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了,拉煤! 环渤海港口下锚船激增》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1
  • 从本周开始,由于预判到煤价即将触底,叠加冷冬预期,终端用户一改之前的观望,纷纷增派船舶赶往北方港口拉煤。截止目前,环渤海十港合计下锚船高达249艘,较月初增加了82艘。目前,大部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在10-15天左右,但这是部分机组运行、低日耗的情况下计算得出的。一旦日耗上去,机组满负荷运行,那么,电厂存煤可能天数很大幅减少。考虑到冬季保供和供热发电等相关问题,下游电厂决定不再等待,展开电煤抢运大战,环渤海港口下锚船大幅增加。

    在经济复苏拉动下,1-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速为7.3%。10月份,受电力燃料供应紧张及能耗“双控”影响,有序用电规模较大,东部、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电力消费增速回落明显。尽管国家保供政策的不断落实,但“迎峰度冬”期间,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状况。供暖季节到来,叠加寒潮,会促使煤炭供应与运输出现紧张。

    当前,坑口延续稳价、保供状态,点对点保证电煤供应。市场心态趋稳,部分下游用户开始采购,煤矿拉运车辆增多,尤其中高卡煤资源销售较好。港口方面,遏制煤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出台后,下游很多用户减少拉运,保持观望。而政策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贸易商暂时退出市场,停止采购计划,待市场进一步明朗后再做打算。港口库存虽然回升,但货源基本都在大型煤企手中并以保供为主,不对外销售,市场货源紧缺。笔者分析,目前,到港拉煤船舶大幅增加的原因有三,一是封航所致,各港口下锚船有所累积;二是下游存在抄底心理,拉运积极性提高;三是建材、化工用煤需求有所释放,工业用电负荷提高。

    近期,沿海电厂日耗略有回升,但库存继续垒高,接近去年同期。不过,昨日开始,我国冷空气活动有增强态势,有一股较强冷空气自新疆开始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度,局地10度以上,有望带动电厂日耗回升。今冬,拉尼娜极端天气增多,终端采购积极性较前期明显提高;浙江、江苏电厂负荷率较十月有所增加,北方很多电厂备用燃煤机组,较去年提前了一个多月,全部应急启动并网发电。今冬明春大概率出现拉尼娜现象,极端恶劣天气或频繁发生,给正常的煤炭运输带来干扰,下游终端用户要未雨绸缪,提前将库存提高到合理位置。

相关报告
  • 《环渤海港口下锚船创新高 沿海煤市预期看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3
    • 截至目前,环渤海港口合计下锚煤船增至162艘,创下今年以来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时隔一年,秦皇岛港下锚船再次升至50艘左右,迎来了少有的船舶集中到港的良好运输形势,显示了工业用电的复苏,国内煤炭市场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 产地方面,内蒙古地区部分煤矿煤管票紧张,拉煤车增多,有抢煤情况,当地煤矿普遍预计价格将继续上行;陕西地区部分煤矿因环保检查、限产等因素报价继续上探;山西地区煤价相对稳定。 进入九月份之后,沿海沿江地区发电企业的电煤日耗明显下降,沿海六大电厂日耗降至60万吨。由于电厂存煤下降,日耗同步在下降,因此,电煤库存可用天数仍保持在25天左右,整体上运行在相对合理状态。加之水电生产继续处于高发状态,在夏季用电高峰结束之后对火电生产和电煤消费的抑制作用增强,部分电厂着手进行机组检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电企业的电煤采购积极性。 港口方面,现货煤价突破绿色空间、进入黄色区间,逼紧红色区间,市场上下游均对煤价有可能步入红色区间后、触发国家政策调控表示担忧,短期观望升温。随后,在下游抢运意识强烈的支撑下,上游部分报价继续上探,而下游压价无效的情况下,部分用户开始抢购市场煤。国内多地海关进口煤通关采取一船一议策略,部分地区海关回收进口额度,严格控制额度消耗速度,以避免“寅吃卯粮”现象。综合来看,后期煤炭进口政策放松可能性有限。国内煤炭进口节奏将逐渐回归到“淡季少进,旺季多进”的理性节奏。 北方港口的煤炭需求存在转暖迹象,下游派船积极性提高,主要以拉运长协煤为主,少部分船舶拉运市场煤。叠加北方沿海地区遭遇降雨天气,煤炭装卸效率下降,下锚船出现累加,不但造成一定数量的压船,而且促使北方港口现货动力煤的购销趋于活跃。目前,基于供给暂未见到改善,发运成本偏高,产地煤价继续上涨;叠加期货价格升水,下游在迎国庆和铁路检修之前补库等因素带动,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气氛,客户普遍持煤价看涨预期。 后续市场需要关注:1.环渤海港口下锚船增减情况,2.一旦市场煤价格在红色区间停留时间过长,国家对进口煤政策有无变化,3.上游安全检查的影响程度。4.大秦线进车恢复情况,5.冬储煤拉运情况。
  • 《去年环渤海港口煤炭吞吐负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1-14
    • 据港口生产快报,去年,我国环渤海港口合计发运煤炭7.19亿吨,同比减少1100万吨;这是五年来,环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首次出现负增长。 1.秦港、黄骅港、天津港运量下滑。 去年,秦皇岛港、黄骅港、天津港分别完成煤炭吞吐量1.93、1.99、0.6亿吨,同比分别减少1030、361、819万吨,合计减少2210万吨。从表面上看,三港是亏损大户,正是三港煤炭运量出现大幅下降,才脱了整个环渤海港口的后腿。但实际上,在2017-2018年,受经济快速发展、南方需求趋好等因素带动,秦皇岛港、黄骅港煤炭吞吐量表现良好,均保持满负荷运转。而去年,南方煤炭需求不旺、进口煤冲击国内市场;加之蒙冀线分流内蒙资源,秦皇岛、黄骅两港作为煤运大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吞吐量出现小幅下降。受货源调进减少影响,无铁路专线支持的天津老港吞吐量减少,造成整个天津港整体运量出现下降。 2.京唐三港吞吐量保持增加。 去年,依靠“迁曹、滦港-大秦线”供应煤炭的京唐三港(京唐老港、国投京唐港、36-40#泊位)合计发运煤炭1.25亿吨,同比增加172万吨。与秦港和黄骅港相比,京唐三港运输规模小;加之京唐三港以中转同煤、中煤等大矿为主,货源结构较好,助推了京唐三港煤炭吞吐量保持微弱增长态势。 3.曹妃甸四港运量略有增加。 去年,蒙冀线运量扩张,加之“大秦-迁曹线”增加运量,促使曹妃甸四港煤炭到港量出现增加。去年,曹妃甸四港合计发运煤炭1.36亿吨,同比增加880万吨;除了华能煤码头同比大幅增长1100万吨以外,国投曹妃甸港和曹妃甸煤二期吞吐量均出现下滑,分别减少391、246万吨。华电煤码头是去年上半年新投产,去年完成数就是同比增长量。去年4月30日,华电曹妃甸港试装船,去年完成煤炭吞吐量400多万吨,曹妃甸整体运输能力提高。 4.沧州渤海表现中规中矩。 去年,沧州渤海完成煤炭吞吐量与前年相比相差无几,在北煤南运中的作用相对小一些。 去年,沿海地区进口煤暴增,冲击了传统的北煤南运;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南方工业用电表现平平。华东地区开展能源双控,清洁能源占比增加,火电压力减轻。内忧外患之下,华东、华南地区煤炭需求增速趋缓。但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南方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之城市用电量的增加,带动煤炭需求依然保持旺盛态势;去年,在进口煤大幅增加3000万吨的情况下,南方地区从环渤海港口煤炭拉运量仅仅减少了11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