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期刊公布2024年度推动科学发展的十大人物榜单,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物理学家埃克哈德·佩克(Ekkehard Peik)因推动核时钟的发展而入选》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2-11
  • 近日,《自然》期刊在其12月刊中以“时间之父:想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钟的物理学家”为题,将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物理学家埃克哈德·佩克(Ekkehard Peik)列为2024年度推动科学发展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和他的团队在年初取得了一个真正的量子飞跃——无论是比喻上还是实际上。他们实现了多年来仅在理论上预测的事情:通过激光激发钍-229原子核的一个量子跃迁,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这一科学突破可能使得所谓的核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运行。文章信息:Laser Excitation of the Th-229 Nucleus,Phys. Rev. Lett. 132, 182501,DOI:10.1103/PhysRevLett.132.182501。

    与原子核的应用不同,激发原子壳层中的电子已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当激光的波长被精确选择时,电子从一个状态跃迁到另一个状态。这样,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一个原子或分子的特征能量。许多精密测量技术都基于此,比如我们今天的原子钟,以及化学分析方法。量子计算机中也使用激光在原子或分子中存储信息。

    长期以来,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同样可以处于不同量子态的原子核似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突破是通过与维也纳技术大学的合作实现的:在PTB开发了一个所需的紫外线激光系统,波长约为148纳米,而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制造了含有大量钍核的晶体。这两项任务不仅是新领域,而且技术上非常复杂。但他们最终创造了可能性,在PTB中可以同时用激光击中大约十亿亿(10^16)个钍核。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地精确击中了所需的钍跃迁能量,钍核首次发出了清晰的信号:激光束已经将它们的状态有目的地改变。在随后的一年中,美国的两个研究小组也成功地使用其他钍掺杂晶体和其他激光系统观察到了这一效应。

    成功的激光核激发为制造一种比今天原子钟更精确的原子核钟打开了大门。它可能有助于回答量子研究的基本问题,比如我们的世界起源——例如,自然常数是否自大爆炸以来就是恒定的。如果现在实现的钍掺杂晶体得到进一步发展,钍核可以被有目的地植入晶体或分子中,从而获得关于微观材料属性的新信息。

相关报告
  • 《《自然》发布“2018年度十大人物”》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2-19
    • 《自然》12月19日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人物”——该刊每年遴选10位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自然》特写板块主编Rich Monastersky表示:“本年度十大人物的故事囊括了今年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从发现超导态到饱受批评的人类基因编辑。” 古遗传学家Viviane Slon与同事在对一个9万年前的骨骼进行DNA测序时,协助做出了2018年度最出人意料的发现,他们发现该骨骼来自于尼安德特人母亲与已经灭绝的丹尼索瓦人父亲的后代。年仅21岁的物理学家曹原协助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该研究成果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最终实现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的提高。 物理学家Jess Wade为提高女性和有色人种在科学界的地位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为女性科学家创建数百条维基百科词条。Robert-Jan Smits率先发起的“S计划”是一项推进科研论文开放获取的大胆倡议,掀起了科学出版业的巨浪。此外,开放数据也是Barbara Rae-Venter的工作重心,她通过公开的基因组数据,协助警方逮捕了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犯下数起凶杀案的“金州杀手”。
  • 《《自然》2023十大年度人物榜单:除了10名学者外,今年还有1位非人类上榜》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29
    • 2023年12月13日,《自然》(Nature)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榜单(Nature’s 10),这一榜单旨在选出10位在本年度做出重大科学突破的学者。在这次评选中,共有5名男性、5名女性入榜,以及一个AI。这也是《自然》首次将非人类ChatGPT列入了年度科学人物榜单。在这些人中,许多科学家做出的研究可以被认为是“突破性研究”,比如有重新定义生殖的日本学者林克彦;共同开发ChatGPT的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尔(Ilya Sutskever);以及在GLP-1药物研发中起到突出作用的斯维特拉娜·莫约夫(Svetlana Mojsov)等。 如下盘点几位有代表性的学者。 重新定义生殖:林克彦 今年3月,“男男或能生子”的话题一度在网上引起热议。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项干细胞技术。 3月15日,日本大阪大学林克彦(Katsuhiko Hayashi)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从两只雄性小鼠父母的细胞中培育出了卵子,这些卵子在与雄性精子结合后,能够繁衍出下一代,并且下一代小鼠仍具有生育功能。 在这项研究中,林克彦团队从雄性老鼠的尾巴中取出具有X和Y两种性染色体的细胞,并将它们转化为干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大约有3%的细胞会自发失去Y染色体。林克彦团队分离出这些失去Y染色体的细胞,并用化学物质处理,导致细胞分裂时出现错误,其中一些错误导致细胞具有重复X染色体,成为雌性细胞。在实验中,每个步骤都非常精妙,在630次胚胎移植中,有7只活的幼崽培育成功。 林克彦的这项研究,可以说是对生殖规律的一次颠覆。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生殖生物学家罗伯特·吉尔克里斯特(Robert Gilchrist)在听说这项研究时表现得非常震惊,甚至表示惊讶到“从椅子上摔了下来”!但林克彦本人表示,“事实上,这项实验并不是那么困难。” 凭借这项研究,林克彦入选《自然》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评选的理由是,“他成功地从雄性老鼠的细胞中创造出可行的卵子,这可能有助于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 ChatGPT之父与ChatGPT共同入选 去年11月,OpenAI公司推出了ChatGPT,该AI模型一经上线后火速风靡全球,它能以对话的形式,处理多种复杂的任务。凭借这款产品,OpenAI的市值在半年内翻了3倍。伊利亚·苏茨克维尔(Ilya Sutskever)是OpenAI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在开发ChatGPT和其底层大型语言模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86年,伊利亚·苏茨克维尔出生于苏联,后来移居以色列并最终定居加拿大。2015年,他与艾隆·马斯克(Elon Musk)、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共同创建了非营利人工智能组织OpenAI,随后便投入了GPT系列的研究。今年,ChatGPT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可以说,ChatGPT绝对是今年最关键的热词之一,《自然》杂志特写部主编理查德·蒙纳斯特斯基(Richard Monastersky)表示:“ChatGPT在今年的各种新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苏茨克维尔因其“改变社会的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系统的先驱”身份,被《自然》评选为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一。 有趣的是,《自然》首次将非人类ChatGPT列入了年度科学人物榜单。蒙纳斯特斯基解释说:“或许是由于ChatGPT的巨大影响力,我们首次将其列入榜单。这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的代表性可能预示着科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补充道,“尽管ChatGPT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也不完全符合《自然》评选十大人物的标准,但我们特例将其列入榜单,以承认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学发展和进步所带来的重大变革。” 然而,《自然》对ChatGPT未来的态度却保持谨慎,贴上了“恩泽还是累赘?”(Boon and burden)的标签供公众探讨。 超导界的“侦探”:詹姆斯·哈姆林 今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一直深处舆论中心。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室温超导研究,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康奈尔大学詹姆斯·哈姆林(James Hamlin)对他室温超导研究的“打假”。 超导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某些物质在低温下(通常是接近绝对零度),电阻消失并表现出完全的电导性。最早是由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在1911年发现的。一般来说,物质需要降温到特定的临界温度以下才会展示出超导性。而今年3月,迪亚斯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研究,声称在“中等压力下成功实现了长期追求的室温超导性”,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在室温(较常规的低温条件)下实现超导性。如果室温超导真的能够实现,那么将会成为物理学界新的丰碑。一时间,迪亚斯成为了超导界众星捧月的对象。可这种追捧没持续多久就迎来了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的超导研究员哈姆林的质疑。 哈姆林和同伴指出了迪亚斯论文数据上的问题并提交给《自然》团队,最终在11月,迪亚斯的这项研究迎来了撤稿的结局。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哈姆林第一次“打假”迪亚斯了,2020年,迪亚斯团队就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的部分数据与哈姆林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有重合之处,该论文已于2021年被撤回。 今年,哈姆林被评选为《自然》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原因是“这位物理学家帮助发现了有关室温超导性的轰动性声明中的缺陷”。作为超导领域的专家,哈姆林对于研究非常严谨,他曾有过一个经历:在研究生期间,哈姆林偶然发现一种材料可在室温中进行超导,这让他异常兴奋,但经过反复验证后发现,这只是个美丽的误会,这次研究的失败让他吸取了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去假设,自己发现了什么新东西”。 被遗忘的GLP-1药物功臣:斯维特拉娜·莫约夫 GLP-1即类胰高血糖素-1,是一种食欲抑制剂,目前以该技术为原理的Ozempic和Wegovy等代表性药品已风靡减肥领域,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价值,甚至被认为有望摘得诺奖。 在过往提到对GLP-1研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时,几乎没什么会提到斯维特拉娜·莫约夫(Svetlana Mojsov)。 莫约夫出生于南斯拉夫,现年已经七十多岁,曾是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内分泌单元的成员,而这个地方被认为是GLP-1药物的“诞生地”。莫约夫曾证明,“GLP-1的这种生物活性形式能够引发大鼠胰腺释放胰岛素”,创建的多肽和抗体也为证明“GLP-1能够在早期人类试验中降低血糖”研究中产生积极影响。 可以说,莫约夫的研究为GLP-1药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但多年以来,莫约夫都被外界忽视,在介绍GLP-1药物的时候,几乎没有她的身影,甚至药物的专利费用她也从未收到过。一怒之下,莫约夫选择了法律诉讼。在经过漫长的维权之后,莫约夫获得了部分第一代GLP-1药物销售的专利收入。不仅如此,她还敦促《细胞》(Cell)和《自然》(Nature)等期刊修订了关于GLP-1发现的叙述,肯定她在GLP-1药物中的贡献。2023年9月,《Science》发表了两篇长文,讲述她和GLP-1的故事。 在《自然》2023年度十大人物盘点中,莫约夫因“一位生物化学家终于因她在开发数十亿美元减重药物中所起的作用而获得了认可”为由上榜。莫约夫的经历似乎是女性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女性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贡献和作用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对于自己终于让外界了解自己的GLP-1研究这件事,莫约夫表示,“我只是很高兴我的工作得到认可”。 用ADC药物击败化疗:托马斯·波尔斯 在今年10月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托马斯·波尔斯(Thomas Powles)宣布,“以前,我们从未在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中获得比化疗更好的生存结局,现在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突破”! 而能够突破化疗的治疗方式,正是从2023年从年头火到年尾的ADC药物。膀胱癌试验检测了一种名为奥瑞韦敏维多汀(enfortumab vedotin)的ADC药物,该药靶向一种称为nectin-4的蛋白质,该蛋白能够在膀胱癌细胞上丰富表达。它与另一种免疫疗法药物pembrolizumab共同作用于癌细胞。这种联合疗法已经获得了FDA批准,适用于无法接受一种名为cisplatin的化疗药物的人。此前,大约有一半左右晚期膀胱癌患者无法接受这种药物。另外与标准化疗相比,两种新药物的联合似乎将中位生存时间从约16个月延长到2.5年。 有学者评价这项研究是“近40年来在晚期膀胱癌方面的最大突破”。波尔斯的上榜理由是,“这位医生兼癌症研究员,领导了一项改变膀胱癌治疗方式的重大临床试验”。 除了上述五位科学家外,还有五位科学家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他五位上榜的科学人物 哈利杜·廷托(Halidou Tinto)是寄生虫学教授和全球健康科学家,担任基纳法索Nanoro临床研究部门主管,他的研究为了解和抗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疟疾做出了重要贡献。廷托的上榜理由是,“由于这位研究人员的严格测试,针对这种致命祸害的第二种疫苗将很快推出”。廷托领导的临床试验成功帮助了一款疫苗获批,该疫苗能极大降低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 今年8月23日,印度“月船3号(Chandrayaan-3)”探测器成功降落月球表面,卡尔帕纳·卡拉哈斯蒂(Kalpana Kalahasti)是印度科学家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师,她是该登月项目的副总监,负责该项目。她上榜的理由是“这位工程师和经理在确保月船3号成功着陆月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印度成为第四个实现这一壮举的国家。” 玛丽娜·席尔瓦(Marina Silva)出生于1958年,是巴西政治家和环保主义者,今年1月,席尔瓦宣誓就职巴西环境部长,致力于推动巴西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导地位,让巴西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巴西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但近年来由于森林砍伐和开发等遭到了严重破坏,席尔瓦上任后表示,巴西的目标是“恢复1200万公顷退化土地”。 上榜理由是“巴西环境部长帮助控制了猖獗的森林砍伐,并重建了被前政府削弱的政府机构。” 安德里亚·克里彻(Annie Kritcher)是美国核工程师和物理学家,被评选为《自然》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的理由是“这位物理学家帮助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产生了曾经只能在氢弹和恒星中看到的核反应。” 去年12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传来消息,科学家们在核聚变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激光核聚变点火成功,这一实验产生的能量超过科学家投入的能量。这项研究或许能够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打开全新的大门。克里彻是该项研究的关键人物,今年4月,她还入榜了“2023年最具影响力的TIME100人名单”。 埃莱妮·米里维利(Eleni Myrivili)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的首席供热官(CHO),她的入榜理由是“作为联合国首席气候官,这位前政治家正在帮助世界为气候变化的威胁做好准备。” 米里维利是世界公认的热量抗逆(Heat resilience)专家,曾被许多知名国际媒体纳入影响力榜单,包括《纽约时报》和Politico杂志2022年最具影响力欧洲人28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