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中的破骨细胞: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17-10-09
  • 腹主动脉瘤(AAA)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AAA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修复,FDA未批准AAA疗法。科研工作者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以发现新的AAA疗法。 AAA的病理生理学被认为是为使动脉瘤壁退化的炎症和蛋白水解过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AAA中可观察到动脉钙化,但其程度低于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动脉钙化。成骨细胞样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矿物质沉积有关。最近,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了破骨细胞样细胞 - 成骨细胞的分解代谢物。此外,破骨细胞样细胞存在于AAA的壁中,但不存在于健康主动脉中。破骨细胞样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蛋白酶可能有助于动脉瘤壁的退化。通过降低MMPs来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或许可预防动脉瘤进展。在本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AAA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和药物治疗在AAA治疗中的当前作用。此外,我们强调了破骨细胞在AAA的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抑制破骨细胞的疗法。

相关报告
  • 《氟喹诺酮类药物和主动脉瘤及夹层的风险》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8-05-22
    •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抗生素。然而,有研究发现,应用这类抗生素可能显著增加主动脉疾病风险,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该项来自丹麦的研究证实,两者之间确有关联。研究人员发现,曾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人出现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的风险较用另外一种抗生素——阿莫西林的人增加66%。次要分析显示,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发生风险分别增加90%和93%。不过,研究人员也承认,该研究与既往研究类似,也是观察性质的研究,目前并不能得出“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主动脉疾病”。不过,由于氟喹诺酮类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因此也需要引起重视。
  •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新蛋白靶点》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5-06-17
    •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脑部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第3组髓母细胞瘤具有高度侵袭性且难以治愈,是导致儿童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由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主导、发表于《Cancer Cell》的一项研究,为该类型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研究团队通过分析2000多个在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发现二氢硫辛酰基转乙酰酶(DLAT)的高表达与患者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DLAT受c-MYC蛋白调控,而c-MYC作为该类型肿瘤的核心驱动因子,又受到代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的调节。DLAT不仅参与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还影响其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DLAT高表达的肿瘤对一种新发现的铜依赖性细胞死亡机制——铜死亡(cuproptosis)更为敏感。研究人员利用名为elesclomol的小分子提升肿瘤细胞内的铜含量,成功诱导了癌细胞死亡。在小鼠模型中,接受elesclomol治疗的动物存活时间更长,肿瘤负荷显著减轻。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药物进入大脑一直是脑瘤治疗的一大难题,但elesclomol具备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即使浓度很低也能发挥作用。此外,该分子此前已在成人疾病中用于治疗实体瘤,为其在儿童脑瘤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安全性依据。研究团队正进一步探索铜积累引发细胞死亡的具体机制,并评估elesclomol联合免疫疗法的潜力。考虑到肿瘤的异质性,该药物可能更适用于c-MYC和DLAT高表达的患者群体。研究人员希望尽快启动临床试验,将这一突破性发现转化为实际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战胜第3组髓母细胞瘤带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