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新蛋白靶点》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5-06-17
  •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脑部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第3组髓母细胞瘤具有高度侵袭性且难以治愈,是导致儿童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由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主导、发表于《Cancer Cell》的一项研究,为该类型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研究团队通过分析2000多个在第3组髓母细胞瘤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发现二氢硫辛酰基转乙酰酶(DLAT)的高表达与患者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DLAT受c-MYC蛋白调控,而c-MYC作为该类型肿瘤的核心驱动因子,又受到代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的调节。DLAT不仅参与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还影响其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DLAT高表达的肿瘤对一种新发现的铜依赖性细胞死亡机制——铜死亡(cuproptosis)更为敏感。研究人员利用名为elesclomol的小分子提升肿瘤细胞内的铜含量,成功诱导了癌细胞死亡。在小鼠模型中,接受elesclomol治疗的动物存活时间更长,肿瘤负荷显著减轻。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药物进入大脑一直是脑瘤治疗的一大难题,但elesclomol具备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即使浓度很低也能发挥作用。此外,该分子此前已在成人疾病中用于治疗实体瘤,为其在儿童脑瘤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安全性依据。研究团队正进一步探索铜积累引发细胞死亡的具体机制,并评估elesclomol联合免疫疗法的潜力。考虑到肿瘤的异质性,该药物可能更适用于c-MYC和DLAT高表达的患者群体。研究人员希望尽快启动临床试验,将这一突破性发现转化为实际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战胜第3组髓母细胞瘤带来新的曙光。
相关报告
  • 《Cell | 鉴定脑区中发展为髓母细胞瘤的干细胞》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5日,多伦多儿童医院Michael D. Taylor、匹兹堡大学Dimiter S. Dimitrov共同通讯在Cell发表题为Early rhombic lip Protogenin+ve stem cells in a human-specific neurovascular niche initiate and maintain group 3 medulloblastoma的文章,为特别具有侵袭性的3型髓母细胞瘤(group 3 medulloblastoma, Gr3MB)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项研究在四周大的人类胚胎后脑中鉴定了一组定位于菱唇室区(ventricular zone of the rhombic lip, RLVZ)的原蛋白原阳性(PRTG+ve)干细胞。这些PRTG+ve干细胞以高MYC表达和低NESTIN水平为特征,被认为是Gr3MB的起源细胞。研究人员证明,这些早期PRTG+ve干细胞的致癌转化引发了与Gr3MB非常相似的肿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干细胞生长在RLVZ中人类特异性插入的血管丛附近,反映了Gr3MB肿瘤中的特征。 该研究进一步表明,Gr3 MB维持了一个保守的类似发育中的菱唇血管系统,表明存在支持干细胞维持的血管周围生态位。Gr3 MB和内皮细胞的共培养实验证实,这种小生境在促进肿瘤干细胞生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内皮细胞呈现出有利于肿瘤进展的未成熟表型。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证明,使用白喉毒素系统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靶向Gr3 MB的PRTG-high区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这些方法在临床前模型中显著降低了肿瘤负担并延长了生存期,为开发Gr3 MB儿童的新治疗方法提供了希望。 这项研究的发现具有超越直接治疗潜力的意义。这表明,人类Gr3 MB可能来源于栖息在特定血管周围生态位的早期胚胎RLVZ-PRTG+ve干细胞。对Gr3MB起源的细胞和环境背景的深入了解为理解肿瘤微环境如何促进肿瘤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一个框架。此外,这项研究强调了在髓母细胞瘤的发展过程中考虑人类特定特征的重要性。菱唇是人类特有的结构,在Gr3MB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强调在这些肿瘤的研究中需要准确反映人脑发育的模型。 总之,此工作提供了驱动Gr3MB发展的细胞和环境因素的全面观点。通过将PRTG+ve干细胞群体和血管周围生态位确定为Gr3MB发病机制的关键参与者,该研究为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强调了考虑人类特定发育特征的重要性。
  • 《未折叠蛋白反应: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7-05-26
    • 癌细胞处在各种破坏蛋白动态平衡,产生内质网 (ER) 应激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之下。为了应付这种情况下,癌细胞发展处一种高度保守的自适应机制,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 (UPR) ,用以内质网的动态平衡。最近,已发现多种药物通过靶向作用未折叠蛋白反应的组分而发挥抗肿瘤活性。本篇文章中,我们综述了目前未折叠蛋白反应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结果,并重点讨论了以此为靶点的新型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