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补链强链 打造国内储能产业新高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3
  • 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对推进我市能源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民进长沙市委会提交《补链强链,将长沙市打造成国内储能产业新高地》的集体提案,建议我市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提案背景】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从产业角度来说,储能正处在起步阶段。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2021年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如下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该提案认为,目前我市储能产业需求旺盛、初具规模、发展空间大,但储能产业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要将产业基础转化成产业竞争优势,还存在诸多困难挑战,如产业链协同不充分、产业政策落地不到位、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业市场培育不完善等。同时,长沙目前也面临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的良好契机,在储能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的优势和基础,与国内发达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如果产业规划得恰当,长沙极有可能打造一个新的优势产业。

    【提案建议】

    该提案建议,应该充分发挥我市已有储能产业优势,补齐短板,构建集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储能全产业链平台体系,通过补链强链,将长沙市打造成国内储能产业新高地。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制订“政府主导、电网引导、市场调节、多方参与”的储能发展规划,确立储能公共基础设施和电力商品多重属性,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由市领导挂帅,实现统筹内外部资源,集中力量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速构建完整的储能产业链,加快建立储能“产业链长”。

    建议加快政策落地,促进产业大发展。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成立长沙市“十四五”储能产业高地研究与评估机构。落地国家、省的储能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产业发展策略。大力补链强链,构建产业大集群。目前,我市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镍氢电池材料两大领域表现出核心竞争优势,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在制造能力等方面也是全国领先,但还需补齐电芯制造、储能变流器、能量管理系统等环节,还需加强现有储能材料、新能源装备、电池回收等产业链建设。建议建设一批行业重点项目,扶持企业的产业投资,联合长株潭相关储能装备制造企业,促进储能产业链深度融合。

    该提案提出,建议推进产业链“项目向集聚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重点支持建设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储能产业大集群,并出台激励措施和考核政策,着力打造国家级储能产业大集群。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onei/2022/01/03/detail_20220103114893.html
相关报告
  • 《宁海谋划千亿光伏储能产业新高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3
    • 1月28日,由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52亿元的年产15GW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落户宁海。该项目的签约落地,是宁海布局“光伏+储能”产业链,谋划千亿光储产业基地,打造省级“新星”产业群的一个大手笔。 该项目选址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用地面积约1448亩,分两期建设,总开发建设周期30个月,由宁海本土光伏行业头部企业东方日升利用自身先进技术和工艺生产建设,预计项目达产后年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同时,该项目作为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具有引领性作用,将与光伏高透基材项目形成高度合作,吸引一批光伏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进一步加速宁海光伏产业集群发展。 “抢占‘双碳’风口,布局形成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力争五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再造一个宁海工业。”宁海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宁海强化工业首位理念,大力实施365制造业培育、215强企梯队建设等产业革新工程,协同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主导产业升级做大,以产业大升级实现发展大跨越。 近年来,宁海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高位谋划新兴产业,加强顶层设计,全链式推进“光伏+储能”产业培育。根据新出台的《宁海县光伏+储能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将打造全省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新高地。目前,已有东方日升、旗滨集团、震裕科技等光储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在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及宁海经济开发区梅桥区块布局设点,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完善。 下一步,宁海将继续在产业规划、投资引资、产业培育及品牌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与储能产业领军企业、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携手推动光伏储能产业全链条聚合、集群化扩张快速发展。
  • 《湖南长沙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赋能湘企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23
    •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达70亿元,同比增长16.7%   本报记者 肖伟   11月15日,2020中部(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湖南省会长沙市落幕。为期3天的智博会,共有近400家企业展示创新成果,覆盖5G技术及应用、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近年来,长沙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风口,将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作为全市22条产业链之一,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计划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目前,人工智能产业不仅在长沙开花落地,更通过技术赋能带动湖南上市公司及中小微企业向前发展。   长沙智慧高地呼之欲出   本次智博会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大型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包含11个展区,现场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在会展现场,捷易生物遗传病领域智慧医疗项目、虹膜识别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华盾云科商密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签约落户长沙市,总投资约253亿元。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培养、金融扶持等方式,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打造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高地。长沙市工业信息化局总经济师熊祥林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19年,长沙市涉及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产业链的企业达到989家,其中规模以上涉链企业达到36家,实现总产值97.4亿元,实现税收3.5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长沙市涉链企业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规模以上涉链企业实现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3%,为长沙市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长沙市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在成功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同时,正在产生区域带动效应。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熊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20年上半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已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人工智能与传感器产业链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1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助推湖南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湖南企业   2017年以来,长沙市明确以智能装备、功率芯片、智能终端等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建设。湖南企业围绕“专、精、特、新”下功夫,选准“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项目,紧扣人工智能产业链打造各具特色的新产品。   在智能装备领域,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为代表的湖南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智能装备,在矿山开采、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等重要领域大放异彩。今年6月份,三一集团结合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先进技术,推出无人驾驶纯电动宽体车、5G版遥控挖机、云调度平台,并应用在紫金矿业威斯特矿业现场,为三一集团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又增添新利器。9月份,中联重科旗下搭载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收割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以及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亮相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赢得与会者高度评价。11月份,山河智能旗下的“基于5G网络的远程控制智能旋挖钻机”应用成果入围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创新技术与产品应用成果展。   在功率芯片领域,在202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上,时代电气副总经理余康表示:“我们已成功下线中国首条8英寸车规级功率芯片生产线,产品将于近期推出。”   在智能终端领域,中小微企业灵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自家产品赋能,发掘教育、医疗、安防、餐饮等民生领域商机,为潜在用户提供丰富的产品方案。   开智科教是国产机器人教具生产厂家,该公司培训部部长于兆轩在智博会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自2018年开发湖南市场,如今在湖南机器人教育市场已拥有40%的市场占有率。”   已提交创业板IPO申请的可孚医疗从事智能化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该公司参展智博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较为普遍,我们推出的智能穿戴装备具有多参数检测仪,可实时记录身体数据,并形成综合电子报告,是‘双11’销售爆款产品之一。”   湖南中大检测技术集团在智博会现场展示了一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全过程,现场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隐患区域,如果装载了我们自主研发各类传感器设备,就如同给灾害隐患区装上了‘千里眼’。智能设备可实时监测、采集、传输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迅速给主管部门提供针对不同状况的处置方案意见。”   湖南易泡智慧饮科技有限公司在智博会现场为观众展示了物联网智慧茶饮机。《证券日报》记者用手机扫描茶饮机上的二维码,选取一款茶品并点击确认,仅仅数分钟后一杯冲泡好的黑茶新鲜出炉。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表示:“智慧茶饮机结合了物联网、智能硬件、智慧零售等新技术,可在咖啡店、茶饮店、中高档餐厅、办公场所、学校、图书馆、医院、会展中心、影院等环境下使用。黑茶是湖南主产茶之一,我们想用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式让传统茶文化走近年轻一代消费人群,成功跨越通向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