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和策略分析与思考》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3-05-22
  • 目的把握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和策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完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机制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数据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的方法。结果中国制定落实了艾滋病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政策和策略,建立了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服务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探索建立了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药品供应、经费保障机制,将抗病毒治疗药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推动了抗病毒治疗工作的迅速开展,明显降低了病人的病死率。当前抗病毒治疗工作面临治疗服务规模和能力有限、治疗药品供应和管理机制不能适合治疗发展需要、治疗与现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脱节、流动人口异地治疗办法尚不完善等问题。结论需要进一步健全以定点医疗机构为依托的抗病毒治疗服务体系,结合医改重建满足治疗需求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将抗病毒治疗纳入现行的医疗保障范围,加快探索异地抗病毒治疗的办法。
  • 原文来源:http://xbya.cbpt.cnki.net/EditorB3/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XBYA201302027&isCnki=ck01
相关报告
  • 《老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六年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1-14
    • 目的 分析广西横县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寿命表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广西横县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176例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6年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7例,总病死率15.34%(27/176)。第1~6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9.00%、81.00%、74.00%、65.00%、65.00%、65.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壮族死亡危险度比汉族高(HR=7.328,95% CI:2.861~18.771),WHO临床Ⅰ期或Ⅱ期死亡危险度比Ⅲ期或Ⅳ期低(HR=0.246,95% CI:0.103~0.586),血红蛋白低者死亡风险度较高(HR=0.977,95% CI:0.957~0.997),CD4细胞计数低者死亡危险度较高(HR=0.995,95% CI:0.991~1.000)。结论 广西横县老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低,HIV临床Ⅲ期或Ⅳ期、血红蛋白低、CD4细胞计数低、壮族是影响本组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抗病毒治疗、关注壮族患者可能是提高该县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关键。
  • 《卫生部要求首诊负责制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05-03-07
    • 通知说,为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挽救病人生命,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和机构先后下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自愿咨询检测办法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印发〈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项目管理规范(试行)》及《抗艾滋病病毒药品项目管理执行方案》等文件,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分工、技术支持、监督评估,以及药品采购、发放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有效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保障医疗质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控制艾滋病疫情传播,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