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准的陆地生态毒理学试验中,土壤中通常掺入高度可溶的金属盐,导致了对生物利用度的高估并引入可能导致毒性的抗衡离子。建议将浸出作为避免相关抗衡离子效应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研究浸出对Pb(NO3)2和PbO在新鲜加标或18个月老化后的LUFA2.2土壤中的嗜热短吻虫(线蚓隐甲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影响。渗透降低了孔隙水铅浓度以及两种铅形式的毒性。渗透的影响在两种铅形式之间以及新鲜加标土壤和老化土壤之间存在差异。对于铅浓度为Pb(NO3)2的总土壤而言,渗透略微增加了LC50s,但对PbO没有影响,并且仅影响铅对新鲜加标土壤中的线蚓繁殖的毒性。通过将它们与0.01M CaCl2可提取浓度相关联,可以最小化隐甲属中铅吸收的差异和两种铅形式之间以及不同处理之间的毒性。此外,体内浓度可以很好地解释所有土壤和处理中的线蚓存活率,表明其适合作为土壤中铅毒性的良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