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能源所1MWe生物质气化热电气多联供泰国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 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9
  • 1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生物质气化及热电气多联供系统研发及示范”在泰国建设的1MWe生物质气化多联供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为泰国当地供应“零碳”清洁能源,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生物质气化技术用途广泛、原料适应性强、应用规模灵活,是实现生物质分布式开发利用和可燃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有效途径,能够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推进节能减排、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州能源所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团队以自主开发的焦油自消化气化核心技术为基础,集成大型燃气发电机组和余热利用设备,构建生物质气化及热电气多联供系统,开发了先进高效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核心技术和热电气联供成套工艺和装置,在泰国那空帕农府建成了6MWth气化炉出力、1MWe装机容量的生物质气化多联供示范工程,为当地供应“零碳”清洁能源。该项目攻克了目前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气化效率偏低、燃气焦油含量高、焦油废水二次污染等技术难题。

      在示范建设过程中,广州能源所与合作企业携手努力,历经泰国投资委员会许可、电力局电力购买协议签署、土地购买、社区投票、项目立项与环评、工厂许可、建筑许可和上网许可等复杂审批流程,克服了中外双方工程标准不一致和当地夏季酷热、雨季漫长的不宜气候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尤其是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物资材料供应和运输不畅、中方技术人员出入境不便等问题,最终顺利完成示范工程。

      绿色“一带一路”抓住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关切焦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该项目通过联合研发和应用示范,提高了我国相关技术和设备在东南亚地区的适应性,推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应用,将节能减排、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内容纳入“一带一路”合作,努力将绿色发展的成果经验带到沿线国家发展事业之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绿色公共产品,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搭建起全球共同的发展价值,积极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广州能源所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团队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的团队之一,已完成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及利用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80多项,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后续,广州能源所将进一步开展生物质气化新技术研发和规模化推广工作,探索我国科技成果国际转移转化的路径和新模式。

相关报告
  • 《山东一建国能南部生物质发电工程机组并网发电一次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0
    • 山东一建承建的国能南部生物质发电1×30MW机组工程并网发电一次成功。各项技术指标优良。 为确保机组并网一次成功,项目部精心组织,精益施工,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机组整套启动方案要求,积极协助调试及电厂运行人员,进行相关电气试验,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机组并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随着调度一声令下,机组主变高压侧开关合闸机组并网,开始带负荷运行。各系统设备运行平稳,主要运行参数良好,机组一次并网发电成功。 南部项目,是该公司继国能上蔡生物质发电项目之后与国能集团携手建设的第十个生物质发电工程,也是国能集团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的点睛之作。该公司上下高度重视项目的运作,配置优质项目资源,大力关注、积极部署、全力支持、积极推进项目安全、质量、经营及进度等各项工作,有效确保了项目各重大节点工程顺利完成。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全体干部员工拼博奉献、锐意进取,积极克服图纸到位晚、设计变更多,设备供货迟、缺陷多以及并网手续延缓等不利因素,统筹安排项目人力、机械等各项资源,研究制定科学施工方案,狠抓安全质量管理,加大过程管控,质量提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安全有效推进项目各项工作顺利进展,有效确保了机组并网一次成功。 南部项目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定水镇马鞍村下教湾,拟建设1×30MW高温高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1台130t/h高温高压生物质锅炉。本工程建成后年可利用桑树枝、速生杨枝桠等生物质燃料约245420t/a,年发电2.10×108kWh/a,年供电1.8585×108kWh/a。项目的建成,对当地发展绿色环保经济起到极在的促进作用。
  • 《绿色‘一带一路’中拉合作让更多人用上了清洁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6
    • 近年来,拉美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能源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公司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拉美地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有望从目前的49吉瓦猛增至123吉瓦,增幅高达150%。拉美多国政府将清洁能源开发作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并提出绿色复苏的相关计划与倡议。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企业在拉美国家清洁能源项目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投资额总体呈增长态势,为拉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让更多人用上了清洁电” 从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上海电建)位于阿根廷胡胡伊省的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部出发,沿山路大约行驶3个半小时,就到了海拔约4000米的高查瑞光伏电站。上百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覆盖了六七百公顷土地。在跟踪支架的帮助下,光伏板不断变化角度接收光照。被称为“南美洲脊梁”的安第斯山脉,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年日照时间超过2500小时。 高查瑞电站是阿根廷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光伏电站,可满足1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约3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电站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上海电建承建。 自去年9月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后,来自上海电建的高查瑞电站项目工程部经理李小刚和同事几乎每周都要上山一两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与当地工作人员沟通交流。“我们现在已经进入运维阶段。”电站控制中心里挂着8块显示屏,显示着电站实时监控画面和各项运行参数。“查询发电量可以看到,电站运行非常稳定。”李小刚解释说。 “中方提供的发电设备、专业技术和服务,以及电站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很好。电站取得了很好的运营成果,让更多人用上了清洁电。”在高查瑞电站负责监督检查工作的罗兰德·哈维尔说。 阿根廷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近年来,该国开始重视发展光伏产业,正处于积累经验、提高行业标准的阶段。“中国无疑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正以提供资金、技术和经验等方式,帮助阿根廷不断开发新的光伏项目。”哈维尔补充道。 “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风科技)智利区域技术支持李永超最近在智利多地来回奔波。北部的蓬塔谢拉风电项目在做设备性能测试,南部的两个风电项目则分别处于运维和建设阶段,“我们新近又签约了智利南部的卡曼风电项目,要安装33台4.5兆瓦风机,这是我们在智利的第四个项目”。 金风科技2013年进入智利市场,随着项目增多,公司当地运维团队也逐渐壮大。“我们很重视培养本地运维人员。”李永超说,“除了在实际操作中向当地员工演示和讲解,我们还开办了线上课程。” 打开金风科技的在线学习平台,员工可以找到大量与实际业务相关的资料。去年,李永超主讲了10多门课程,“每次培训完还会进行考核。培训的效果很明显,现在90%以上的问题当地人员都能自行处理。” 克里斯托瓦尔·埃尔格塔是蓬塔谢拉风电场的运维经理,最近刚完成了一款能源管理系统应用的在线学习。“所有线上学习材料和课程内容都与工作息息相关,非常实用。”蓬塔谢拉风电场由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中国在智利投资建设的首个风电场,2018年建成,32台2.5兆瓦风机均来自金风科技。埃尔格塔说:“公司将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我们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发展海上风电的物流平台” 巴西东北部塞阿拉州的佩森港,正在等待一批海上风机的到来,一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正蓄势待发。 “风机的安装地点已经选好,现在正在做环境评估,预计2022年开建,是巴西尝试发展海上风电的重要一步。”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简称明阳智能)副总裁王立和说,“示范项目是一个起点,接下来,我们还将在这里打造商业级别的海上风电场。”去年,明阳智能与塞阿拉州州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当地开发一系列海上风电项目。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节省用地,风力资源更稳定,发电效率更高,对民众生活影响更小。“塞阿拉州海域大陆架广阔,海岸风力强劲,拥有巨大的海上发电潜能。”塞阿拉州经济发展和劳动厅副厅长罗塞安妮·梅代罗斯表示。 发展海上风电将给佩森港带来新面貌。港口在海上风电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是海上风电组装和安装基地。佩森港集团商业执行总监杜娜·乌里贝认为,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不仅能为港口创造就业、增加收入,也将使港口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项目中来。“通过与中方合作,佩森港有望成为巴西发展海上风电的物流平台。” “我们还计划在当地工业园区建设一家海上风机制造工厂。”王立和说,巴西的海上风电产业刚刚起步,中国企业正积极参与组建行业协会,为政府制定行业标准提供建议。 梅代罗斯非常看好与中国的合作前景。“巴西和中国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我们的风能和水能资源丰富,但相关产业还不完善,设备生产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借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丰富经验。期待巴中两国不断加强合作,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共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