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产业发展竞争力指数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1-06
  • 11月1日,为期3天的“2020中国福建(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暨项目成果对接会”圆满闭幕。会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竞争力指数(2020)》,这是国家级智库发布的首个石墨烯产业竞争力发展指数。

    “石墨烯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并被视为未来高技术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及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石墨烯产业快速发展。”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材料所副所长曾昆表示,该指数旨在客观、全面、正确认识我国各省市石墨烯产业发展水平和趋势,挖掘全国各省市在石墨烯科研以及产业化布局等方面呈现的不同特点。

    据介绍,全国各地石墨烯产业发展基本呈现“四个梯队”。江苏省以90.44的指数居第一梯队榜首,福建省处于发展势头迅猛的第二梯队,以74.78居第二梯队首位。在发展环境指数方面,全国石墨烯政策环境整体趋好。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同向比较中,福建省在产业政策和组织建设两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领先优势,发展环境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据悉,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竞争力指数今后三年将固定在永安发布,将极大提升中国福建(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暨项目成果对接会以及三明石墨和石墨烯产业的知名度。

相关报告
  • 《中国智能产业区域竞争力排名首次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6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天津首次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和“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两份关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梳理”中国智能产业发展走向。 “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对中国智能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排名,其中京津冀地区以80.6的得分位列三大经济圈首位,其次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按照省区看,北京分值80.3,广东分值49.9,浙江分值34.2,北京、广东、浙江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指数都居于领先地位。
  • 《全球城市竞争力榜单发布:中国20城入围经济百强,深圳领跑》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11-17
    • 11月12日下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的第四部研究报告——《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变局》在宁波正式发布。 这份报告从全球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城市评级等方面全方位评价城市发展。 快来一起看看国内城市在全球榜单中的排名吧—— 北上广深港跻身前20!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200强,中国39城上榜 判断一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到底强不强,经济密度和经济增量是衡量价值创造的效率与水平、规模和增速的恰当指标。因此,报告选择了全球50万人口以上的1006个城市做样本,全面计量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数,对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的表现作出准确评估。 深圳(4)、上海(10)、香港(13)、北京(17)、广州(18)实力挺进全球20强。(括号内为该城市世界排名) 特别要注意的是,报告明确指出,2019年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升少降多,东部沿海城市和中部地区的城市经济竞争力水平升多降少。 2019年,中国291个城市中有103个城市经济竞争力水平排名上升,182个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下降,尤其是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降多升少,要引起重视! 香港、深圳领衔!全球可持续竞争力200强,中国31城上榜 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提升自身在经济、社会、生态、创新、全球联系等方面的优势,并寻求系统优化,以持续满足公民复杂而高级的福利效用的能力。 简单说,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就是衡量居民福利的规模、水平和增长。 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城市在可持续竞争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还有些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在稳步提升,不仅31座城市跻身前200强,香港、深圳更是挤进了前20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十大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中,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位列其中,显示出城市集聚与核心城市优先发展的双重特征。 北京一枝独秀!全球城市分级前10强,中国占据3席 这次报告里还有个重磅消息。中国社科院与联合国人居署首次推出“全球城市分级新标准”,并据此对上面提到的1006个城市进行了分级。 报告将这些城市分为3层、2类、5等、10级,这将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等由高到低分别为:全球城市(A),国际枢纽城市(B),国际门户城市(C),区域枢纽城市(D)与区域门户城市(E)。 10级分别为:A+,A,B+,B,C+,C,D+,D,E+,E。 在这个榜单中,中国城市表现的怎么样? 全球10强中,中国占据3席,分别为北京、上海和香港,其排名分别为4,7,9名。 A等级——中国城市数量为1; B+等级——中国城市数量为1; B等级——中国城市数量为2; C+等级和C等级——中国城市数量分别为4和18; D+等级——中国城市数量为22; D等级——中国城市数量为100; E+等级和E等级——中国城市数量分别为141和2。 不过这些等级到底是依据什么评出来的?这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城市分级新标准”。 我们从专业角度帮你剖析一下: 报告中的全球城市分级是运用城市传统的集聚度与联系度,及有形的硬因素与无形的软因素对全球城市的影响,利用相对客观的层次聚类方法,对全球城市等级进行的划分。具体的影响因素看下图: 从城市分级中不难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仍然具有优势地位,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城市正在迅速崛起。 俗话说,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 客观讲,当前中国城市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国内城市冲入全球竞争力榜单。上榜的别骄傲,没上榜的别气馁,中国的城市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