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赋能湘企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23
  •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达70亿元,同比增长16.7%

      本报记者 肖伟

      11月15日,2020中部(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湖南省会长沙市落幕。为期3天的智博会,共有近400家企业展示创新成果,覆盖5G技术及应用、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近年来,长沙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风口,将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作为全市22条产业链之一,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计划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目前,人工智能产业不仅在长沙开花落地,更通过技术赋能带动湖南上市公司及中小微企业向前发展。

      长沙智慧高地呼之欲出

      本次智博会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大型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包含11个展区,现场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在会展现场,捷易生物遗传病领域智慧医疗项目、虹膜识别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华盾云科商密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签约落户长沙市,总投资约253亿元。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培养、金融扶持等方式,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打造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高地。长沙市工业信息化局总经济师熊祥林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19年,长沙市涉及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产业链的企业达到989家,其中规模以上涉链企业达到36家,实现总产值97.4亿元,实现税收3.5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长沙市涉链企业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规模以上涉链企业实现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3%,为长沙市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长沙市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在成功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同时,正在产生区域带动效应。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熊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20年上半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已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人工智能与传感器产业链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1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助推湖南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湖南企业

      2017年以来,长沙市明确以智能装备、功率芯片、智能终端等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建设。湖南企业围绕“专、精、特、新”下功夫,选准“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项目,紧扣人工智能产业链打造各具特色的新产品。

      在智能装备领域,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为代表的湖南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智能装备,在矿山开采、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等重要领域大放异彩。今年6月份,三一集团结合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先进技术,推出无人驾驶纯电动宽体车、5G版遥控挖机、云调度平台,并应用在紫金矿业威斯特矿业现场,为三一集团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又增添新利器。9月份,中联重科旗下搭载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收割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以及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亮相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赢得与会者高度评价。11月份,山河智能旗下的“基于5G网络的远程控制智能旋挖钻机”应用成果入围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创新技术与产品应用成果展。

      在功率芯片领域,在202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上,时代电气副总经理余康表示:“我们已成功下线中国首条8英寸车规级功率芯片生产线,产品将于近期推出。”

      在智能终端领域,中小微企业灵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自家产品赋能,发掘教育、医疗、安防、餐饮等民生领域商机,为潜在用户提供丰富的产品方案。

      开智科教是国产机器人教具生产厂家,该公司培训部部长于兆轩在智博会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自2018年开发湖南市场,如今在湖南机器人教育市场已拥有40%的市场占有率。”

      已提交创业板IPO申请的可孚医疗从事智能化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该公司参展智博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较为普遍,我们推出的智能穿戴装备具有多参数检测仪,可实时记录身体数据,并形成综合电子报告,是‘双11’销售爆款产品之一。”

      湖南中大检测技术集团在智博会现场展示了一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全过程,现场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隐患区域,如果装载了我们自主研发各类传感器设备,就如同给灾害隐患区装上了‘千里眼’。智能设备可实时监测、采集、传输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迅速给主管部门提供针对不同状况的处置方案意见。”

      湖南易泡智慧饮科技有限公司在智博会现场为观众展示了物联网智慧茶饮机。《证券日报》记者用手机扫描茶饮机上的二维码,选取一款茶品并点击确认,仅仅数分钟后一杯冲泡好的黑茶新鲜出炉。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表示:“智慧茶饮机结合了物联网、智能硬件、智慧零售等新技术,可在咖啡店、茶饮店、中高档餐厅、办公场所、学校、图书馆、医院、会展中心、影院等环境下使用。黑茶是湖南主产茶之一,我们想用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式让传统茶文化走近年轻一代消费人群,成功跨越通向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报告
  • 《多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2-29
    •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正加速普及,特别是在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安全防务等专业服务领域。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疫情防控以来,传统经济加快智能化转型,加速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转化速度,预计到2030年约有30%的工作岗位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智能研发提速 机器人显身手   韩国MBN电视台近日推出本国第一位人工智能主播。外形和真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工智能主播,模仿真人的声音和语调,顺利播报了当日的主要新闻和若干条快讯。MBN电视台表示,人工智能主播可以在发生灾难等紧急情况时,迅速向观众播报新闻内容,并可全天候持续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和费用成本。   德国的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阿达”一直备受关注。当人们在“阿达”的应用界面中输入症状后,“阿达”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评估病人的症状并给出治疗建议。“阿达”的诊疗“天赋”源于70多名医生、数学家、数据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知识与经验。负责开发“阿达”的科技公司负责人纳特哈特表示:“我们用了7年时间专注研究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问题,并建了一个全球医学专家网络来提供医学支持。”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0万人使用过“阿达”。2017年,这家初创企业获得了4000万欧元投资。   去年11月,日本NTT公司和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宣布,其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挑战当年日本“高考”英语满分200分的笔试题,获得了185分的高分。NTT公司称,他们一直致力于提高人工智能对英语笔试题的自动解答技术、提升其借助深度学习所获得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自2011年起,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等合作发起人工智能项目,检验人工智能可在多大程度上模拟人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久前,第二届欧盟人工智能联盟大会集中展示了一批典型案例,介绍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如何助力疫情防控。比如,训练智能机器人来照顾新冠肺炎患者,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病人肺部CT,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主席兼教授苏艾腾表示,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比放射医师更能有效地分析肺部CT。   多国出台政策 力促产业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出台政策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欧盟今年2月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力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过去3年里,欧盟用于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的资金增至15亿欧元,同比增长70%。欧盟近期还提出了一项重大的专项拨款,用于支持在“数字欧洲”计划下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欧盟希望未来10年每年吸引超过200亿欧元的投资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法国2018年5月出台“法国人工智能战略”,从政策层面力促研究机构将人工智能研发成果商业化。法国政府计划在2022年底前投入15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仅2019年,法国新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就达102家。   2019年12月,韩国政府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提出九大领域100个课题,计划2030年时将韩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提升至世界前列。韩国政府力争到2021年成功打造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全面开放公共数据,到2024年建立光州人工智能园区,到2029年为新一代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投入约1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90韩元)。   去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人工智能战略2019”,旨在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增强本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去年12月,东京大学和软银公司签署协议,宣布将共同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所,致力于开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软银将在今后10年为此投资200亿日元(1美元约合104日元)用于相关研究,促进日本人工智能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 助益经济增效   专家表示,未来全球可持续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数据所创造的价值,而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中最重要的应用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将在精准农业、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方面大有作为。   普华永道的最新研究指出,到2030年,凭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产品与效率的提升,全球经济总量有望额外增长13.4万亿欧元。研究认为,德国大部分行业尤其是医疗、能源和汽车行业的生产率将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显着提高,预计到2030年德国经济将实现11.3%的额外增加值。韩国政府预计,如果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相关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到2030年,韩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创造455万亿韩元经济效益。   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制造业及建筑业等大约2000家中小企业和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实施调查,并筛选出可用人工智能替代的业务,估算出如果中小企业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到2025年将产生11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少子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缺口问题。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时镐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研究各种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包括以基本劳动力为中心的工作岗位消失、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性、数据安全等问题,提前研究应对策略以及必要的法律和制度修订。 作者:牛瑞飞 马菲
  • 《赋能千行百业 业界共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8-19
    • 人民网武汉8月16日电 (记者许维娜)8月13日,由人民网主办,湖北省商务厅、文旅厅、科技厅、教育厅支持的“AI湖北行动”在武汉启动,湖北省委省政府、人民日报社主要领导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活动期间,人民网“AI+伙伴计划”发布,首批18个伙伴加入,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汇聚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生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当晚举办的人民网合作伙伴专场活动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代表,围绕传统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的最新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浪潮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深度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这一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创新范式,算力与数据成为驱动这些技术浪潮的底座。孟祥飞认为,生成式智能将成为变革性的力量,渗透到各个行业,落地为生产力工具。然而,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去强化,需要具体场景的牵引。他强调算力、数据、算法、模型、知识加场景的六位一体发展策略,以全面驱动生成式智能的发展,实现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       “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是国家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陶社平介绍,今年9月,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人民网AI展演中心将落户于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旗下的广西规划馆,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文化旅游新模式,推动形成“AI+广西”文旅产业案例。同时,集团还计划推动成立中国―东盟AI产业联盟,促进中国―东盟AI数字经济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莫金枝表示,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们积极顺应并推动创新发展的趋势。”莫金枝介绍,集团通过与高校合作,利用AI、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优化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其中,在养殖领域,通过全域数智养猪实现效率提升的同时降低成本,并通过数智育种大幅提升了育种成功率,通过实时在线一体化系统有效收集并处理养殖过程中的数据,辅助决策及追溯终端食品消费源头。       肖进视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胡梦箫展示了企业在生活娱乐型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团队在武汉SKP落地的艺术装置项目,因其独特的设计与背后的智能技术而受到关注。这一项目是团队的技术创新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尝试,展示了团队将科技融入生活、让技术服务于人的能力与决心。“生活娱乐型机器人主要区别于工业化运用的机器人,是AI产业向生活渗透的重要途径。”胡梦箫认为,这类机器人不仅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娱乐性和艺术性,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趣味性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湖北德行天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康富贵分享了企业在光伏领域里机器人运营维护方面的创新实践。康富贵介绍,光伏板在户外环境中易受风沙、雨雪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电路问题频发。为解决这个问题,集团研发了专门用于光伏运维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集群化管理,一个人可以在办公室同时管理数百台机器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集团的第二代系列产品则是一款履带式机器人,通过拆装简化、无人机配合以及提前配备的充电站等方式,实现对大面积光伏板的清洁与维护。       活动中,人民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半糖去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达成人工智能+数字阅读订阅产品研发合作,双方将就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阅读领域的应用与商业化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人民创投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人民创投依托自身的股权投资平台作用,全面整合人民网内容优势和研发能力,与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企业共同推进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有益尝试。 (责编:王仁宏、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