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AI是进步但极可能是人类文明最后的进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1-23
  • 当医学从治疗转向“终结死亡”,当基因的编辑如整容一样普及……生物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这是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哲学家吕克·费希在新书《超人类革命》中探讨的命题。他从道德、哲学、政治等角度,为这一目前鲜为人知的领域,给出了一种如何面对技术进步的见解。

    简单解释一下“NBIC”最后一个缩写字母“C”,即认知科学。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分清楚什么是已经成为现实的所谓低级人工智能(AI),什么是依旧存在于幻想之中的高级人工智能(在我看来永远都无法实现,而大部分人工智能专家和我有着不一样的观点)。粗略地说,高级人工智能是一个高级智能机器所具有的智能,这个机器不仅能够模仿人类智慧的外在形式,而且确确实实具备两种到目前为止有且仅有人类具备的东西(或者说至少只存在于智商较高的生物体中,比如猿和高等动物可能也具备这两样,只不过其水平较人类低一些):自我意识和情感——爱恨、恐惧、痛苦和快乐等。

    低级人工智能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次上。它可以模仿人类的智慧,但仅仅是机械模仿,是纯粹对其外在形式的模仿。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电脑能通过著名的“图灵测试”,这就是证明。图灵测试是英国数学家设计的,在实验中,一个人与另一个他不知道是计算机还是人类的“隐藏”实体进行对话。计算机可以模仿人类的对话,但充其量就是一个糟糕的精神分析学家,听到“妈妈”这个词,就对您说“您的妈妈,哦,当然,您可以随意联想任何东西”诸如此类的话。对话进行一段时间之后,电脑显得越来越古怪,越来越愚蠢(必须承认),即使是最天真的参与者也会意识到他是在和一台机器进行对话,从而结束这个测试。

    尽管如此,大多数认知科学家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制造出类似于人脑的机器,电脑自己可能会有意识,还可以产生情感,然而很多生物学家认为必须拥有活的身体才能拥有这两个属性。我们先验地倾向于支持生物学家的观点,除了少数高级人工智能的拥护者。他们以唯物主义一元论为根据,称大脑本身只是一台机器,和其他机器没有区别,只是更复杂而已,不过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完完全全地复制出来,甚至将人与机器结合。这种结合技术正在成为现实,比如人工心脏,它确实是一个机器,但其表面包裹着生物组织。

    因此他们产生了以下想法(在我看来是幻想):某一天智力和记忆也许能够存储在一种U盘里(或者几十年之后出现的类似产品),从而制造出真正的智能机器,也就是说,有自我意识和情感的机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低级人工智能悄悄走向高级人工智能的乌托邦式幻想就这样出现在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唯物主义论者的世界里。因为,机器现在可以做到,至少他们这么认为,人类可以做的几乎一切事情:它们是自主的,其自主程度差不多和人类一样,它们可以做出决定、学习、改正自己的错误、复制,很快就(变成乌托邦式幻想)会成功通过图灵测试。因此,库兹韦尔提出,人类可以与这些新的实体结合,从而实现长生不老。

    我敢断言,他们突然对唯物主义哲学重新感兴趣,会遭到很多严肃的反对。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仅仅从“外部”来判断这些机器,他们与真实的人类之间的区别可能有一天会难以分辨,甚至根本无从分辨。虽然目前还不是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有一台机器会在某一天成功通过图灵测试。但是,什么能够向我们证明这些机器具有“真正”的自我意识,有“真正的”情感——爱恨、欢乐与痛苦?机器模仿人类模仿到完美无缺也不能证明它不只是一个复制品。除非陷入被害妄想,否则声称这些机器有情感,但是它们却无法证明这一点实在很荒谬。尽管这些机器可以完美地模仿生命,它们也并没有生命,还比不过一只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鹦鹉。有人说,大脑本身只是一台机器,剩下的是存在于大脑外部的思维。有一点需要弄清楚:必须要有一个大脑,还得是一个聪明的大脑,才能像牛顿一样发现万有引力。这个定律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它是被我们发现的,不是由我们发明或者创造出的,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再比如,我们在童年学习的著名的三角形平等定律:数学定律需要大脑去理解发现,但没有大脑它们还是存在,因此在我看来二元论似乎无法否认。

    不过,我希望有人可以从严格的一元论和唯物论的角度向我解释左派的大脑和右派的大脑之间有什么不同,或者,做加法时犯错的大脑和片刻之后反应过来纠正自己错误的同一个大脑之间有什么不同。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去纠正它,难道这一前一后我的大脑不是同一个“生物性”存在吗?我认为,人类与机器的不同存在于人的精神生活里,因此,行为主义方法论顾名思义还停留在外在行为上,所以看不到两者的不同。

    让我们丢弃这个没有尽头的形而上的争论,重新回到低级人工智能上来,它的好处跟唯物主义乌托邦(对这个我一点都不相信)无关,只跟存在的现实有关。

    其实,在20世纪初,没有谁会打赌,哪怕只赌一分钱,说一台机器能够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世界上最好的选手。这本来似乎是一个不太好笑的玩笑,幼稚的梦想,甚至可以被写进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可是……自从这台名为“深蓝”的电脑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夺得了世界冠军,我们知道了这是可能的。现在,除此之外,您电脑上的任何应用程序或者低配置智能手机的程序都能够做同样的事情!还有更多的例子表明低级人工智能领域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IBM设计的计算机取了一个叫沃森的名字,在2011年高调地参加了著名电视竞技节目《危险边缘》——在美国风靡一时的节目,并打败了两个冠军。对一台机器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挑战:找到对应于自然语言编写的答案的问题(问题是用英语描述的)。通过使用Hadoop的软件(大数据处理软件),沃森已经能够全速处理两亿页的文字,这让它得以战胜其竞争对手——人类。有必要说明,它不仅能正确地“理解”问题,而且可以在几秒钟内读完所有的文章,这对人类来说要花费几辈子的时间,对一个提出的问题,它可以提炼出更多合适的答案(想象一下这个挑战有多艰巨:找到主持人给的答案背后的问题)。它的表现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尽管我们仍然相信,高级人工智能只是一个乌托邦,但低级人工智能目前也已经远远超过人类的智能,带来许多现实问题。就像我提到的一封公开信中所讲的一样,这封信是由埃隆·马斯克、史蒂芬·霍金和比尔·盖茨签署的请愿书,旨在反对制造和使用著名的“杀手机器人”军队。这份请愿书涉及世界上参与这项研究的上千位研究人员。

    这三位对科学和新技术满怀无限激情的人提醒我们关注无人驾驶飞机和远程操控导弹的危险。它们,通过遥控,用人来操控一些所谓的“高智商”的杀手机器人,能够自行决定是否“按下按钮”来结束一个人的生命。在信中,三位科学家或者说企业家提出了赞成和反对这些机器人的论据。他们承认,机器人可以在战争中投入使用从而代替人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他们也说,危险是巨大的,大于它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机器人的制作成本低廉,不需要稀有材料,这和原子弹不同,这种武器将很快被普及。不久,我们就可以在黑市上发现它,恐怖分子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它,独裁者可以通过它来奴役本国人民,军阀统治者可以通过它来进行种族灭绝,等等。

    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同类发出的警告,值得一听。

    首先,让我们来听一下比尔·盖茨先生的原话:“我是对超级智能的发展保持担忧的人之一。目前,那些在我们的位置替代我们劳动、并完成许多任务的机器并不是超级智能。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进行管理,像这样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几十年之后,智能会带来新的问题。我十分同意埃隆·马斯克的观点,但不明白为什么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并不担心。”

    史蒂芬·霍金强调道:“成功地创造出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进步。但,这极有可能是人类文明最后的进步。”

    为什么是最后的呢?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选择而来的,智力也是,但在霍金的假设里,机器存在想要继续活下去的欲望,所以要消灭一切对它生命构成威胁的事物。既然存在这些智商超群的机器人,就像科幻电影里描绘的那样,能够在几秒钟之内读取百万页,知道我们所有的信息,知道只有我们人类有能力将他们的电源切断,因此自然而然,我们将会成为他们的头号敌人。一旦机器人控制了所有的信息服务器,也就是武器,它们将会变得有能力摧毁我们。

    最后,我们来看看特斯拉公司CEO、绝顶聪明的埃隆·马斯克说了什么:“我认为我们应该非常小心谨慎。如果让我猜测什么最有可能对我们的生存造成威胁,我会说可能是人工智能。我越来越倾向于人工智能应该被监管这个观点,包括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上的,以确保我们没有在干蠢事。开发人工智能,相当于在召唤恶魔。”

    马斯克言行合一,出资1000万美元给一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安全性研究的基金,这告诉我们,制定人工智能的监管规范对人类自身的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相关报告
  • 《生前最后几年,霍金或许预见了人工智能的千百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16
    • 霍金走了,去往另一个宇宙时空!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留给地球人类的,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一系列警告和预言。 霍金曾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他说,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人类文明的终结。 几年来,霍金通过大大小小的媒体采访,完整阐述了他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担忧与建议。网易智能整理如下: 霍金认同的:人脑与电脑没区别 霍金认为,生物大脑可以达到的和计算机可以达到的,没有本质区别。AI遵循了“计算机在理论上可以模仿人类智能,然后超越”这一原则。 霍金说,近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比如电脑在国际象棋和围棋的比赛中战胜人脑,都显示出人脑和电脑并没有本质差别。 霍金担心的:失控 一方面,霍金担心一些人利用人工智能做坏事,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它将助长战争和恐怖主义,加剧世界动荡局势。 另一方面,霍金最担心还是人工智能系统失控爆发的潜在风险,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将被取代。到那时,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 霍金建议的:跨学科 霍金在演讲中说到,人工智能的崛起,是好是坏目前仍不确定。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但是霍金呼吁,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正在迅速推进,但所有人都应该暂停片刻,把我们的研究从提升人工智能能力转移到最大化人工智能的社会效益上面。 霍金同时提出,跨学科研究是人工智能一种可能的前进道路:从经济、法律、哲学延伸至计算机安全、形式化方法,当然还有人工智能本身的各个分支。 霍金所做的:调查研究 2016年10月,霍金在在英国剑桥建立了跨学科研究所“利弗休姆智能未来中心”,试图解决一些在人工智能研究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尚无定论的问题。“利弗休姆智能未来中心”致力于研究智能的未来,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历史,深入去看。 2015年1月份,霍金与马斯克等一些人工智能专家签署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由“生命未来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起草),目的是提倡就人工智能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做认真的调研,致力于让人工智能的研发人员更关注人工智能安全。 最后,霍金对全世界的人是说,“我们站在一个美丽新世界的入口。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同时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而你们是先行者。我祝福你们。” 人工智能是成就人类,还是毁灭人类,等待着人类继续书写。 霍金留下这千年预言,在另外一个宇宙时空坐观。
  • 《AI深度进入基因领域,人类返老还童将成为可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30
    • 人工智能已经深度进入基因和蛋白质领域,这既是医疗、药物和生命科学与AI联姻的一种突破,也意味着AI在维护人们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了稳步进展。 谷歌最新人工智能软件阿尔法折叠(Alpha Fold),在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中击败了所有对手,成功根据基因序列预测了生命基本分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深度进入基因和蛋白质领域,这既是医疗、药物和生命科学与AI联姻的一种突破,也表明AI在维护人们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了稳步进展。 阿尔法折叠是被设计来解析蛋白质折叠的。生物体和人体拥有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它们承担着身体各种复杂且重要的功能,从食物消化到免疫抗病,从感觉到运动功能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一个简单的蛋白质往往包含了数百个氨基酸,其空间结构的可能性就高达10的300次方个。不只是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决定生命现象和疾病,而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同样决定生理功能和疾病,只要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一点错误,就会诱发和导致各种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 也因此,解析蛋白质结构已成为基因测序后,诊断疾病、研发新药和深入理解生命现象的一把重要钥匙。阿尔法折叠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去年底的一项有98名参赛者参加的解析蛋白质结构的竞赛中赢得第一名,获得了43种蛋白中的25种蛋白结构的最高分,排名第二的队伍只有其中3个获得了预测最高分。 这说明,阿尔法折叠在解析和预测蛋白质结构上比较准确。这也昭示着,对疾病的诊断和研发新药有了新的利器。 以阿尔法折叠为代表的AI不只是可以既快又准确地分析已知的一些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还能预测和发现人们尚未知晓的蛋白质结构。 不过,阿尔法折叠的最大进步是通过算法来找到蛋白质的三维形状。一段基因序列(DNA片段)只构成了氨基酸按一定序列排成的长链,仅仅靠基因测序是无法获知蛋白质结构的,这就需要阿尔法折叠以算法来确认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从理论上分析,能够分析和预测蛋白质的形状和结构,就能够更好地确定其他分子与蛋白质结合的方式,也就可能研发新的药物,因为药物是在人体内与特殊的蛋白质结合并改变蛋白质的活动方式而发挥药效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阿尔法折叠能解析蛋白质折叠问题,也仅仅是一个新的开端,要研发出新药或产生新的治疗疾病的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阿尔法折叠和其他AI技术都主要是通过算法来理解疾病和改进药物治疗的效果,预测和分析蛋白质折叠尚不能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因此,现阶段比阿尔法折叠走得更远和应用得更成熟的是让AI软件诊断疾病,如癌症。 当阿尔法折叠和其他AI技术能诊断疾病,确定病因时,就可以既采用新的疗法,如基因疗法,修改和删除致病基因,进而让返老还童成为可能,又有可能研发出针对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新药来治疗疾病。现在,人工智能介入医学和生命科学才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