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首个单细胞测序研究揭示其可塑性》

  • 来源专题:微藻光驱固碳合成生物燃料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21-01-08
  •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脂饮食及其造成的肥胖已经逐渐成为危害健康的一大杀手。肥胖不仅会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易感因素。事实上,我们关注最多的还是脂肪细胞在其中的变化和作用,这也是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基础。

    2020年12月29日,《细胞—代谢》杂志在线发表了南丹麦大学研究人员题为“Plasticity of 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 in Response to Diet-Induced Obesity at Single-Nucleus Resolution”的合作研究。这项研究首次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了在饮食诱导的肥胖中附睾脂肪组织的可塑性。

    DOI: 10.1016/j.cmet.2020.12.004

    研究人员使用高脂饮食(HFD)诱导小鼠肥胖,随后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了其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WAT)包含的主要细胞类型。他们将巨噬细胞亚群分为血管周样巨噬细胞(PVM)、非血管周样巨噬细胞(NPVM)、脂相关巨噬细胞(LAM)和增值性脂相关巨噬细胞(LAM)。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是eWAT中的主要免疫细胞,HFD诱导的肥胖导致LAM和p-LAM增加,而PVM和NPVM减少。

    肥胖时eWAT中免疫细胞的组成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肥胖引发间皮和内皮细胞群细胞因子水平增加,提示HFD诱导的肥胖导致了间皮和内皮亚群的炎症状态。并且,在eWAT中存在4种纤维成脂肪祖细胞,而高脂诱导的肥胖导致前脂肪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也就是说,HFD诱导了纤维成脂肪祖细胞向前脂肪细胞表型转化。

    肥胖时纤维成脂肪祖细胞向前脂肪细胞表型转化

    总而言之,研究人员认为肥胖时脂肪源性脂肪细胞(LGA)亚群的消失是脂肪细胞可塑性的结果,而不是凋亡或坏死造成的。同时,肥胖已被证明可诱导参与WAT巨噬细胞增殖,但其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下调而脂质处理基因急剧增加。研究提供的这些数据为将来的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组织可塑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报告
  • 《Nature | 解析慢性肝病上皮可塑性》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26
    • 2024年5月22日,剑桥大学Ludovic Vallier、Irina Mohorianu、Michael Allison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Acquisition of epithelial plasticity in human chronic liver disease的文章,采用尖端的单核RNA测序(single-nucleus RNA sequencing, snRNA-seq)来剖析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中上皮可塑性的细胞动力学和分子机制。 作者开发了一种从纤维化肝活检中分离高质量细胞核的方案,使他们能够捕捉不同MASLD阶段的细胞景观的全面快照。他们的分析揭示了肝脏结构的深刻变化,包括肝细胞分带(hepatocyte zonation)的丧失、胆管树(biliary tree)的广泛重塑,以及共表达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标志物的细胞的出现——这是上皮可塑性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发现这种可塑性的获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终导致终末期MASLD中出现真正的双表型细胞。有趣的是,这些细胞并非来源于干细胞或去分化事件,而是通过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之间的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产生的。作者将他们的单细胞数据与3D成像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揭示了这些表型细胞在重塑的胆管树中的空间结构。 该研究的关键发现之一是识别了与转分化过程相关的特定因素,如SOX4、KRT23、KLF4和NCAM1。作者证明了其中一些因子在增殖的双表型细胞中表达,这表明可塑性和细胞分裂之间存在潜在联系。作者认为PI3K–AKT–mTOR通路是胆管细胞向肝细胞转分化的关键调节因子。使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类器官作为模型系统,他们表明,对该途径的抑制阻碍了肝细胞标志物的形成,而激活则促进此过程。考虑到胰岛素抵抗和MASLD进展之间的已知关联,这一发现表明胰岛素信号传导和上皮可塑性的诱导之间存在着未知的联系。 总之,此工作揭示了慢性肝病的一个先前未被充分重视的方面。通过揭示上皮可塑性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这项研究不仅推进了我们对肝脏生物学的基本理解,而且为针对慢性肝病以及其他进行性疾病的这一过程的潜在治疗干预铺平了道路。
  •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1-03
    • 单细胞测序技术通过在单个实验中快速分析数千个甚至数百万个细胞,能够发现许多疾病的病因,细胞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哪些分子参与其中。11月21日,STAT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单细胞测序的新进展。 寻找新的药物靶点 尽管人们可通过显微镜或组织活检来确定组织是否癌变,但很难分离出哪些细胞是良性的,哪些可能逃避治疗,继续突变并引发转移。大部分的临床测序工作都遵循平均法则,对整个细胞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因此,这些细胞之间的微妙差异并不清楚,也很难分离出恶性程度最高的细胞。不过,正是这些微妙的差异,才造成每种癌症的独特病理。 单细胞测序的工作原理是:将癌症活检样本中的单个细胞分离,锁定在微流体芯片的迷你检测管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酶和化学试剂处理从而释放遗传物质。此时,细胞被标上独特的“条形码”。之后,研究人员可以检测细胞是否携带特定突变,或表达与疾病相关的特定分子。Celsius Therapeutics公司正在利用单细胞测序来寻找新的药物靶点。Mission Bio公司正与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通过患者组织样本寻找残留的癌症。单细胞测序有望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某种疗法是否针对特定的细胞类型。 发现新的人体细胞 “人类细胞图谱计划”(Human Cell Atlas)是一项为创建人体每种细胞类型的详细分类而发起的国际行动。它的部分资金来自“扎克伯格-陈计划”(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随着一些成果的陆续发布,研究人员已经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科学家Ed Lein正致力于揭开人类大脑的细胞组成。他表示,这个想法是对大脑皮层进行逆向工程,试图了解其中所有类型的细胞,然后了解它们如何连接在一起。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测定每个细胞中5000到10000个基因,并对数千个细胞同时开展分析。这项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8月,Lein团队宣布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发现了一种“玫瑰果神经元(rosehip neurons)”,这些细胞的轴突束就像吐露花瓣的玫瑰花。现有的结论表明,这些细胞似乎只存在于人体中,可能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控制信息流。 推动药物发现 Celsius Therapeutics公司正利用单细胞测序来推动整个药物发现的过程。这家公司在2018年的首轮风险融资中获得6500万美元,其研究对象是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该公司正在分析癌症等疾病中的单细胞RNA,以寻找药物靶点。事实上,单细胞测序为药物开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