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成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12
  • 10日,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控股”)与枣庄市、滕州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山东滕州举行。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中国科学院企业党委书记、国科控股董事长吴乐斌,国科控股总经理索继栓,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赵千钧、国科控股副总经理王琪等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以及特邀的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等14家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理事单位,联泓新材料有限公司担任理事长单位。

      签约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同时指出,中国科学院若干研究所在此领域有几十年研究工作的积累,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如何激活这些无形资产,加速推进其转化及产业化是我们对于联盟的期许。联盟的成立将加强战略引领,整合资源,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与资本链的有效对接与深入联动,为构建完整、高效的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希望联盟有关单位统筹协调、凝心聚力、创新方式,共同建设好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使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早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科技产业创新集群,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造福人民,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在讲话中指出,创新联盟的建设是率先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中国科学院截至目前已成立了机器人、先进计算、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等11家由企业牵头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希望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的运作形成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盟成员间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机制。国科控股与枣庄市、滕州市签署合作协议是落实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具体行动,双方以共同发展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合作重点和起点,进而推动全面深入的合作,符合各方实际,符合各方发展需要,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科学院企业党委书记、国科控股董事长吴乐斌表示,国科控股是联想控股的大股东,而联泓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国科控股对联泓进行了“亲上加亲”的战略直投,联泓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将在国科控股的支持下,通过“创新联盟+转化平台+产业基金”的“三位一体”三链联动的运作模式,构建联盟各方利益共同体,推动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转化,构造创新生态圈,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时希望通过联盟的运作,利用联盟的影响力,发挥好联盟的平台作用,帮助地方更好地营造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和氛围,助力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发展。国科控股正筹划将第一家转化平台公司落户滕州,同时将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作为国科控股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化集群的重要基地。

      联泓新材料董事长郑月明表示,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所属研究所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前沿技术成果,但转化率不太高。联泓新材料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管理团队和产业人才队伍。中国科学院经管委决定由联泓新材料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体系内研究机构和企业,组建“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将中国科学院的技术成果和创新能力与联泓新材料的运营能力、产业转化能力、市场开发能力、销售服务能力相结合,有利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嫁接,促进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联盟成立仪式结束后,国科控股分别与枣庄市、滕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表示,希望国科控股继续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品牌优势,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成果,努力把合作项目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在推动枣庄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随着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必将成为滕州新材料产业高端发展的孵化器、推动科技创新的新平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引擎,极大推动滕州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引领滕州抢占全国乃至世界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制高点。” 滕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强对滕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将推动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对“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揭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16
    • 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签约揭牌仪式暨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在南昌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江西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主任刘奇,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将面向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领域,集聚中国科学院及江西省创新资源,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引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等要素紧密融合,提升江西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和带动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为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白春礼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取得的丰硕成果。白春礼表示,共建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区域跨越发展是省院双方贯彻落实国务院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部署,是面向江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核心需求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正式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以来,中国科学院和江西省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下一步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围绕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继续为新时期江西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做好科技支撑。 白春礼说,进一步做好院省合作工作,一是要以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成立为契机,积极探索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道路和新模式;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战略合作,力争在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亚热带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共同打造特色学科和产业创新集群;三是梳理经济社会发展的“卡脖子”科技问题,集智攻关,构建相互交融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四是要积极推进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 刘奇对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对江西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推进创新江西建设,迫切需要与中国科学院保持更紧密、深入的合作。希望中国科学院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支持江西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推动大科学装置在江西落户,更多团队、成果、项目、资源在江西扎根;着力推动江西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着力研究推广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和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先进技术;着力推动扶贫、扶智、扶技相结合,加大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力度;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支撑。 刘奇指出,江西将认真落实好省院会商合作事项,全力支持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建设,及时解决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中国科学院人才团队在江西创新创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努力把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打造成省院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推动省院合作结出创新的丰硕果实。 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与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签署了研发项目、创新平台、人才团队、产业基地等系列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结束后,白春礼、刘奇一行还考察了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科学院。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以来,已有30多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与江西省开展了科技合作,产业化项目累计达100多项,累计为地方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10亿元,新增利税35亿元。仅2017年,中国科学院与江西当地企业的各类合作项目共达78项,合作领域涉及新材料、先进制造、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年销售收入达56.1亿元,实现年度利税10.0亿元,折合社会效益51.0亿元。 中国科学院、江西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成立 将着眼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12
    • 在10日举办的2018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该学院将立足优势学科,建立多元化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预计将在2019年开始招生。还将结合重庆产业发展需求,实现科教创产融合发展,助力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将着眼重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医学、智能制造、生态环保等优势产业,围绕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等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一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学院。 在揭牌仪式上,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文容表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揭牌成立将有效提升重庆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助力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端科教资源相对匮乏一直是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短板之一。着眼于此,重庆近年来加快引进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在渝设立分支机构或研究基地。仅今年以来,重庆就陆续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签约,共同建设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重庆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重庆研究院,开展高端研发平台、高新产业孵化基地和教育培训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