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奇迹:活肽酶APE+ 开启′′作物智能′′生长时代!》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25
  • 作者:李江东(Jarod Lee)
    埃莱柯姆(中国)公司,中国区负责人
    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灼热阳光下,德国海德堡大学的Galinski教授蹲下身,仔细观察着一株顽强生长的植物。他的发现将改变我们对农业的认知,开启一个全新时代——活肽酶APE+的时代。
    从沙漠到农田:活肽酶APE+的进化之路
    1985年,Galinski教授在这片极端环境中发现了植物体内的嗜盐菌所产生的极端酶。这种酶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使其在高温干燥、高盐碱等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存活。随后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在Galinski教授的发现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逐步开发出了活肽酶APE+这一革命性产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激动人心的历程:
    1990年:运用大豆生物固氮原理,研发出固氮酶,有效实现作物生物固氮,大大减少尿素等氮肥的用量;
    1993年:运用纤维素酶,将土壤中的粗纤维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葡萄糖类营养物质;
    1995年:光合蛋白酶问世,提高光合效率,促进作物对碳的转化,激发作物增产潜力;
    1998年:运用PLT转录酶诱导作物根部基因表达,激活ROS信号传导,刺激根细胞生长和发育,修复受损根系,使根损伤后再生,延长根系寿命;
    2000年:运用解磷解钾酶,磷酸酶使土壤中固定的钙、镁、锌等形成水溶性离子形态,提高根系对营养的吸收,有效减少土壤酸化、盐碱化程度;
    2003年:氧化还原酶等的开发,有效解决农药滥用导致的药害药残问题,实现农业绿色有机循环发展;
    2005年:研发出小分子肽酶和几丁质酶,有效打通作物′′根系和茎秆的维管束′′,保障营养运输管道的畅通,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中国农业的困境
    然而,就在科学家们为这些突破性进展欢欣鼓舞时,中国的农田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7%,却消耗了全世界化肥生产总量的33%,在过去60年间,我们的粮食产量增产约4倍,化肥施用量却增加了100倍。
    伴随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量不断加大,过量用肥用药现象愈发严重,致使土壤酸化、盐碱化、重茬土传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作物出现沤根、黄化、早衰现象。而普通农户会认为这是缺素症,还继续使用化肥、农药来解决,结果事与愿违,土壤和作物′′二次盐害′′愈加严重,出现′′被喂瘦的土壤′′,′′盐罐子、醋坛子、粪窝子′′现象,作物代谢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出现了很多作物的′′癌症′′,例如;香蕉巴拿马病,柑橘黄龙病,棉花枯黄萎病,香梨枯枝病等。
    活肽酶APE+:农业困境的解药
    针对作物及土壤面临的关键问题,活肽酶APE+是有望解决农业困境的良药。
    1. 提升光合作用效率
    活肽酶APE+中的光合蛋白酶能加快光合作用进程,促进叶绿体产生更多光合产物(即碳水化合物),并引导传输到作物的生殖器官′′蕾、花、、果′′,实现早开花、早结果、早转色、早成熟,激发作物增产极限。这就像给植物装上了一个′′超级发动机′′,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利用阳光。
    2. 打通水分和营养运输通道
    小分子肽酶的作用像是为得′′心梗,脑梗′′的患者疏通和溶解了′′血栓′′。众所周知,作物的蒸腾作用要利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通过茎秆维管束输送到作物的′′根、茎、叶′′。而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壤中肥料残留严重,EC值越来越高,当土壤的盐浓度和渗透压高于作物根系时,就会出现土壤通过根系′′倒吸′′作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继而作物生长受阻,发育延迟,出现′′死棵、烂苗、烂根′′现象。而小分子肽酶可以直接打通作物′′根尖和茎秆的维管束′′,使维管束管道畅通,蒸腾作用增强,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提升,从而保障作物健康生长。
    3. 提高抗逆能力
    极端酶是一种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的专一功能酶。在大部分农作物露天种植,很难改变恶劣天气和土壤环境对其生长影响的情况下,作物自身抗逆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活肽酶APE+中的极端酶可使作物提高抗逆能力,在高温、干旱、高盐碱等极端环境下存活率大幅提升。极端酶的作用就像2019年的新冠病毒,很难消灭病毒源,也很难杜绝传播途径,只能靠′′打疫苗′′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能力,减少致死率,减轻致病性。
    4. 减少农药滥用
    氧化还原酶的应用犹如给植物配备了一个′′智能药物输送系统′′。随着老百姓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国家也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但农药盲目滥用现象依然普遍,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南方,一年种植多季作物,病虫害迭代繁殖,抗药性越来越强,用药水平更是平时的5-10倍,这样密集的用药频率和用量,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甚至出现′′无效′′。氧化还原酶的使用可促进农药吸收,提高药效,减少盲目过量用药产生的药残,使农作物生长更健康,农产品食用更安全。
    活肽酶APE+始创者 —— 埃莱柯姆公司
    那么,是谁研发出了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活肽酶APE+的始创者:埃莱柯姆(Alexam)公司。
    埃莱柯姆(Alexam)公司成立于1985年,研发总部设立在德国,专业从事活肽酶APE+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埃莱柯姆(Alexam)在全球生物酶领域拥有30多年科研成果,拥有16项全球发明专利,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畜牧业,日化、工业和农业相关领域。
    原料中心设立在埃及。埃及埃莱柯姆(Alexam)公司成立于2005年,依托沙漠极端环境资源优势,主要从事活肽酶APE+核心原料的生物萃取和工业化生产。
    分销中心设立在中国。中国埃莱柯姆(Alexam)公司成立于2022年,主要从事活肽酶APE+成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于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挖掘中国高效农业发展中的巨大市场潜力!
    口号是:
    健康生活,酶好时代!Healthy Forever.
    企业的目标是开启′′作物智能′′生长时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
    生物酶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酶是生物催化剂,没有酶就没有生命。它们支配着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过程。早期酶工程技术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材料中提取、分离、纯化,20世纪80年代,酶的固定化技术取得了突破。而拥有30多年生物酶领域科研成果,16项全球发明专利的埃莱柯姆(Alexam)公司,研发出的活肽酶APE+(活性小分子肽复合酶),在生物酶领域奠定了研发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里程碑′′,活肽酶APE+的6.0时代已到来,并将更大层面应用于医药、食品、畜牧业、日化、工业和农业相关领域。
    农业种植未来6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作物自身的健康、增产、提质、抗逆方面的潜力表现,而这些统统都离不开酶。
    活肽酶APE+,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功能性、复合性、自动调控等特点,混配性和适配性非常广泛,可与传统农药,肥料复配,耗能低,无污染,高效提升药效和肥效。在肥料配方和使用方案当中,如果添加生物酶,可快速有效促进作物对营养的智能吸收和转化,并将养分智能分配到作物生长最需要部位,解除养分拮抗,提高肥料利用率。活肽酶APE+还可以做为原料添加到农药产品中,在节能增效,降低污染,农产品安全,差异化发展方面开拓广阔空间。
    开启′′作物智能′′生长时代
    从撒哈拉沙漠的历史性发现,到开启′′作物智能′′生长的革命性技术,活肽酶APE+的故事告诉我们:农业的未来不在于简单地增加投入,而在于智慧地激发作物自身的潜能。
    正如埃莱柯姆(Alexam)公司所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酶好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将见证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看到更加绿色、健康、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形成。活肽酶APE+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从作物自身打开′′基因表达的密码′′,在激发作物生长潜能方面,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开启′′作物智能′′生长时代亦不远矣。
    了解更多产品详情,请联系:
    黄老师
    Email:
    viky@hzheruichem.com
    电话:13805794603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讲好品牌故事,助力企业发展。
    品牌宣传咨询,请联系:
    谢雪凤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主编
    电话:18806513367
    Email: christina@agropages.com
    查看全部内容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2167.htm
相关报告
  • 《以色列创造沙漠用水奇迹》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5-19
  • 《800亿扔进沙漠!库布齐沙漠次得到资本青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8
    • 库布齐基地项目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清洁能源工程,更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主导策划并积极推动的国家重大工程。在2022年6月,三峡集团的工程团队毅然踏足这片广袤无垠的沙漠,正式启动了“光伏+治沙”相结合的生态治理工程。随着一期工程初见成效,三峡又开启了新布局。 三峡能源近日发布公告,拟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鄂尔多斯中北部投资建设一个新能源基地项目,该项目被誉为“库布齐基地项目”。根据公告内容,该项目将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并配套煤电项目400万千瓦及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其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令人叹为观止。 库布齐基地项目的总投资金额高达797.92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占投资金额的20%,即159.59亿元,这部分资金将由股东按照持股比例出资。而项目建设所需的其余资金,将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筹集,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目前,库布齐基地的光伏项目已完成备案,风电项目已完成核准,光热项目也已完成备案,煤电项目更是已纳规、已完成核准。尽管上述项目仍需办理林(草)地使用许可等前期手续,但各电源前期手续正在有序推进办理,预示着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沙戈荒”外送基地新能源、调节性电源、输电通道同步建成、同步运营的要求及工作推进情况,库布齐基地煤电项目计划于2024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7年6月全容量并网发电。风电、光伏、光热项目与储能项目的建设进度将根据煤电、外送通道进度适时调整,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 该项目创新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组织形式,探索推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技术创新、煤电与新能源联营模式创新。这种创新模式不仅统筹了生态、发展和安全。该项目采用微创气流植树法、风向数据法、无人机飞播等创新技术,在治沙过程中,工程师根据风向大数据模型精准规划,指导工人定位种植,促使风吹、树挡、沙降的自然力与人力相互作用。能够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外送消纳的同时,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库布齐基地项目的电能拟通过已纳规的蒙西-京津冀±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至京津冀地区消纳。这一输电工程将综合考虑送端资源特性和受端负荷需求,合理设计送电曲线,确保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新能源发电利用率不低于90%,满足送电指标要求。 在“十四五”期间,三峡能源预计平均每年投产装机规模不低于500万千瓦,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更是突破135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三峡能源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 据三峡能源最新公告显示,库布齐基地项目的实施将为公司建立及巩固差异化发展优势提供关键路径,为打造更多“风光三峡”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该项目还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提升行业地位,增强综合实力。然而,由于项目投资规模大、电源型式复杂、开发难度较高、技术创新性强等特点,项目也面临着一定的市场、技术、经营等方面风险。因此,三峡能源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设计方案优化、工程造价控制、质量进度管理等工作,防范安全风险,同时争取有利的消纳机制和电价机制,保障项目收益。 展望未来,三峡能源将继续秉承“绿色、智能、创新、卓越”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国内外市场等举措,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