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首个风力发电工程1号风机机组并网发电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27
  • 3月25日,大庆油田首个风力发电工程——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1号风机机组并网发电成功,1号风机的交付标志着大庆油田新能源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

     

    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达3094.3万度,为油田新能源建设再添新动能。

    今年,大庆油田聚焦“绿色发展开新局”,工程建设公司牢牢把握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紧盯油田“十四五”新能源项目建设规划部署,在新能源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承担起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建设,任务落在了油田工程事业部第九工程部和第十五工程部肩上。

    那么,油田工程事业部如何在施工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的情况下,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呢?

    “大棚”里浇筑混凝土

    2023年1月12日,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开槽启动,正值冬季,怎么保证风机基础的坚固性与耐久性,是一道巨大的难题。

    此时,室外平均温度零下15摄氏度,达不到混凝土养生温度,混凝土受冻严重会造成基础不稳定,直至影响风机安全。

    为解决低温问题,项目部几经探讨决定“盖大棚”,经与专业大棚设计厂家沟通后,量身定制了直径23米的暖棚。

     

    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在基础周边搭建暖棚,暖棚里利用电热板、柴油加热器不断给棚里升温,使其温度达到零上20-30摄氏度,这样能够确保混凝土浇灌养生成功。

    为了时时监控暖棚里的温度,观测混凝土养生效果,技术人员在指定位置安装了23个混凝土测温芯片,通过显示器观察芯片数据,时刻掌握混凝土养生情况,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2月24日,混凝土连续16个小时一次性浇筑完成,经过20天的养生,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标准。

    风机基础的坚固性与耐久性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签约专业风电工程施工队

    风机配件扇叶长89米,属于超长设备,风机配件的拉运具有很大难度。

    新能源业务指挥部施工管理部负责人赵海成制定了运输时间及路线,并申请到市局交警护送。在多方的努力下,三只扇叶顺利运输到龙一联吊装现场。

    塔筒的吊装,是项目部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塔筒分为4节共110米,按计划在5天内完成全部塔筒、轮毂、叶轮吊装组建。每节塔筒长约25米,重约80吨,这种大型设备吊装组建,油田同行并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首个风电工程施工建设也无参考可以寻。

    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签约了哈尔滨一家专业施工风电工程施工队伍,这家施工队有黑龙江省内唯一一台2000吨吊车,将在现场助阵负责主吊。

    3月14日早上6点,项目经理史寿华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反复叮嘱注意事项,检查吊锁、吊具配备情况,吊运人员防护措施、安全警戒防护情况。

    40多人组成的吊装队伍整装待命,3台大型吊车各就其位。

    9点,一切准备就绪。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3台大型吊车同时起吊,风机第一节塔筒缓缓从地而起。

     

    至10点,经过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第一节塔筒吊装到位顺利完成组装!

    稍瞬即逝的施工空窗期

    龙一联清洁能源风电利用工程施工时间紧张,项目所在的龙虎泡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且风机电缆配管预埋深度较深,在土建基础施工过程中,留给电气施工空窗期很短。

    为了抓住电气施工的空窗期,第十五工程部投入了6个班组及10余名管理人员进驻现场,同时专门抽调回有30多年变电所施工经验的马永太。马永太已经退休,但接到施工任务,二话没说,主持了35千伏供电线路及龙一联变电所施工。

    3月1日,土建撬装基坑开挖完毕后,需要在两日内进行基础垫层浇筑,电气队伍必须于当天将35千伏撬装变电站与风机基础之间电缆的保护管施工完成。

    在配管施工中,气温低、接近零度,地下水位又高,施工班组身穿防水裤,在泥浆中进行作业,一直延续到凌晨1点多,终将14根36米长DN200的配管安装完毕。

    这为1号风机并网发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29290.s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在大庆油田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5
    • 7月1日,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网发电,也标志着大庆油田新能源业务发展全面提速。 大庆油田大力培育新能源新业态,着力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替代率达到20%以上。 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项目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号召和中国石油“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总体部署,打造“大庆油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的先导示范工程。据中油电能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王军介绍,该项目利用两个水面,建设用地40万平方米、装机规模18.73兆瓦,年均发电275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项目从立项完成到建成投产,仅用4个多月时间,实现了高效如期投产。 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作为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完成了自主设计建设水面光伏的成功探索,该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大庆油田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征程中迈出关键一步。为后续各项新能源项目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储备和有益的建设经验。 大庆油田将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主责意识、主业意识,像抓油气主业一样,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做到高水平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大庆力量。
  • 《中国华电首个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19
    • 2021年11月18日4时22分,中国华电首个海上风电--福建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机成功并网。至此,该项目46台风电机组已全部并网发电,比计划工期提前了5个月,为今冬明春能源保供攻坚战再添了新动能。 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299.2兆瓦,年发电量约11.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1.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3.91万吨。项目于2016年12月获得核准,2019年11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精心组织施工,科学防控疫情,先后攻克了海底地质复杂、水上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等多项施工技术难题,守住每个施工窗口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彰显了华电速度、华电精神、华电力量。2020年9月首台风机成功吊装,同年12月底首批两台机组并网发电,2021年10月2日,全部风机吊装完成。 项目建设贯穿“精品工程”理念,坚持基建服务生产,稳步推进基建安全标准化创建,实现全程安全施工,获得基建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评级;加强科技创新,首次成功投运福建公司、国电南自等四方联合研制的“华电睿风”自主可控国产6.2MW海上风电主控系统,研发投运了集团公司首套海上风电场一体化监控及运维系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用六桩直桩高桩承台、“犁沟填埋”海缆敷设等新技术,最大限度减小海滩占用面积以及对近海养殖影响,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打下基础,实现“风电与渔业互补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