide A具有其他物质所缺乏的特征-包括使其对癌细胞有害的生物活性。如果科学家们能够设计出一种与 salinosporamide 稍有不同的salinosporamide A呢?一种对易患癌症的蛋白酶体的抑制作用较差,但对免疫蛋白酶体的抑制较好的药物?这样salinosporamide可能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法。获得这种复杂环状结构的酶SalC为将来研究打开了大门。(张灿影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scripps.ucsd.edu/news/scientists-discover-how-molecule-becomes-anticancer-weapon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发现树根微生物群中的巨大多样性和新型分子》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8-11-05
    • 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杨树根部及其周围的微生物群落比人类微生物群多10倍,并产生可用作抗生素、抗癌药物、或农业应用的新型分子。该研究标志着对杨树微生物组中基因簇的第一次深入研究,该基因簇编码用于生产独特和多样化的天然产物。 “我们专注于植物-微生物界面的能量及其信息和材料的交换,”ORNL植物-微生物界面(PMI)科学重点领域的负责人Mitch Doktycz认为天然产品是微生物及其寄主植物的外观和健康性的关键。
  • 《美科学家发现炎症性肠病期间微生物组的变化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07-01
    •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和博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of the gut microbial ecosyste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的文章,研究人员利用多组学技术,针对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期间微生物组的变化以及引发炎症反应的机制开展研究,为IBD的治疗提供具有潜力的技术手段。 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全世界数百万人中普遍存在。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疾病,在临床、免疫学、分子、遗传和微生物水平上均具有异质性。作为整合人类微生物组项目(HMP2或iHMP)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对132名受试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以生成疾病期间宿主和微生物活动的综合纵向分子谱(每人最多24个时间点;总共2,965个粪便、活检和血液样本)。研究人员总结出炎症性肠病活动期间肠道微生物组功能性失调的综合视图,并发现兼性厌氧菌的特征性增加同时伴有专性厌氧菌的减少,微生物转录(例如梭菌属)过程和代谢物库(酰基肉碱,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的分子破坏,以及宿主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变化。疾病活动时期也以时间变异性的增加为特征,具有特征性的分类学、功能和生化等方面的变化。 该研究的结果和数据,通过炎症性肠病多组学数据库(http://ibdmdb.org)开放,这是迄今为止对炎症性肠病宿主和微生物活动描述最全面的数据库,将为IBD的预后提供新型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改善该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