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布“2018年度十大人物”》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2-19
  • 《自然》12月19日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人物”——该刊每年遴选10位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自然》特写板块主编Rich Monastersky表示:“本年度十大人物的故事囊括了今年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从发现超导态到饱受批评的人类基因编辑。”

    古遗传学家Viviane Slon与同事在对一个9万年前的骨骼进行DNA测序时,协助做出了2018年度最出人意料的发现,他们发现该骨骼来自于尼安德特人母亲与已经灭绝的丹尼索瓦人父亲的后代。年仅21岁的物理学家曹原协助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该研究成果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最终实现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的提高。

    物理学家Jess Wade为提高女性和有色人种在科学界的地位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为女性科学家创建数百条维基百科词条。Robert-Jan Smits率先发起的“S计划”是一项推进科研论文开放获取的大胆倡议,掀起了科学出版业的巨浪。此外,开放数据也是Barbara Rae-Venter的工作重心,她通过公开的基因组数据,协助警方逮捕了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犯下数起凶杀案的“金州杀手”。

相关报告
  • 《《自然》期刊公布2024年度推动科学发展的十大人物榜单,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物理学家埃克哈德·佩克(Ekkehard Peik)因推动核时钟的发展而入选》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2-11
    • 近日,《自然》期刊在其12月刊中以“时间之父:想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钟的物理学家”为题,将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物理学家埃克哈德·佩克(Ekkehard Peik)列为2024年度推动科学发展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和他的团队在年初取得了一个真正的量子飞跃——无论是比喻上还是实际上。他们实现了多年来仅在理论上预测的事情:通过激光激发钍-229原子核的一个量子跃迁,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这一科学突破可能使得所谓的核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运行。文章信息:Laser Excitation of the Th-229 Nucleus,Phys. Rev. Lett. 132, 182501,DOI:10.1103/PhysRevLett.132.182501。 与原子核的应用不同,激发原子壳层中的电子已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当激光的波长被精确选择时,电子从一个状态跃迁到另一个状态。这样,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一个原子或分子的特征能量。许多精密测量技术都基于此,比如我们今天的原子钟,以及化学分析方法。量子计算机中也使用激光在原子或分子中存储信息。 长期以来,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同样可以处于不同量子态的原子核似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突破是通过与维也纳技术大学的合作实现的:在PTB开发了一个所需的紫外线激光系统,波长约为148纳米,而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制造了含有大量钍核的晶体。这两项任务不仅是新领域,而且技术上非常复杂。但他们最终创造了可能性,在PTB中可以同时用激光击中大约十亿亿(10^16)个钍核。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地精确击中了所需的钍跃迁能量,钍核首次发出了清晰的信号:激光束已经将它们的状态有目的地改变。在随后的一年中,美国的两个研究小组也成功地使用其他钍掺杂晶体和其他激光系统观察到了这一效应。 成功的激光核激发为制造一种比今天原子钟更精确的原子核钟打开了大门。它可能有助于回答量子研究的基本问题,比如我们的世界起源——例如,自然常数是否自大爆炸以来就是恒定的。如果现在实现的钍掺杂晶体得到进一步发展,钍核可以被有目的地植入晶体或分子中,从而获得关于微观材料属性的新信息。
  • 《《自然》预测2019年度十大科学事件》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9-01-02
    • 在2018年即将结束之际,《自然》杂志日前为读者预测了2019年科学领域值得期待的十大事件。   极地项目   2019年1月,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将登陆南极洲,开始他们7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南极联合考察。   这个为期5年项目的目标是了解这个偏远的、看似不稳定的思韦茨冰川是否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开始崩塌。其中包括利用自动水下机器人和贴在海豹身上的传感器研究这个佛罗里达州大小的冰川附近的海洋状况。   2019年晚些时候,欧洲科学家计划在南极小圆顶C的冰层上开始钻探,此举旨在寻找150万年前的冰芯。   如果他们成功了,将产生最古老的气候和大气条件原始记录。   一大笔钱   如果各国在2019年公布2018年的支出数据,中国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研发支出国。   自2003年以来,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支出一直在加速增长,尽管美国在研究质量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在欧洲,官员们试图就如何分配欧盟下一个研究资金计划——地平线欧洲(始于2021年)提议的1000亿欧元(1100亿美元)达成一致。   由于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仍在继续困扰着这个国家,目前还不清楚该国研究人员将在多大程度上完全参与其中。   人类起源   2003年,考古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发现了一种类似人类的“霍比特”人。此后,东南亚的一些岛屿上陆续出现了更多的化石,这些化石将有助于研究古人类的起源。   正在进行的发掘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菲律宾吕宋岛第一批人类居民的信息,包括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是否会导致其身材矮小,就像弗洛雷斯岛上发生的一样。   对撞机迷局   对于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继任者的计划来说,2019年可能是成败攸关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