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建国能南部生物质发电工程机组并网发电一次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0
  • 山东一建承建的国能南部生物质发电1×30MW机组工程并网发电一次成功。各项技术指标优良。

    为确保机组并网一次成功,项目部精心组织,精益施工,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机组整套启动方案要求,积极协助调试及电厂运行人员,进行相关电气试验,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机组并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随着调度一声令下,机组主变高压侧开关合闸机组并网,开始带负荷运行。各系统设备运行平稳,主要运行参数良好,机组一次并网发电成功。

    南部项目,是该公司继国能上蔡生物质发电项目之后与国能集团携手建设的第十个生物质发电工程,也是国能集团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的点睛之作。该公司上下高度重视项目的运作,配置优质项目资源,大力关注、积极部署、全力支持、积极推进项目安全、质量、经营及进度等各项工作,有效确保了项目各重大节点工程顺利完成。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全体干部员工拼博奉献、锐意进取,积极克服图纸到位晚、设计变更多,设备供货迟、缺陷多以及并网手续延缓等不利因素,统筹安排项目人力、机械等各项资源,研究制定科学施工方案,狠抓安全质量管理,加大过程管控,质量提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安全有效推进项目各项工作顺利进展,有效确保了机组并网一次成功。

    南部项目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定水镇马鞍村下教湾,拟建设1×30MW高温高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1台130t/h高温高压生物质锅炉。本工程建成后年可利用桑树枝、速生杨枝桠等生物质燃料约245420t/a,年发电2.10×108kWh/a,年供电1.8585×108kWh/a。项目的建成,对当地发展绿色环保经济起到极在的促进作用。

相关报告
  • 《广州能源所1MWe生物质气化热电气多联供泰国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 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9
    • 1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生物质气化及热电气多联供系统研发及示范”在泰国建设的1MWe生物质气化多联供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为泰国当地供应“零碳”清洁能源,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生物质气化技术用途广泛、原料适应性强、应用规模灵活,是实现生物质分布式开发利用和可燃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有效途径,能够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推进节能减排、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州能源所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团队以自主开发的焦油自消化气化核心技术为基础,集成大型燃气发电机组和余热利用设备,构建生物质气化及热电气多联供系统,开发了先进高效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核心技术和热电气联供成套工艺和装置,在泰国那空帕农府建成了6MWth气化炉出力、1MWe装机容量的生物质气化多联供示范工程,为当地供应“零碳”清洁能源。该项目攻克了目前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气化效率偏低、燃气焦油含量高、焦油废水二次污染等技术难题。   在示范建设过程中,广州能源所与合作企业携手努力,历经泰国投资委员会许可、电力局电力购买协议签署、土地购买、社区投票、项目立项与环评、工厂许可、建筑许可和上网许可等复杂审批流程,克服了中外双方工程标准不一致和当地夏季酷热、雨季漫长的不宜气候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尤其是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物资材料供应和运输不畅、中方技术人员出入境不便等问题,最终顺利完成示范工程。   绿色“一带一路”抓住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关切焦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该项目通过联合研发和应用示范,提高了我国相关技术和设备在东南亚地区的适应性,推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应用,将节能减排、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内容纳入“一带一路”合作,努力将绿色发展的成果经验带到沿线国家发展事业之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绿色公共产品,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搭建起全球共同的发展价值,积极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广州能源所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团队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的团队之一,已完成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及利用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80多项,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后续,广州能源所将进一步开展生物质气化新技术研发和规模化推广工作,探索我国科技成果国际转移转化的路径和新模式。
  • 《大庆油田首个风力发电工程1号风机机组并网发电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27
    • 3月25日,大庆油田首个风力发电工程——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1号风机机组并网发电成功,1号风机的交付标志着大庆油田新能源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   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达3094.3万度,为油田新能源建设再添新动能。 今年,大庆油田聚焦“绿色发展开新局”,工程建设公司牢牢把握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紧盯油田“十四五”新能源项目建设规划部署,在新能源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承担起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建设,任务落在了油田工程事业部第九工程部和第十五工程部肩上。 那么,油田工程事业部如何在施工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的情况下,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呢? “大棚”里浇筑混凝土 2023年1月12日,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开槽启动,正值冬季,怎么保证风机基础的坚固性与耐久性,是一道巨大的难题。 此时,室外平均温度零下15摄氏度,达不到混凝土养生温度,混凝土受冻严重会造成基础不稳定,直至影响风机安全。 为解决低温问题,项目部几经探讨决定“盖大棚”,经与专业大棚设计厂家沟通后,量身定制了直径23米的暖棚。   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在基础周边搭建暖棚,暖棚里利用电热板、柴油加热器不断给棚里升温,使其温度达到零上20-30摄氏度,这样能够确保混凝土浇灌养生成功。 为了时时监控暖棚里的温度,观测混凝土养生效果,技术人员在指定位置安装了23个混凝土测温芯片,通过显示器观察芯片数据,时刻掌握混凝土养生情况,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2月24日,混凝土连续16个小时一次性浇筑完成,经过20天的养生,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标准。 风机基础的坚固性与耐久性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签约专业风电工程施工队 风机配件扇叶长89米,属于超长设备,风机配件的拉运具有很大难度。 新能源业务指挥部施工管理部负责人赵海成制定了运输时间及路线,并申请到市局交警护送。在多方的努力下,三只扇叶顺利运输到龙一联吊装现场。 塔筒的吊装,是项目部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塔筒分为4节共110米,按计划在5天内完成全部塔筒、轮毂、叶轮吊装组建。每节塔筒长约25米,重约80吨,这种大型设备吊装组建,油田同行并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首个风电工程施工建设也无参考可以寻。 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签约了哈尔滨一家专业施工风电工程施工队伍,这家施工队有黑龙江省内唯一一台2000吨吊车,将在现场助阵负责主吊。 3月14日早上6点,项目经理史寿华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反复叮嘱注意事项,检查吊锁、吊具配备情况,吊运人员防护措施、安全警戒防护情况。 40多人组成的吊装队伍整装待命,3台大型吊车各就其位。 9点,一切准备就绪。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3台大型吊车同时起吊,风机第一节塔筒缓缓从地而起。   至10点,经过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第一节塔筒吊装到位顺利完成组装! 稍瞬即逝的施工空窗期 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施工时间紧张,项目所在的龙虎泡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且风机电缆配管预埋深度较深,在土建基础施工过程中,留给电气施工空窗期很短。 为了抓住电气施工的空窗期,第十五工程部投入了6个班组及10余名管理人员进驻现场,同时专门抽调回有30多年变电所施工经验的马永太。马永太已经退休,但接到施工任务,二话没说,主持了35千伏供电线路及龙一联变电所施工。 3月1日,土建撬装基坑开挖完毕后,需要在两日内进行基础垫层浇筑,电气队伍必须于当天将35千伏撬装变电站与风机基础之间电缆的保护管施工完成。 在配管施工中,气温低、接近零度,地下水位又高,施工班组身穿防水裤,在泥浆中进行作业,一直延续到凌晨1点多,终将14根36米长DN200的配管安装完毕。 这为1号风机并网发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