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中的破骨细胞: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17-10-09
  • 腹主动脉瘤(AAA)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AAA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修复,FDA未批准AAA疗法。科研工作者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以发现新的AAA疗法。 AAA的病理生理学被认为是为使动脉瘤壁退化的炎症和蛋白水解过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AAA中可观察到动脉钙化,但其程度低于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动脉钙化。成骨细胞样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矿物质沉积有关。最近,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了破骨细胞样细胞 - 成骨细胞的分解代谢物。此外,破骨细胞样细胞存在于AAA的壁中,但不存在于健康主动脉中。破骨细胞样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蛋白酶可能有助于动脉瘤壁的退化。通过降低MMPs来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或许可预防动脉瘤进展。在本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AAA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和药物治疗在AAA治疗中的当前作用。此外,我们强调了破骨细胞在AAA的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抑制破骨细胞的疗法。

相关报告
  • 《氟喹诺酮类药物和主动脉瘤及夹层的风险》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8-05-22
    •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抗生素。然而,有研究发现,应用这类抗生素可能显著增加主动脉疾病风险,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该项来自丹麦的研究证实,两者之间确有关联。研究人员发现,曾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人出现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的风险较用另外一种抗生素——阿莫西林的人增加66%。次要分析显示,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发生风险分别增加90%和93%。不过,研究人员也承认,该研究与既往研究类似,也是观察性质的研究,目前并不能得出“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主动脉疾病”。不过,由于氟喹诺酮类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因此也需要引起重视。
  • 《癌症治疗中以MIF为靶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6-01-20
    • 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和癌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多功能的炎性蛋白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 在炎症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与肿瘤发生、 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也有关系。本文综述了关于MIF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尽管MIF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它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当前的研究以小分子方法为重点,这些方法以MIF的互变异构酶活性部位及抗 MIF 抗体为靶点。这些方法在大量的临床前小鼠肿瘤模型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助于我们对 MIF 生物活性的进一步了解。最近,MIF参与关键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如CD74 和 HSP90,这一新发现为抗 MIF化疗策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