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饵料硅藻生产分泌型抗菌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1-31
  • 近日,藻类学主流期刊Algal Research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研究团队关于利用饵料硅藻生产分泌型抗菌肽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抗菌肽(AMPs)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抗菌谱,不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抗菌肽具有分子量低、抗菌谱广泛、活性强、稳定性好、在生物体内不残留等优点。因此,抗菌肽是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角褐指藻是水产养殖动物极佳的活体饵料,也是最好的天然饵料。尽管三角褐指藻具有营养价值高、易于培养等优点,但现存三角褐指藻的种质退化比较严重,品质有待提高。因此,培育优质且附加值含量高的三角褐指藻新种质势在必行。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三角褐指藻作为细胞工厂表达分泌型抗菌肽的报道。

    饵料硅藻分泌型的抗菌肽不仅能作为饵料,还能净化养殖环境,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大规模养殖。该团队基于前期搭建的基因编辑技术平台,构建了一个含有Scy抗菌肽基因和HASP启动子及信号肽的分泌型表达载体。DNA、RNA和蛋白质水平的验证结果均表明分泌型抗菌肽在三角褐指藻中成功表达。结果还表明,转化藻株的营养价值与野生型无差异,转化藻株表达的抗菌肽对考克式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本研究利用三角褐指藻作为细胞工厂表达分泌型的抗菌肽不仅可以直接用作饲料的添加剂,还可以将藻细胞直接投喂,具有净化养殖水体和提高水产经济动物幼体成活率的作用。

    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杨文婷,通讯作者为高山副研究员和王广策研究员。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相关研究成果:

    Wenting Yang, Lu Zhou, Jintao Zhuo, Xin Li, Songcui Wu, Guihong Yu , Shan Gao* , Guangce Wang*. Expression of secreted antimicrobial peptide in a marine diatom—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Algal Research, 2023(75). https://doi.org/10.1016/j.algal.2023.103270

  • 原文来源:https://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401/t20240130_6980673.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天然多糖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6-25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藻化学与海洋药物研究团队在天然多糖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成功从羽藻目绿藻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中提取出一种结构独特、富含阿拉伯糖的硫酸化杂多糖(CVP),该多糖可溶于水形成具备自修复与热响应特性的天然水凝胶(CVG)。该材料性能可调、来源天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加工适应性,在食品、生物医药和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以“A sulfated arabinose-rich polysaccharide hydrogel from Chaetomorpha valida: preparation,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为题,发表于国际生物高分子材料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CVP是首个发现的具有凝胶形成能力的富含阿拉伯糖的硫酸化多糖。该多糖具有“三重智能”凝胶行为。CVP水溶液在无需外加交联剂的条件下,仅凭分子间氢键和物理缠结作用,即可在室温下自组装形成稳定三维网络结构,形成自支撑水凝胶(CVG),展现出良好的热响应性和自修复能力。流变学表征,CVG经历高速剪切破坏后,能在10秒内迅速重组分子网络,恢复90%左右的储能模量,显示出优异的自愈性能。同时,细胞实验验证了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医疗与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生物安全基础。 为进一步提升水凝胶的机械强度与热稳定性以适应复杂应用场景,研究团队引入硼酸盐交联策略,成功制备出增强型水凝胶(CVBG)。通过调控硼酸盐浓度,材料的结构致密性、热稳定性及力学强度均实现显著提升。结构机制研究表明,CVG的稳定性主要来源于多糖链之间的氢键及潜在的三重螺旋结构协同作用;而在CVBG体系中,硼酸盐与多糖羟基间形成的B–O共价键是实现网络增强的关键。 该项研究不仅丰富了天然多糖水凝胶的结构与功能体系,也为其在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未来,该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3D生物打印墨水、可注射组织工程支架、智能伤口敷料、化妆品保湿载体等方向。 本论文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冷月洋为第一作者,王晶研究员与张全斌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 相关论文: Yueyang Leng,Jing Wang*, Ning Wu, Yang Yue, Lihua Geng, Quanbin Zhang*. A novel sulfated arabinose-rich polysaccharide hydrogel from Chaetomorpha valida: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5, 317: 144872.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5.144872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微藻生物能源研究中取得产氢耦合产油的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6-10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建国团队在微藻生物能源研究中取得产氢耦合产油的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微藻中的绿藻因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高产生物能源与二氧化碳减排相耦合等特点,被认为是生产可再生能源的理想生物资源。以往绿藻产能的研究重点关注于光合产氢和生物柴油两个不同侧面的单独研究,一方面,绿藻光合产氢和油脂积累的诱导模式不同,前者为硫限制而后者则为氮限制;另一方面,产氢与产油在需求能量物质NADPH上存在竞争,传统上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此消彼长难以兼顾,因而鲜见同一藻株协同产氢与油脂积累的报道。 海洋所藻类生物技术团队筛选出一株原壳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可在氮限制条件下产氢,其产氢量与传统缺硫诱导下的经典模式藻株莱茵衣藻相当,在密闭隔氧+氮限制可诱导原壳小球藻同步光合产氢和油脂积累,其机制为:(1)氮限制使光合暗反应关键酶Rubisco降解,造成光合光反应电子和能量(NADPH)的积累,进而诱导活性氧产生;(2)在此状态下,细胞呼吸耗氧大于光合放氧,在密闭条件下产生厌氧环境,诱导氢酶活化,光合作用光反应过剩电子大量流向氢酶,实现高效光合产氢;(3)厌氧发生后,缺氧抑制呼吸电子传递,反馈抑制TCA循环,造成脂肪酸合成底物乙酰辅酶A积累。细胞中乙酰辅酶A和NADPH的积累为油脂合成提供了底物和能量,同时活性氧的大量产生可诱导油脂合成相关酶的高表达,进而有利于油脂的积累。因此原壳小球藻可在高效光合产氢的同时实现油脂大量积累。 该研究同时兼顾光合产氢和油脂积累,有利于推动从单一产能向协同调控多个产能过程的转变,为降低微藻生物能源生产成本、发掘微藻开发应用潜能、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张立涛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刘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李凌副研究员参与了相关工作。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Zhang Litao, Li Ling, Liu Jianguo (2022) Enhanced biohydrogen and lipid coproduction in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under nitrogen-limiting conditions in a closed system.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359: 13216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965262201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