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发现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的高度中和性人抗体》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06
  • 本文内容转载自“生信方法与软件集”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7sIYNM-X75kn4r27IWooaA

    2023年11月1日,科隆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上发表题为Discovery of highly neutralizing human antibodies target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文章。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PA) 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新的威胁,迫切需要替代治疗方法。该研究破译了慢性感染PA的患者队列中B细胞和抗体对毒力相关的III型分泌系统 (T3SS) 的反应。

    单细胞分析揭示了针对T3SS针尖蛋白PcrV的多种B细胞受体库,从而能够产生消除T3SS-mediated细胞毒性的单克隆抗体 (mAb)。涉及冷冻电子显微镜的机制研究确定了暴露于表面的C末端PcrV表位是高度中和的mAb的靶标,该mAb具有针对耐药性PA分离株的广泛活性。这些抗PcrV的mAb在体内与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一样有效。该研究表明,慢性感染的患者代表了中和抗体的来源,可以将其用作针对PA的治疗剂。

相关报告
  • 《Science | 铜绿假单胞菌的进化和对宿主的特异性适应》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5日,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Evolution and host-specific adapta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文章。 人类主要细菌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会导致患有基础免疫缺陷或囊性纤维化(CF)等肺部结构性疾病的人群出现耐多药感染。 该研究表明,在横向基因获取的驱动下,少数环境分离株已成为主要的流行克隆,在过去 200 年中通过全球传播网络依次出现和传播。这些克隆表现出感染 CF 或非 CF 患者的不同内在倾向(与巨噬细胞内生存的特定转录变化有关);经历了多轮趋同的宿主特异性适应;并最终丧失了在不同患者群体之间传播的能力。因此,该研究结果解释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进化,并强调了全球监测和交叉感染预防对于避免未来流行性克隆出现的重要性。
  • 《NIH发现新型抗疟疾抗体,为预防疟疾提供新方法》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2-26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抗疟疾抗体MAD21-101,这种抗体能够靶向疟原虫子孢子表面一个此前未被关注的区域——环子孢子蛋白(PfCSP)上的pGlu-CSP表位。这一发现为预防疟疾提供了新的希望。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2023年全球估计有2.63亿病例和59.7万例死亡,尤其在非洲国家对儿童威胁最大。 新型抗体MAD21-101的优势在于其靶向的表位高度保守且仅在子孢子发育特定阶段暴露,因此可作为潜在的疫苗和抗体疗法靶点。此外,这一表位不在当前疟疾疫苗覆盖范围内,意味着该抗体可以与现有疫苗联合使用而不影响其效力。特别地,这种抗体还可能适用于尚未接种疟疾疫苗的高危婴儿,为他们提供保护。 研究人员指出,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该抗体的活性和有效性,以确保其在人类中的安全性和保护效力。同时,这种研究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的研究,助力开发针对其他病原体的新疗法。来源: C Dacon, R Moskovitz等,Protective antibodies target cryptic epitope unmasked by cleavage of malaria sporozoite protein.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dr051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