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赋能湘企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23
  •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达70亿元,同比增长16.7%

      本报记者 肖伟

      11月15日,2020中部(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湖南省会长沙市落幕。为期3天的智博会,共有近400家企业展示创新成果,覆盖5G技术及应用、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近年来,长沙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风口,将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作为全市22条产业链之一,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计划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目前,人工智能产业不仅在长沙开花落地,更通过技术赋能带动湖南上市公司及中小微企业向前发展。

      长沙智慧高地呼之欲出

      本次智博会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大型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包含11个展区,现场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在会展现场,捷易生物遗传病领域智慧医疗项目、虹膜识别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华盾云科商密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签约落户长沙市,总投资约253亿元。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培养、金融扶持等方式,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打造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高地。长沙市工业信息化局总经济师熊祥林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19年,长沙市涉及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产业链的企业达到989家,其中规模以上涉链企业达到36家,实现总产值97.4亿元,实现税收3.5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长沙市涉链企业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规模以上涉链企业实现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3%,为长沙市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长沙市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在成功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同时,正在产生区域带动效应。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熊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20年上半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已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人工智能与传感器产业链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1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助推湖南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湖南企业

      2017年以来,长沙市明确以智能装备、功率芯片、智能终端等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建设。湖南企业围绕“专、精、特、新”下功夫,选准“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项目,紧扣人工智能产业链打造各具特色的新产品。

      在智能装备领域,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为代表的湖南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智能装备,在矿山开采、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等重要领域大放异彩。今年6月份,三一集团结合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先进技术,推出无人驾驶纯电动宽体车、5G版遥控挖机、云调度平台,并应用在紫金矿业威斯特矿业现场,为三一集团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又增添新利器。9月份,中联重科旗下搭载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收割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以及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亮相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赢得与会者高度评价。11月份,山河智能旗下的“基于5G网络的远程控制智能旋挖钻机”应用成果入围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创新技术与产品应用成果展。

      在功率芯片领域,在202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上,时代电气副总经理余康表示:“我们已成功下线中国首条8英寸车规级功率芯片生产线,产品将于近期推出。”

      在智能终端领域,中小微企业灵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自家产品赋能,发掘教育、医疗、安防、餐饮等民生领域商机,为潜在用户提供丰富的产品方案。

      开智科教是国产机器人教具生产厂家,该公司培训部部长于兆轩在智博会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自2018年开发湖南市场,如今在湖南机器人教育市场已拥有40%的市场占有率。”

      已提交创业板IPO申请的可孚医疗从事智能化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该公司参展智博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较为普遍,我们推出的智能穿戴装备具有多参数检测仪,可实时记录身体数据,并形成综合电子报告,是‘双11’销售爆款产品之一。”

      湖南中大检测技术集团在智博会现场展示了一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全过程,现场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隐患区域,如果装载了我们自主研发各类传感器设备,就如同给灾害隐患区装上了‘千里眼’。智能设备可实时监测、采集、传输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迅速给主管部门提供针对不同状况的处置方案意见。”

      湖南易泡智慧饮科技有限公司在智博会现场为观众展示了物联网智慧茶饮机。《证券日报》记者用手机扫描茶饮机上的二维码,选取一款茶品并点击确认,仅仅数分钟后一杯冲泡好的黑茶新鲜出炉。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表示:“智慧茶饮机结合了物联网、智能硬件、智慧零售等新技术,可在咖啡店、茶饮店、中高档餐厅、办公场所、学校、图书馆、医院、会展中心、影院等环境下使用。黑茶是湖南主产茶之一,我们想用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式让传统茶文化走近年轻一代消费人群,成功跨越通向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报告
  • 《多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2-29
    •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正加速普及,特别是在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安全防务等专业服务领域。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疫情防控以来,传统经济加快智能化转型,加速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转化速度,预计到2030年约有30%的工作岗位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智能研发提速 机器人显身手   韩国MBN电视台近日推出本国第一位人工智能主播。外形和真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工智能主播,模仿真人的声音和语调,顺利播报了当日的主要新闻和若干条快讯。MBN电视台表示,人工智能主播可以在发生灾难等紧急情况时,迅速向观众播报新闻内容,并可全天候持续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和费用成本。   德国的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阿达”一直备受关注。当人们在“阿达”的应用界面中输入症状后,“阿达”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评估病人的症状并给出治疗建议。“阿达”的诊疗“天赋”源于70多名医生、数学家、数据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知识与经验。负责开发“阿达”的科技公司负责人纳特哈特表示:“我们用了7年时间专注研究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问题,并建了一个全球医学专家网络来提供医学支持。”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0万人使用过“阿达”。2017年,这家初创企业获得了4000万欧元投资。   去年11月,日本NTT公司和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宣布,其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挑战当年日本“高考”英语满分200分的笔试题,获得了185分的高分。NTT公司称,他们一直致力于提高人工智能对英语笔试题的自动解答技术、提升其借助深度学习所获得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自2011年起,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等合作发起人工智能项目,检验人工智能可在多大程度上模拟人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久前,第二届欧盟人工智能联盟大会集中展示了一批典型案例,介绍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如何助力疫情防控。比如,训练智能机器人来照顾新冠肺炎患者,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病人肺部CT,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主席兼教授苏艾腾表示,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比放射医师更能有效地分析肺部CT。   多国出台政策 力促产业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出台政策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欧盟今年2月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力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过去3年里,欧盟用于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的资金增至15亿欧元,同比增长70%。欧盟近期还提出了一项重大的专项拨款,用于支持在“数字欧洲”计划下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欧盟希望未来10年每年吸引超过200亿欧元的投资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法国2018年5月出台“法国人工智能战略”,从政策层面力促研究机构将人工智能研发成果商业化。法国政府计划在2022年底前投入15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仅2019年,法国新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就达102家。   2019年12月,韩国政府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提出九大领域100个课题,计划2030年时将韩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提升至世界前列。韩国政府力争到2021年成功打造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全面开放公共数据,到2024年建立光州人工智能园区,到2029年为新一代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投入约1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90韩元)。   去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人工智能战略2019”,旨在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增强本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去年12月,东京大学和软银公司签署协议,宣布将共同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所,致力于开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软银将在今后10年为此投资200亿日元(1美元约合104日元)用于相关研究,促进日本人工智能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 助益经济增效   专家表示,未来全球可持续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数据所创造的价值,而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中最重要的应用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将在精准农业、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方面大有作为。   普华永道的最新研究指出,到2030年,凭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产品与效率的提升,全球经济总量有望额外增长13.4万亿欧元。研究认为,德国大部分行业尤其是医疗、能源和汽车行业的生产率将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显着提高,预计到2030年德国经济将实现11.3%的额外增加值。韩国政府预计,如果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相关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到2030年,韩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创造455万亿韩元经济效益。   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制造业及建筑业等大约2000家中小企业和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实施调查,并筛选出可用人工智能替代的业务,估算出如果中小企业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到2025年将产生11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少子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缺口问题。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时镐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研究各种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包括以基本劳动力为中心的工作岗位消失、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性、数据安全等问题,提前研究应对策略以及必要的法律和制度修订。 作者:牛瑞飞 马菲
  • 《长沙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高地》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6-12
    • 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已从概念炒作和PPT演讲转向脚踏实地的测试和研发,这项高深莫测的黑科技也变为走进民生社会生活的智能助手。 日前,广州市发布《广州市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指出最快10个工作日可完成测试牌照审批。 无独有偶,6月8日,记者从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对话暨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开园仪式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国内场景最丰富智能系统测试区——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已经建成,并将于6月12日正式开园,届时还将举行“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对话”,这标志着长沙向全力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高地又迈进了一步!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勤杰出席并讲话。 场景丰富、测试全面:湖南湘江新区率先建成全方位测试、军民融合系统测试区 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对话暨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开园仪式将于6月12日正式举行,活动旨在面向全国正式推出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推介长沙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和优势,吸引相关领域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关注,聚集产业优质资源,浓厚产业发展氛围,抢占行业发展先机,将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为长沙新的亮丽名片。 本次活动由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主办,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岳麓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加州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百度、车和家、地平线、红杉资本、顺丰集团、桑德集团、三一集团等作为支持单位。来自新势力造车企业、传统汽车企业、汽车零部件及关键技术企业、智能机器人等行业的百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将参加此次大会。 据介绍,已经建成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是目前国内已投入运营的封闭式测试区中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的测试区,并将于6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 开园仪式当天,来自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大咖还将开展主题演讲和大咖对话,现场还将举行高大上的智能驾驶观摩及无人设备测试演示,让人拭目以待! 抢占先机:加速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高地 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目前智能制造的最高技术水平,是人工智能最大应用领域之一,也是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最大风口之一。今年4月16日,长沙市政府发布了《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这是4月3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后,长沙在全国第一个响应出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项目建设年”的决策部署,“湘江智谷—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将大有作为,项目总规划用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700亿元并将致力于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 据介绍,湖南湘江新区将以智能系统测试区的建设和运营为切入点,以联结技术链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为纽带,以高端技术为引领、以高端人才为支撑、以高端产业发力,全力推进智能公交、智能网联汽车、无人系统测试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大咖云集:湘江对话,驱动未来 电动公交的中国速度如何,机器人行业与汽车产业融合将会带来哪些变革?从IT到AI,和人们息息相关的物流业将会被人工智能带来哪些改变?对于这些科技界关切的问题,在此次“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对话”活动中进行热议。 本次活动不仅是测试区迎来开园,也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端思想对话,多位院士和行业大咖将带来如新时代汽车科技革命与创新发展、机器人行业与汽车产业融合所带来的变革、双引擎驱动的高智能互联网汽车等主题的十余场演讲,多位大咖也将围坐一起,畅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长沙优势,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