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铜绿假单胞菌的进化和对宿主的特异性适应》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5日,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Evolution and host-specific adapta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文章。

    人类主要细菌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会导致患有基础免疫缺陷或囊性纤维化(CF)等肺部结构性疾病的人群出现耐多药感染。

    该研究表明,在横向基因获取的驱动下,少数环境分离株已成为主要的流行克隆,在过去 200 年中通过全球传播网络依次出现和传播。这些克隆表现出感染 CF 或非 CF 患者的不同内在倾向(与巨噬细胞内生存的特定转录变化有关);经历了多轮趋同的宿主特异性适应;并最终丧失了在不同患者群体之间传播的能力。因此,该研究结果解释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进化,并强调了全球监测和交叉感染预防对于避免未来流行性克隆出现的重要性。

相关报告
  • 《Cell | 发现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的高度中和性人抗体》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06
    • 本文内容转载自“生信方法与软件集”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7sIYNM-X75kn4r27IWooaA 2023年11月1日,科隆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上发表题为Discovery of highly neutralizing human antibodies target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文章。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PA) 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新的威胁,迫切需要替代治疗方法。该研究破译了慢性感染PA的患者队列中B细胞和抗体对毒力相关的III型分泌系统 (T3SS) 的反应。 单细胞分析揭示了针对T3SS针尖蛋白PcrV的多种B细胞受体库,从而能够产生消除T3SS-mediated细胞毒性的单克隆抗体 (mAb)。涉及冷冻电子显微镜的机制研究确定了暴露于表面的C末端PcrV表位是高度中和的mAb的靶标,该mAb具有针对耐药性PA分离株的广泛活性。这些抗PcrV的mAb在体内与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一样有效。该研究表明,慢性感染的患者代表了中和抗体的来源,可以将其用作针对PA的治疗剂。
  • 《毛豌豆的摄食经历导致了寄主对玉米的特异性适应性丧失和秋粘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任洁
    • 发布时间:2023-09-01
    • 开发针对草地贪夜蛾(FAM)的生态防治技术至关重要。绿肥作物的生态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们间接有助于提高轮作系统中作物对特定病虫害的抗性。我们假设绿肥的施用直接影响FAWs宿主的利用。采用两性生命表法,测定了在以毛豌豆为食的幼虫期,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FAWs对毛豌豆的寄主适应性及其后代对原寄主(玉米)的适应性。当取食毛豌豆显著影响FAW对玉米的适应性时,我们使用16s rDNA测序检测了连续取食毛豌豆或玉米的当代FAW群体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结果表明,连续取食毛豌豆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并没有提高,说明玉米-毛豌豆轮作对毛豌豆的危害风险没有增加。当连续几代FAWs以毛豌豆为食时,它们对玉米的寄主特异性适应性下降甚至丧失,表现为蛹重和繁殖力下降,以及突生成虫无法完成交配。与食用玉米相比,食用毛豆的FAWs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较低。毛豌豆组未检出蓝藻菌,而未分类氧杆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沙雷菌和克雷伯菌的丰度在玉米组和毛豆组之间差异显著。此外,肠道微生物类群与FAWs生产性能显著相关。总体而言,FAWs对毛豌豆的摄食经历导致玉米特异性适应性降低或丧失,这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来证明。本研究为玉米-绿肥轮作系统在害虫治理中的生态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