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渐入佳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2
  • 进入七月份,环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实现强势回归,吞吐量同比保持正增长,运输生产渐入佳境。

    数据显示,7月1-18日,我国环渤海港口合计发运煤炭333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0万吨,增幅虽小,但却是令人振奋。黄骅港、秦皇岛港、国家能源集团天津码头发运煤炭同比保持增长,且已经接近港口最佳运输状态,而曹妃甸四港和京唐三港合计发运量同比去年基本持平。其中,京唐三港吞吐量已接近设计能力,曹妃甸四港距设计能力差距不小。

    今年1-4月份,受疫情影响,工业企业、外贸型企业复产复工缓慢,电厂日耗低位徘徊;而进口煤却大幅进入国内市场,1-4月份,进口煤同比增长26.9%,煤炭供需出现错配,促使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环渤海港口拉煤船舶减少,吞吐量锐减。1-4月份,我国主要运煤港口遭遇车船到港双低景象,合计发运煤炭1.98亿吨,同比下降19.9%。其中,秦皇岛港发运煤炭5007万吨,同比减少21.3%;黄骅港发运煤炭5868万吨,同比减少10.3%;曹妃甸和京唐港合计发运煤炭5592亿吨,同比减少32.5%;各港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进入五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工业用电快速复苏,民用电负荷也有所增加。加之进口煤限制政策严格,年度进口煤配额趋向紧张,部分电厂配额消耗殆尽。南方多数港口延长通关时间,停止异地办公,部分港口停止进口,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开始增加内贸动力煤的采购,为环渤海港口扩大市场份额、增加运量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秩序的加速恢复,下游终端快速赶工、抢进度,基建等相关行业占比的提高,带动电力消费的快速增长。下半年,工业和经济增长速度将恢复到正常水平,工业用电强势回归。叠加夏季用煤高峰、秋季高耗能行业复产、冬季取暖用煤等好行情接踵而至,电厂耗煤将保持增长态势,到港拉煤船舶将急剧增加。

    下半年,上游先进产能加快释放,终端用煤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煤炭供需双高将再现。国内市场环境和煤炭需求将明显好于上半年,我国环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将出现跨越式增长,预计下半年,环渤海港口煤炭吞吐能将超过上半年6000-8000万吨。

相关报告
  • 《去年环渤海港口煤炭吞吐负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1-14
    • 据港口生产快报,去年,我国环渤海港口合计发运煤炭7.19亿吨,同比减少1100万吨;这是五年来,环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首次出现负增长。 1.秦港、黄骅港、天津港运量下滑。 去年,秦皇岛港、黄骅港、天津港分别完成煤炭吞吐量1.93、1.99、0.6亿吨,同比分别减少1030、361、819万吨,合计减少2210万吨。从表面上看,三港是亏损大户,正是三港煤炭运量出现大幅下降,才脱了整个环渤海港口的后腿。但实际上,在2017-2018年,受经济快速发展、南方需求趋好等因素带动,秦皇岛港、黄骅港煤炭吞吐量表现良好,均保持满负荷运转。而去年,南方煤炭需求不旺、进口煤冲击国内市场;加之蒙冀线分流内蒙资源,秦皇岛、黄骅两港作为煤运大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吞吐量出现小幅下降。受货源调进减少影响,无铁路专线支持的天津老港吞吐量减少,造成整个天津港整体运量出现下降。 2.京唐三港吞吐量保持增加。 去年,依靠“迁曹、滦港-大秦线”供应煤炭的京唐三港(京唐老港、国投京唐港、36-40#泊位)合计发运煤炭1.25亿吨,同比增加172万吨。与秦港和黄骅港相比,京唐三港运输规模小;加之京唐三港以中转同煤、中煤等大矿为主,货源结构较好,助推了京唐三港煤炭吞吐量保持微弱增长态势。 3.曹妃甸四港运量略有增加。 去年,蒙冀线运量扩张,加之“大秦-迁曹线”增加运量,促使曹妃甸四港煤炭到港量出现增加。去年,曹妃甸四港合计发运煤炭1.36亿吨,同比增加880万吨;除了华能煤码头同比大幅增长1100万吨以外,国投曹妃甸港和曹妃甸煤二期吞吐量均出现下滑,分别减少391、246万吨。华电煤码头是去年上半年新投产,去年完成数就是同比增长量。去年4月30日,华电曹妃甸港试装船,去年完成煤炭吞吐量400多万吨,曹妃甸整体运输能力提高。 4.沧州渤海表现中规中矩。 去年,沧州渤海完成煤炭吞吐量与前年相比相差无几,在北煤南运中的作用相对小一些。 去年,沿海地区进口煤暴增,冲击了传统的北煤南运;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南方工业用电表现平平。华东地区开展能源双控,清洁能源占比增加,火电压力减轻。内忧外患之下,华东、华南地区煤炭需求增速趋缓。但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南方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之城市用电量的增加,带动煤炭需求依然保持旺盛态势;去年,在进口煤大幅增加3000万吨的情况下,南方地区从环渤海港口煤炭拉运量仅仅减少了1100万吨。
  • 《不等了,拉煤! 环渤海港口下锚船激增》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1
    • 从本周开始,由于预判到煤价即将触底,叠加冷冬预期,终端用户一改之前的观望,纷纷增派船舶赶往北方港口拉煤。截止目前,环渤海十港合计下锚船高达249艘,较月初增加了82艘。目前,大部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在10-15天左右,但这是部分机组运行、低日耗的情况下计算得出的。一旦日耗上去,机组满负荷运行,那么,电厂存煤可能天数很大幅减少。考虑到冬季保供和供热发电等相关问题,下游电厂决定不再等待,展开电煤抢运大战,环渤海港口下锚船大幅增加。 在经济复苏拉动下,1-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速为7.3%。10月份,受电力燃料供应紧张及能耗“双控”影响,有序用电规模较大,东部、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电力消费增速回落明显。尽管国家保供政策的不断落实,但“迎峰度冬”期间,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状况。供暖季节到来,叠加寒潮,会促使煤炭供应与运输出现紧张。 当前,坑口延续稳价、保供状态,点对点保证电煤供应。市场心态趋稳,部分下游用户开始采购,煤矿拉运车辆增多,尤其中高卡煤资源销售较好。港口方面,遏制煤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出台后,下游很多用户减少拉运,保持观望。而政策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贸易商暂时退出市场,停止采购计划,待市场进一步明朗后再做打算。港口库存虽然回升,但货源基本都在大型煤企手中并以保供为主,不对外销售,市场货源紧缺。笔者分析,目前,到港拉煤船舶大幅增加的原因有三,一是封航所致,各港口下锚船有所累积;二是下游存在抄底心理,拉运积极性提高;三是建材、化工用煤需求有所释放,工业用电负荷提高。 近期,沿海电厂日耗略有回升,但库存继续垒高,接近去年同期。不过,昨日开始,我国冷空气活动有增强态势,有一股较强冷空气自新疆开始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度,局地10度以上,有望带动电厂日耗回升。今冬,拉尼娜极端天气增多,终端采购积极性较前期明显提高;浙江、江苏电厂负荷率较十月有所增加,北方很多电厂备用燃煤机组,较去年提前了一个多月,全部应急启动并网发电。今冬明春大概率出现拉尼娜现象,极端恶劣天气或频繁发生,给正常的煤炭运输带来干扰,下游终端用户要未雨绸缪,提前将库存提高到合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