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控到智能 机床行业开启变革之路》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19-05-13
  • ?智能制造为中国制造业跨越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成为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AI2.0)战略性的突破,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而被称为“工业母机”的机床将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让人与信息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从“数控”到“智能”,机床行业变革之路不仅仅是技术发展大趋势的自然要求,也是行业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响应。 在3C领域和汽车制造业谋求转型升级之际,为应对企业对高精密部件的需求,机床行业正在走一条以“智”赋能的全新变革之路。

    “智能制造为中国制造业跨越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成为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智能+数控”――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和智能机床研讨会上表示。 “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周济认为,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极其迅速的普及应用,集中汇聚在新一代人工智能(AI2.0)的战略性突破,使得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而被称为“工业母机”的机床将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让人与信息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新一代智能机床能够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优化与决策、自主控制与执行,极大提高机床加工质量、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产品。”周济解释道。

    从“数控”到“智能”,机床行业变革之路不仅仅是技术发展大趋势的自然要求,也是行业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响应。根据3月份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发布的《2018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虽总体发展平稳,但与机床数控系统需求端密切相关的3C消费电子领域和汽车制造领域需求放缓,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车身结构轻量化,高强度需求成为主流,3C产品加工也从金属加工走向玻璃、陶瓷加工,下游产业对精密化部件的需求,让机床行业向智能化、高精度化转变。

    机床“智能”之路的难点 “以‘智’赋能”不是一道坦途。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强看来,智能机床有三个基础共性问题:信息、状态感知与数据处理;“机床-信息系统-人”通讯协议和接口;智能分析和控制算法。刘强说:“工业4.0时代数控机床面临的挑战是对新型材料的加工,对产品更高的质量和对更高效率的需求。” 刘强表示,未来制造业面临着四大全新的转变:从单一制造场景到多种混合制造场景的转变,从基于经验的决策到基于证据的决策的转变,从解决可见问题到避免不可见问题的转变和从基于控制的机器学习到基于丰富数据的深度学习的转变。“这需要数控机床走向智能化。”刘强认为,数控机床成为智能机床需要解决的就是上述三个基础共性问题。

    “当前的智能机床,只是实现了一些简单的感知、分析、反馈、控制,远没有达到替代人类脑力劳动的水平。关键是在自主学习等方面,没有取得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由于过于依赖人类专家,进行理论建模和数据分析,导致知识积累艰难而缓慢,最终导致智能机床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不足。”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吉红表示。 让“数控”插上“智能”之翼 如何克服难点,让“数控”插上“智能”之翼?除了有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身份还身为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吉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华中数控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和智能机床的探索与实践。据介绍,华中数控在2018年发布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概念机的基础上,研发首台搭载AI芯片的华中数控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华中9型工业样机。这款样机拥有“感知与互联”“学习与建模”“优化与决策”“控制与执行”四大智能特点,并载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应用APP和智能化功能。华中数控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也在本次会议上发布。

    “机床行业走智能制造之路,需要因‘厂’制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李冬茹表示,由于当前我国机床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自身实际。她认为,企业在智能化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要切实符合企业的实际路线。 北京机床研究所原所长刘炳业建议,机床企业走向智能化,迈向中高端的过程中,数控系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要注意打好基础,除了做好控制系统还要做机件部分。“从未来对超精密部件的需求看,做机床产品要有工匠精神,不能走捷径。”

相关报告
  • 《粒子加速器的“自动驾驶”:机器学习开启智能调控新时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06
    • 在AI for Science这一前沿领域的蓬勃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领着科研范式的变革,同时也在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对于一个包含成千上万个元件的大型科学装置,例如粒子加速器,其稳定运行是否也能依赖于类似的“自动驾驶”技术呢?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们正借助机器学习来实现加速器粒子束的智能调控,从而为高功率强束流加速器的调试和运行开辟新的途径。粒子加速器是探索物质结构和基本规律的关键工具,其运行要求极高的精度。长期以来,加速器的调试与运行高度依赖人工操作,这一过程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科研的时间成本。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为这些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训练智能控制系统,机器学习能够显著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加速器的运行效率,并为设备控制开辟全新的可能性。 然而,在推进这一技术的过程中,研究者们仍然面临着不少理论和技术上的难题。例如,粒子加速器动力学过程非常迅速,观测器所能获取的大多为稳态数据,而无法完整捕捉动力学演化过程。这一特性使得传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控制理论无法直接应用。此外,由于加速器是一个具有极高自由度的时空演化系统,观测器只能采集到部分变量的信息,这对于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获取加速器的真实运行数据成本高昂,依赖虚拟加速器进行离线训练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但如何实现控制器从虚拟加速器到真实加速器的无缝迁移,仍然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
  • 《沙漠中的奇迹:活肽酶APE+ 开启′′作物智能′′生长时代!》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25
    • 作者:李江东(Jarod Lee) 埃莱柯姆(中国)公司,中国区负责人 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灼热阳光下,德国海德堡大学的Galinski教授蹲下身,仔细观察着一株顽强生长的植物。他的发现将改变我们对农业的认知,开启一个全新时代——活肽酶APE+的时代。 从沙漠到农田:活肽酶APE+的进化之路 1985年,Galinski教授在这片极端环境中发现了植物体内的嗜盐菌所产生的极端酶。这种酶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使其在高温干燥、高盐碱等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存活。随后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在Galinski教授的发现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逐步开发出了活肽酶APE+这一革命性产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激动人心的历程: 1990年:运用大豆生物固氮原理,研发出固氮酶,有效实现作物生物固氮,大大减少尿素等氮肥的用量; 1993年:运用纤维素酶,将土壤中的粗纤维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葡萄糖类营养物质; 1995年:光合蛋白酶问世,提高光合效率,促进作物对碳的转化,激发作物增产潜力; 1998年:运用PLT转录酶诱导作物根部基因表达,激活ROS信号传导,刺激根细胞生长和发育,修复受损根系,使根损伤后再生,延长根系寿命; 2000年:运用解磷解钾酶,磷酸酶使土壤中固定的钙、镁、锌等形成水溶性离子形态,提高根系对营养的吸收,有效减少土壤酸化、盐碱化程度; 2003年:氧化还原酶等的开发,有效解决农药滥用导致的药害药残问题,实现农业绿色有机循环发展; 2005年:研发出小分子肽酶和几丁质酶,有效打通作物′′根系和茎秆的维管束′′,保障营养运输管道的畅通,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中国农业的困境 然而,就在科学家们为这些突破性进展欢欣鼓舞时,中国的农田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7%,却消耗了全世界化肥生产总量的33%,在过去60年间,我们的粮食产量增产约4倍,化肥施用量却增加了100倍。 伴随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量不断加大,过量用肥用药现象愈发严重,致使土壤酸化、盐碱化、重茬土传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作物出现沤根、黄化、早衰现象。而普通农户会认为这是缺素症,还继续使用化肥、农药来解决,结果事与愿违,土壤和作物′′二次盐害′′愈加严重,出现′′被喂瘦的土壤′′,′′盐罐子、醋坛子、粪窝子′′现象,作物代谢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出现了很多作物的′′癌症′′,例如;香蕉巴拿马病,柑橘黄龙病,棉花枯黄萎病,香梨枯枝病等。 活肽酶APE+:农业困境的解药 针对作物及土壤面临的关键问题,活肽酶APE+是有望解决农业困境的良药。 1. 提升光合作用效率 活肽酶APE+中的光合蛋白酶能加快光合作用进程,促进叶绿体产生更多光合产物(即碳水化合物),并引导传输到作物的生殖器官′′蕾、花、、果′′,实现早开花、早结果、早转色、早成熟,激发作物增产极限。这就像给植物装上了一个′′超级发动机′′,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利用阳光。 2. 打通水分和营养运输通道 小分子肽酶的作用像是为得′′心梗,脑梗′′的患者疏通和溶解了′′血栓′′。众所周知,作物的蒸腾作用要利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通过茎秆维管束输送到作物的′′根、茎、叶′′。而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壤中肥料残留严重,EC值越来越高,当土壤的盐浓度和渗透压高于作物根系时,就会出现土壤通过根系′′倒吸′′作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继而作物生长受阻,发育延迟,出现′′死棵、烂苗、烂根′′现象。而小分子肽酶可以直接打通作物′′根尖和茎秆的维管束′′,使维管束管道畅通,蒸腾作用增强,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提升,从而保障作物健康生长。 3. 提高抗逆能力 极端酶是一种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的专一功能酶。在大部分农作物露天种植,很难改变恶劣天气和土壤环境对其生长影响的情况下,作物自身抗逆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活肽酶APE+中的极端酶可使作物提高抗逆能力,在高温、干旱、高盐碱等极端环境下存活率大幅提升。极端酶的作用就像2019年的新冠病毒,很难消灭病毒源,也很难杜绝传播途径,只能靠′′打疫苗′′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能力,减少致死率,减轻致病性。 4. 减少农药滥用 氧化还原酶的应用犹如给植物配备了一个′′智能药物输送系统′′。随着老百姓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国家也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但农药盲目滥用现象依然普遍,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南方,一年种植多季作物,病虫害迭代繁殖,抗药性越来越强,用药水平更是平时的5-10倍,这样密集的用药频率和用量,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甚至出现′′无效′′。氧化还原酶的使用可促进农药吸收,提高药效,减少盲目过量用药产生的药残,使农作物生长更健康,农产品食用更安全。 活肽酶APE+始创者 —— 埃莱柯姆公司 那么,是谁研发出了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活肽酶APE+的始创者:埃莱柯姆(Alexam)公司。 埃莱柯姆(Alexam)公司成立于1985年,研发总部设立在德国,专业从事活肽酶APE+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埃莱柯姆(Alexam)在全球生物酶领域拥有30多年科研成果,拥有16项全球发明专利,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畜牧业,日化、工业和农业相关领域。 原料中心设立在埃及。埃及埃莱柯姆(Alexam)公司成立于2005年,依托沙漠极端环境资源优势,主要从事活肽酶APE+核心原料的生物萃取和工业化生产。 分销中心设立在中国。中国埃莱柯姆(Alexam)公司成立于2022年,主要从事活肽酶APE+成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于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挖掘中国高效农业发展中的巨大市场潜力! 口号是: 健康生活,酶好时代!Healthy Forever. 企业的目标是开启′′作物智能′′生长时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 生物酶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酶是生物催化剂,没有酶就没有生命。它们支配着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过程。早期酶工程技术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材料中提取、分离、纯化,20世纪80年代,酶的固定化技术取得了突破。而拥有30多年生物酶领域科研成果,16项全球发明专利的埃莱柯姆(Alexam)公司,研发出的活肽酶APE+(活性小分子肽复合酶),在生物酶领域奠定了研发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里程碑′′,活肽酶APE+的6.0时代已到来,并将更大层面应用于医药、食品、畜牧业、日化、工业和农业相关领域。 农业种植未来6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作物自身的健康、增产、提质、抗逆方面的潜力表现,而这些统统都离不开酶。 活肽酶APE+,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功能性、复合性、自动调控等特点,混配性和适配性非常广泛,可与传统农药,肥料复配,耗能低,无污染,高效提升药效和肥效。在肥料配方和使用方案当中,如果添加生物酶,可快速有效促进作物对营养的智能吸收和转化,并将养分智能分配到作物生长最需要部位,解除养分拮抗,提高肥料利用率。活肽酶APE+还可以做为原料添加到农药产品中,在节能增效,降低污染,农产品安全,差异化发展方面开拓广阔空间。 开启′′作物智能′′生长时代 从撒哈拉沙漠的历史性发现,到开启′′作物智能′′生长的革命性技术,活肽酶APE+的故事告诉我们:农业的未来不在于简单地增加投入,而在于智慧地激发作物自身的潜能。 正如埃莱柯姆(Alexam)公司所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酶好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将见证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看到更加绿色、健康、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形成。活肽酶APE+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从作物自身打开′′基因表达的密码′′,在激发作物生长潜能方面,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开启′′作物智能′′生长时代亦不远矣。 了解更多产品详情,请联系: 黄老师 Email: viky@hzheruichem.com 电话:13805794603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讲好品牌故事,助力企业发展。 品牌宣传咨询,请联系: 谢雪凤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主编 电话:18806513367 Email: christina@agropages.com 查看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