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雌激素调控绵羊成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 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5-11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雌激素对绵羊成肌细胞的调控作用,并阐明了雌激素调控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提升苏尼特羊肉品质提供了参考。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

    卵巢作为雌性动物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类固醇激素参与生理功能。雌激素是其分泌的主要激素,有研究表明,切除卵巢后绵羊的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及微小RNA(miRNA)与基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仍不明晰。

    研究团队以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首先对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组织样本进行了测序,共得到178对差异表达的信使RNA-微小RNA(mRNA-miRNA),筛选出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PPP1R13B。研究发现,PPP1R13B基因的表达可促进成肌细胞增殖,体外添加一定浓度的雌二醇可介导调控PPP1R13B基因的表达,促进绵羊成肌细胞的增殖。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支持。(通讯员 付松川)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1813023008814

  • 原文来源:https://www.caas.cn/xwzx/kyhd/2888906a64ae415aa4385a4af2464845.htm
相关报告
  • 《解云礼/温文玉揭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新机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3-07-11
    •     2023年6月22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解云礼研究员课题组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温文玉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Ccdc85c-Par3 condensates couple cell polarity with Notch to control neural progenitor prolifer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运用了生物化学等手段揭示了神经干细胞中极性蛋白通过相分离方式调控其增殖与分化,为深入理解大脑神经发生提供了新的见解。     作者首先利用生化手段鉴定出了一个新的与Par3相互作用的极性蛋白Ccdc85c,通过小鼠胚胎电转的方式验证了Ccdc85c在神经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Par3和Ccdc85c共定位于神经干细胞终足末端的同一位置,暗示Ccdc85c对于神经干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可能与Par3结合相关。通过体外生物化学等手段,作者发现Ccdc85c的螺旋结构域与Par3的4N2结构域相结合,并且二者结合后有助于解开Par3的自抑制构象,从而形成蛋白质凝聚液滴。为了进一步研究Ccdc85c和Par3结合后调控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结合FRET、FRAP等技术,作者发现解开自抑制构象后的Par3能够发生相分离从而募集更多的Numb蛋白,该蛋白是Notch信号通路的抑制因子,从而使得神经干细胞的Notch信号通路能够维持在特定水平保持增殖状态。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Ccdc85c这一极性蛋白在神经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证实了Ccdc85c是与Par3极性蛋白的结合后通过相分离的方式募集更多的Numb,从而维持神经干细胞中的Notch信号通路水平,确保神经干细胞实现增殖与分化间的平衡。该研究解析了神经干细胞极性蛋白精确调控其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为深入了解大脑神经发生提供了新的见解。 编译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OB8T9Cund_mr51sKMsfxg
  •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揭示基底膜调控乳腺癌糖酵解的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2-14
    •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葛高翔团队以Type IV collagen α5 chain promotes luminal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through c-Myc-driven glycolysis为题在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基底膜促进管腔型乳腺癌细胞糖酵解的机制,阐释了细胞外基质如何通过调控肿瘤细胞代谢,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特征之一。在癌基因和肿瘤微环境的双重驱动下,肿瘤细胞更加偏好利用有氧糖酵解供能以维持其细胞增殖等生命活动。在低氧、低pH值、营养物质匮乏和氧化应激的肿瘤微环境刺激下,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交互通讯,调节肿瘤细胞代谢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然而,细胞外基质作为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的非细胞组分,是否调控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仍知之甚少。   细胞外基质根据其空间组织定位可以分为填充组织间隙的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基底膜是一类特化的细胞外基质,适应不同组织功能的需求,不同组织中的基底膜结构有很大差异。乳腺癌分为管腔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型及正常乳腺样型。为阐明不同类型乳腺癌的细胞外基质微环境特征,研究人员对TCGA数据库进行了挖掘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有着类型特异性的基底膜组成。其中,基底膜的核心组分IV型胶原蛋白α5链【α5(IV)】的表达在管腔型乳腺癌中高度富集,其表达受管腔型乳腺癌转录因子雌激素受体的调控。   进一步研究发现,α5(IV)胶原蛋白对维持管腔型乳腺癌的增殖潜能至关重要。敲低α5(IV)抑制了管腔型乳腺癌细胞葡萄糖摄取、有氧糖酵解与ATP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分子机制方面,α5(IV)胶原蛋白通过其非整合素受体DDR1及其下游p38 MAPK调控c-Myc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和转录活性,进而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与糖酵解通路代谢酶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α5(IV)胶原蛋白缺失的细胞中回补组成型激活形式的DDR1受体或c-Myc可以恢复管腔型乳腺癌细胞的糖酵解与细胞增殖。   研究人员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肿瘤模型,发现基底膜组分α5(IV)胶原蛋白在管腔型乳腺癌中受雌激素受体的调控而高表达,进而维持了管腔型细胞的糖酵解和增殖,促进了肿瘤的生长。这项研究从肿瘤细胞代谢的角度阐释了细胞外基质如何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表明细胞外基质是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关键分子。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