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六年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1-14
  • 目的 分析广西横县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寿命表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广西横县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176例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6年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7例,总病死率15.34%(27/176)。第1~6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9.00%、81.00%、74.00%、65.00%、65.00%、65.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壮族死亡危险度比汉族高(HR=7.328,95% CI:2.861~18.771),WHO临床Ⅰ期或Ⅱ期死亡危险度比Ⅲ期或Ⅳ期低(HR=0.246,95% CI:0.103~0.586),血红蛋白低者死亡风险度较高(HR=0.977,95% CI:0.957~0.997),CD4细胞计数低者死亡危险度较高(HR=0.995,95% CI:0.991~1.000)。结论 广西横县老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低,HIV临床Ⅲ期或Ⅳ期、血红蛋白低、CD4细胞计数低、壮族是影响本组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抗病毒治疗、关注壮族患者可能是提高该县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关键。
  • 原文来源:http://www.clinicmed.net/upload/pdf/201210/20121015043805996.pdf
相关报告
  • 《广西横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早期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2-04
    • 目的 分析广西横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的生存情况及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9月至2011年5月521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开始6个月的资料,分析生存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21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开始6个月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57例,死于药物相关毒副作用2例,总生存率88.7%。吸毒者、经异性感染者生存率分别为77.7%、96.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WHO临床Ⅱ期、Ⅲ期、Ⅳ期生存率分别为95.9%、83.3%、7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60岁患者死亡危险度(HR=3.203,95% CI:1.233~8.319)和60岁以上患者死亡危险度(HR=2.669,95% CI:1.103~6.463)比50岁以下患者高;经异性途径感染者死亡危险度(HR=0.120,95% CI:0.055~0.264)比静脉吸毒者低;WHO临床Ⅲ期死亡危险度(HR=4.020,95% CI:1.994~8.105)和Ⅳ期死亡危险度(HR=3.993,95% CI:1.790~8.908)比Ⅱ期高,CD4细胞计数大于200个/μl者死亡危险度(HR=0.254,95% CI:0.075~0.866)比小于50个/μl者低(P<0.05)。结论 广西横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生存率较低,年龄50岁以上、吸毒、CD4细胞计数低、治疗晚是影响早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及早抗病毒治疗,关注吸毒人员和老年患者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 《台山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3-05-22
    • 目的探讨台山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1年台山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治疗方案、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临床症状体征、终止治疗情况以及生存状况的变化。结果 139例病人,静脉吸毒感染占66.91%,男性71.94%,已婚或同居62.59%,年龄25~55岁的占92.80%。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平均增长204.02/mm3;治疗后86.67%病人病毒载量<40拷贝/mL;各种机会感染症状体征发生率由治疗前的58.06%下降到治疗后1年的3.22%;55.39%的病人出现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病人占12.95%,死亡病例占7.19%,失访病例占11.51%;病人生存率提高,维持治疗3年生存率达到80.00%。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服药依从性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