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探究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超额死亡人数》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0-20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之前对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超额死亡人数(excess death)---指的是观察到的死亡人数与预期死亡人数之间的差距---的研究发现,公开报告的COVID-19死亡人数低估了全部死亡人数,其中包括记录在案的和未记录在案的由这种病毒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数,以及因这次大流行造成的破坏而导致的非COVID-19死亡人数。

    之前的分析发现,在这次大流行的前几周(2020年3月至4月),超额死亡人数中只有65%提到了COVID-19;在美国COVID-19死亡人数最多的5个州中,非COVID-19原因(比如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死亡人数急剧增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和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美国超额死亡人数的估计更新到了2020年8月1日,并探讨了与国家重新开放(解除冠状病毒限制)的时间关系。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0月12日在线发表在JAMA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xcess Deaths From COVID-19 and Other Causes, March-July 2020”。

    研究方法

    2014~2020年的死亡数据以及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人口数量分别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和美国人口普查局。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的死亡人数取自2020年9月9日发布的临时性未加权数据。康涅狄格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因数据缺失而被排除在外。一种层次泊松回归模型被用来预测基于历史标准的预期死亡。COVID-19死亡包括那些COVID-19被认为是潜在或促成原因的死亡。未归因于COVID-19的死亡数据仅可用于潜在死亡原因,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心脏病和其他10种用于分组的死因。重新开放日期从《纽约时报》获得。

    为了确认观察到的非COVID-19死亡人数增加的有效性,Joinpoint回归程序(version 4.8.0.1;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统计研究与应用处)被用来确定斜率变化的周数(joinpoints)(以年度百分比变化[APC]来衡量)及其统计学意义(两边检验,0.05阈值)。为了估计美国各个州的流行病曲线的离散性,计算了出现90%超额死亡人数(ED90)的连续周数。所有计算均在软件SAS(version 9.4;SAS研究所)和R(3.6.1版;R基金会)中进行。

    研究结果

    在2020年3月1日至8月1日期间,美国发生了1336561例死亡病例,比预期死亡人数增加了20%(1111031[95% CI,1110364至1111697])。人均超额死亡率最高的10个州是纽约州、新泽西州、马萨诸塞州、路易斯安那州、亚利桑那州、密西西比州、马里兰州、特拉华州、罗德岛州和密歇根州。人均超额死亡率最高的州每周都有变化。这些州的绝对死亡人数相对于预期值的增幅从罗德岛州和密歇根州的22%到纽约州的65%不等(表1)。死亡率最高的三个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占美国超额死亡人数的30%,但它们的流行时间最短(ED90<10周)。在4月经历了急性暴涨(并在之后重新开放)的州,具有较短的流行时间,并在5月恢复到基线水平,而较早重新开放的州则经历了更持久的超额死亡人数增加,并延续到夏季。

    在225530例超额死亡人数中,150541例(67%)归因于COVID-19。Joinpoint回归程序分析显示,除COVID-19外,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出现增加,其中的两种非COVID-19原因达到统计学意义。在3月21日至4月11日的几周内,美国心脏病死亡率有所上升(APC,5.1[95% CI,0.2-10.2]),这是由于COVID-19病例在春季激增所驱动的。在3月21日至4月11日的几周内和6月6日和7月25日的几周内,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的死亡率都出现了增加(前者:APC,7.3[95% CI,2.9-11.8];后者:APC,1.5[95% CI,0.8-2.3]),后者与美国阳光地带州的夏季COVID-19病例激增相一致。

    探讨

    虽然美国的总死亡人数每年都非常一致,但2020年3~7月期间,美国的死亡人数增加了20%。据记录,COVID-19在这些额外死亡人数中仅占67%。美国的一些州在控制社区传播方面比其他州有更大的困难,导致超额死亡人数长期升高,并延伸到夏季。在COVID-19病例激增期间,美国因一些非感染性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增加。归因于COVID-19以外原因的超额死亡可能反映了未被确认或未记录的SARS-CoV-2感染导致的死亡,或因这次大流行病造成的破坏导致未感染患者死亡。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对临时数据的依赖、死亡证明中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层次泊松回归模型中的假设。

  • 原文来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71761;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79692.html
相关报告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消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1-05-15
    • 疾控中心咨询委员会批准辉瑞生物技术青少年疫苗 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辉瑞生物科技公司COVID-19疫苗在12 - 15岁青少年中使用紧急使用授权(EUA)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疫苗咨询委员会进行了权衡。美国商务部以14票赞成、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支持这种做法,随后该机构采用了这种做法。在美国这个年龄段大约有1700万青少年现在有资格接种疫苗。 拜登总统称这一决定“是我们抗击疫情的又一个巨大步骤”。底线是:针对12到15岁儿童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简单、快速和免费的。所以我希望家长们能够利用疫苗,给他们的孩子接种疫苗。” 在这个年龄组中,COVID-19导致的死亡仍不常见。尽管在2021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有127名青少年因COVID-19死亡,这将成为2019年儿童死亡的十大原因。 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儿科学教授、疾控中心顾问小组成员凯西·波林(Kathy Poehling)说:“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因为……感染而患上严重的疾病。”许多父母和青少年希望接种疫苗来保护自己。我很高兴我们今天能投票让他们做到这一点。” 该决定是基于一项针对2300名12至15岁青少年的试验,其中一半接受两种注射,另一半接受安慰剂。在完全接种疫苗组中没有COVID-19病例,而在安慰剂队列中有16例。关于这16名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没有提供任何细节。接受疫苗的那一组出现了与成人类似的副作用,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和流感样症状,特别是在第二次注射之后。 CVS Health宣布,目前正在全国5600多家CVS药店为12至15岁的青少年预约疫苗。尽管免预约治疗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们推荐预约治疗,因为辉瑞生物科技(Pfizer-BioNTech)疫苗是该年龄组唯一获得fda授权的COVID-19疫苗。 更多与强生疫苗有关的血凝块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称,在接种了强生公司疫苗的人群中,又出现了13例不寻常的血液凝块。在FDA和CDC暂停强生疫苗注射11天之后,没有出现额外的死亡病例,接种疫苗的人也没有出现这些病例。 到目前为止,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说法,已经有28人被确认患有与强生疫苗相关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TTS)。它的定义是在不常见的部位(如大脑)形成血栓,以及血小板减少症(即血小板水平低)。 CDC免疫安全办公室副主任Tom Shimabukuro告诉该机构的一个咨询委员会,尽管在接种疫苗后两周内在这么多人身上观察到这种情况极其罕见,但它“表明了一种合理的因果关系”。 强生发言人杰克·萨金特(Jake Sargent)对彭博社(Bloomberg)表示:“随着更多安全信息的发布,我们将继续与全球卫生当局密切合作,确保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个人得到充分的信息,以便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罕见事件。” 混合和匹配疫苗有更多的副作用 为扩大COVID-19疫苗的使用,考虑的一个策略是允许混合和匹配,例如,第一针接种辉瑞生物科技疫苗,第二针接种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然而,来自英国的一份早期报告表明,接受混合疫苗的人更有可能出现轻微的副作用,如发烧、发冷、疲劳或头痛。除了这些短暂的事件,没有其他安全问题。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 牛津大学儿科学和疫苗学副教授、该试验的首席研究员马修·斯内普(Matthew Snape)说:“这些是你对疫苗所预期的反应类型。”“它们或多或少与你在标准时间表中看到的反应类型相同。只是它们发生得更频繁了,我们在轻度和中度症状中都看到了更频繁的情况——但它们很快就会消失。” 这项研究包括830名50岁及以上的志愿者,他们接受了两剂阿斯利康/牛津疫苗;阿斯利康/牛津排名第一,辉瑞-生物科技排名第二;辉瑞生物科技(pfizer - biotech)排名第一,阿斯利康(AstraZeneca) /牛津(Oxford)排名第二;或辉瑞生物科技作为两种剂量。其他研究正在测试Moderna和Novavax的混合疫苗。 COVID-19住院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项研究显示,10名COVID-19住院患者中有8人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率是同龄人的6倍。半数患者的大脑功能或结构发生了改变,约20%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该研究由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人员领导,参与COVID-19神经功能障碍全球联盟研究(Global Consortium Study of neurodysfunction in COVID-19)。该研究于2020年3月至10月在13个国家的28个地点对3744名COVID-19成年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 在报告有神经症状的82%中,37%是头痛,26%说味觉或嗅觉丧失,49%有急性脑病。如上所述,17%的人处于昏迷状态,6%的人中风。急性脑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40岁以下的患者中约为33%,而在80岁以上的患者中为74%。 推迟注射第二剂疫苗可以降低死亡率 一个预测模型表明,给65岁以下的人注射第一剂COVID-19,但推迟第二剂,将减少死于该疾病的人数。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 这一策略在英国被使用,将剂量间隔从建议的3到4周扩大到12周,尽管辉瑞报告称没有临床证据支持这一决定。 由于现有疫苗的限制,英国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人接种至少部分有效的疫苗。来自英国的数据显示,单次注射可以防止约80%的死亡,感染减少了70%。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 British)上的最新美国研究利用了一个模拟模型,该模型基于10万名美国成年人的“真实世界”样本。它测试了各种场景。 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托马斯·c·金尔西(Thomas C. Kinglsey)领导的这组研究人员写道:“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如果延迟注射第二剂疫苗,累积死亡率、感染和住院率就可以降低。” 具体条件包括一剂疫苗的效力至少为80%,以及特定人群的日免疫率为0.1%至0.3%。模型表明,如果满足这些条件,该战略可以防止每10万人中有26至47人死亡。
  • 《新冠肺炎疫情激发深紫外杀菌消毒市场》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04
    • 非典时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的专家发现,使用强度大于9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冠状病毒30分钟,可以杀灭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敏感。近期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存在相关性。因此理论上科学合理使用紫外线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 相比化学杀菌消毒,紫外线的优势是杀菌效率高,灭活一般在几秒内完成,而且不产生其它化学污染物。正因为操作方便,可适用于所有空间,紫外杀菌灯在各大电商平台成为抢手货。在一线医疗卫生机构,它也是重要的杀菌消毒设备。 一般情况下紫外光可被划分A射线,B射线和C射线(简称UVA、UVB和UVC),波长范围分别为400-315nm、315-280nm、280-190nm。由于UVA的波长较长,技术门槛较低,UVA-LED首先被用作光固化、印刷等领域。而UVB和UVC则需要更加昂贵和耗时的开发。目前UVB正在结合医疗进行创新,UVC在杀菌和抑菌应用市场受到了极大的认可。 UVC紫外线杀菌消毒的工作原理是破坏微生物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除菌消毒的效果。尤其是240nm-280m波段的紫外线是最有效的除菌消毒波段。所有冠状病毒都属于单链正链RNA病毒。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UVC,是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根据这一特性,UVC被广泛应用到空气、水、物体表面杀菌消毒。 近年来我国紫外LED(UV-LED)技术应用发展相对迅速,目前深紫外LED(UV LED)在主要应用在生物医疗、防伪鉴定、净化(水、空气等)领域、计算机数据存储和军事等方面。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会不断出现以替代原有的技术和产品,紫外LED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如紫外LED光疗仪是未来很受欢迎的医疗器械,但是目前技术还处于成长期。 目前国内在研发及推广应用深紫外LED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没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深紫外LED材料生产的专用设备,即外延生长设备。而深紫外LED电光转换效率过低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UVC波段深紫外LED商业化产品的电光转化效率基本在4%以下。导致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材料限制了发光效率,主要因素包括外延材料质量差、光吸收大、电注入效率低、光提取效率低等。他认为,从材料入手是解决深紫外LED问题的根本,深紫外LED效率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需要大量研发工作的支撑。 深紫外LED要想规模化商用,务必先提升产品的性能,最关键的参数是辐射效率,10%是第一道门槛。只有商用深紫外LED的辐射效率达到10%以上,才会真正启动规模应用;辐射效率达到20%,具备替代低压汞灯的能力。深紫外LED的辐射效率太低,只有低压汞灯的1/10,而单位电功率的价格为低压汞灯的20倍,所以要获得相同的辐射功率,深紫外LED的成本是低压汞灯的200倍,在大功率杀菌场合完全无法使用。比如电功率为320W的低压汞灯,辐射效率30%,紫外功率96W,价格500~1000元。深紫外LED的辐射效率3%,在紫外功率为96W时,需要电功率3200W,封装器件成本16万元,加上光学、驱动和散热,估计要20万元,成本是低压汞灯的200~400倍。 深紫外LED的产品行业标准迟迟未出也是影响其前行的因素,就如同一个新开放的自由市场,进入的人员很多,卖什么的都有,鱼目混珠,产品参差不齐,没有标准的约束是不可想象的,而摆在自由市场门口的公平秤是保证优胜劣汰的有效方式。因此,期望行业标准尽快出台。 深紫外LED作为LED家族制造难度非常大的一个门类,需要国家继续支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鞭策企业开发出高辐射效率的产品。如果深紫外LED的效率能做到10%以上,应用会逐渐扩大,特别在食品、小型饮用水设备上,形成技术进步促进应用扩大,从而再推动技术继续进步的良性循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市场的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加速器。目前生产企业传来的好消息是产品订单大幅增加,因此,深紫外LED的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应紧紧抓住人们对消毒产品和卫生产品需求巨大的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快速发展,将深紫外LED做大做强。 日本凭借其在蓝光LED领域的先发优势,在UV-LED方面的进展举世瞩目。尤其是日亚公司,在365nmUV-LED的研究上遥遥领先;美国在深紫外的研究方面领先,但是近年已经被日本超越;我国台湾和韩国起步相对较晚,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国内在该领域近年来发展很快。与蓝光不同,目前紫外LED正处于技术发展期,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限制较少,有利于占领、引领未来的技术制高点。国内在紫外LED的装备、材料和器件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目前正在积极的向应用模块发展。在UV-LED形成大规模产业之前,还需要国家的引导和支持,以便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先机。 深紫外LED可以广泛应用于杀毒、消菌、印刷和通信等领域,国际水俣公约的提出,促使深紫外LED的全面应用更是迫在眉睫,但是商业化深紫外LED不到10%的外量子效率严重限制了深紫外LED的应用。AlN材料质量是深紫外LED的核心因素之一,AlN薄膜主要是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的方法异质外延生长在c-蓝宝石、6H-SiC和Si(111)衬底上,AlN与衬底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与热失配,使得外延层中存在较大的应力与较高的位错密度,严重降低器件性能。与此同时,AlN前驱体在这类衬底上迁移势垒较高,浸润性较差,倾向于三维岛状生长,需要一定的厚度才可以实现融合,增加了时间成本。 从光源来看,目前市场主要以紫外汞灯和深紫外LED为主。紫外汞灯的杀菌原理和三种主流形式 紫外汞灯形式多种,如低压汞灯,高压汞灯,无极汞灯等,从波长的角度划分,其杀菌原理不外乎3种,一种是185nm的汞灯,其可将空气中的氧气变成臭氧,利用臭氧的强氧化作用无死角、有效地杀灭细菌,但同时其缺点十分明显,185nm紫外线杀菌灯产生的臭氧会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可能会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第二种是254nm的汞灯,主要利用直接照射微生物的DNA和RNA,运UVC波长能破坏微生物染色体的原理来杀菌;第三种是采用UVA波段的紫外线的光触媒技术。 目前,超五千台紫外灯具已送达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据悉,首批紫外灯具包括了数百台消费车以及上千支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消毒车将用于病人的转运,紫外线消毒灯则可应用于手术后各种消毒场景。 而在此次疫情中,除了紫外线消毒车和灯具直击疫情现场,购买紫外汞灯进行室内消毒外,由于口罩紧缺,与公众相关的、且最多被提及的则是通过紫外线灯法来消毒口罩以延长口罩寿命。 因为价格低廉,技术成熟等因素,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水处理,工业杀菌,医院杀菌,室内杀菌等产品还主要是汞灯的市场,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由于《水俣公约》生效,紫外汞灯含汞,未来依然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深紫外LED的消毒体验现况及与疫情的结合点 与254nm汞灯的杀菌消毒同理,深紫外LED(UVC LED)主要利用200nm-280nm波段对微生物(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 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尽管目前UVC LED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性价比和发光效率与汞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UVC LED凭借安全、环保、小巧、高效、低耗等性能以及无化学残留的特性,已经在表面便携式杀菌、母婴市场、静态水处理上得到了比较多的应用。 目前公共场所以及生活用品对健康卫生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而UVC LED正可以在这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国星UVC LED与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合作的加湿器案例,把UVC LED模组应用在加湿器上,避免了水放置长时间后细菌滋生的情况,确保了家用环境卫生。同时,在餐具、母婴袋等生活用品,也有不少UVC LED便携式杀菌消毒产品。而在医院,如医护人员用到的红外线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袖套、手机、眼镜等也可以通过UVC LED消毒器来完成消毒。 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病毒的RNA结构相对简单,运用相应剂量的UVC LED可有效杀灭相应的病菌(2019-nCov是由RNA复制,更难处理),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下,UVC LED属于广谱杀菌,能有效杀灭常见的病毒细菌,是高效便捷的杀菌消毒方案。基本上常见的活体病毒都能高效灭杀,达到相应的照度或者光功率后,几秒内就能灭杀了。但医院的紫外灯对于大空间空气杀毒相对比较慢,但应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此前非典时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的专家董小平所在的研究小组发现,SARS病毒对热辐射和UVC敏感,研究人员应用强度大于90μW/cm2的UVC照射冠状病毒,30分钟就可以杀灭SARS病毒。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更多UVC用在医疗卫生杀毒领域,以及水、空气处理等方面。 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当再次出现重大疫情时,会有那么多和您一样关注紫外线消毒方法及UVLED在公众防护方面的作用。根据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相信在结合其他防护措施下,UVC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控此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扩散。而UVC LED整个产业链势必也会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紫外照射灭菌试验及研究。 目前来看,针对便携式杀菌、小家电杀菌产品等,不同的使用环境,对应UVC LED的光功率、作用时间、以及发射角度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一些便捷式的小杀菌产品,这类产品主要使用与日常生活的接触比较多的工具,比如手机餐具等等,这种在使用前采用低光功率的UVC LED(2-5mW)照射几秒-几十秒就可以使用;而对于一些杀菌水杯,由于其存在细长型结构,所以UVC LED要设计成60或者30度的发光角度,以使其照射距离更远,同时考虑UVC波段在水中的衰减,这种产品,一般均会采用10mW左右的光功率产品;另外在低流速的饮水机上,则光功率基本均需要50-100mW甚至更大,而由于功率越大,成本更高,目前部分厂家会结合集中手段进行过滤杀菌,只在出水口的最好阶段增加UVC LED的杀菌模组,这样会降低不少成本。 所以,仅从当前来看,在水处理,工业杀菌,医院杀菌,室内杀菌等方面仍以紫外汞灯为主,UVC LED则可以在家电、便携式杀菌消毒上发挥重要作用,将非常有利于降低和隔离居家、公共场所病毒细菌的扩散。 UVC LED会继续往高功率,高光效发展,波长也会继续往低波段的发展。而对于UVC LED的封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散热和抗紫外特性将会是重要的挑战。 深紫外LED消杀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让“消毒”成为高频词汇,75%浓度的酒精、84消毒液、免洗洗手液等一度成为紧缺物资。而深紫外LED作为新的消毒方式,也一跃成为当前的热点。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紫外杀毒是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方式,深紫外LED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应用前景也受到广泛关注。 紫外杀菌技术迄今为止已有百余年历史。据了解,除了真空紫外,深紫外是紫外波段中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的一个波段,具有直接杀菌消毒能力,主要用在水和空气的净化、杀菌消毒以及生物探测等方面。 民用和工业领域消毒杀菌应用的深紫外光源大多是汞灯。由于汞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从今年开始,限定汞使用和排放的国际《水俣公约》正式生效,传统汞灯将被限制、禁止生产和使用,并逐步退出市场。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环保、高效紫外光源,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 基于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深紫外LED成为这一新应用的不二选择,这一全固态光源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仅仅是拇指盖大小的芯片模组,就可以发出比汞灯还要强的紫外光。 据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在非典时期就发现,使用强度大于90μW/cm2 (微瓦特/平方厘米) 的紫外线照射冠状病毒30分钟,可以杀灭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吴玲介绍道,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大致有三类深紫外LED产品被广泛应用:表面杀菌消毒用具,如多功能杀菌仪等;生活类便携式杀菌器具,如便携式杀菌棒、杀菌盒等;深紫外LED空气杀菌净化类产品,如加湿器、除湿器、壁挂式紫外线消毒杀菌器等。 深紫外LED如果实现对汞灯的替代,就意味着在未来十年,深紫外产业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像LED照明一样的新的万亿产业。 但挑战与机遇同在。深紫外LED是本世纪初才发明的一项技术,目前还处于产品导入初期,辐射功率、辐射效率、寿命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产品应用和推广受限于杀菌消毒效果不直观,替换现有低压汞灯产品又受到技术发展阶段的限制,普及起来并不容易。深紫外LED在技术层面仍面临从核心材料到器件工艺的许多挑战,技术的突破和进步是市场发展的根基。 当前迫切需要补齐的是标准缺失短板。现有的紫外标准都是基于传统汞灯制定的,紫外LED光源迫切需要从测试到应用的一系列标准。 产业上下游的团结协作才能把深紫外LED这块“蛋糕”做大。除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外,今后还要不断加大产业链各环节“产学研用”协同技术攻关力度,从深紫外LED产业的源头,层层突破,把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等持续提升,逐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