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天然多糖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6-25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藻化学与海洋药物研究团队在天然多糖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成功从羽藻目绿藻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中提取出一种结构独特、富含阿拉伯糖的硫酸化杂多糖(CVP),该多糖可溶于水形成具备自修复与热响应特性的天然水凝胶(CVG)。该材料性能可调、来源天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加工适应性,在食品、生物医药和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以“A sulfated arabinose-rich polysaccharide hydrogel from Chaetomorpha valida: preparation,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为题,发表于国际生物高分子材料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CVP是首个发现的具有凝胶形成能力的富含阿拉伯糖的硫酸化多糖。该多糖具有“三重智能”凝胶行为。CVP水溶液在无需外加交联剂的条件下,仅凭分子间氢键和物理缠结作用,即可在室温下自组装形成稳定三维网络结构,形成自支撑水凝胶(CVG),展现出良好的热响应性和自修复能力。流变学表征,CVG经历高速剪切破坏后,能在10秒内迅速重组分子网络,恢复90%左右的储能模量,显示出优异的自愈性能。同时,细胞实验验证了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医疗与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生物安全基础。

    为进一步提升水凝胶的机械强度与热稳定性以适应复杂应用场景,研究团队引入硼酸盐交联策略,成功制备出增强型水凝胶(CVBG)。通过调控硼酸盐浓度,材料的结构致密性、热稳定性及力学强度均实现显著提升。结构机制研究表明,CVG的稳定性主要来源于多糖链之间的氢键及潜在的三重螺旋结构协同作用;而在CVBG体系中,硼酸盐与多糖羟基间形成的B–O共价键是实现网络增强的关键。

    该项研究不仅丰富了天然多糖水凝胶的结构与功能体系,也为其在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未来,该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3D生物打印墨水、可注射组织工程支架、智能伤口敷料、化妆品保湿载体等方向。

    本论文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冷月洋为第一作者,王晶研究员与张全斌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

    相关论文:

    Yueyang Leng,Jing Wang*, Ning Wu, Yang Yue, Lihua Geng, Quanbin Zhang*. A novel sulfated arabinose-rich polysaccharide hydrogel from Chaetomorpha valida: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5, 317: 144872.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5.144872

  • 原文来源:https://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506/t20250620_7872894.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海藻可食用生物降解膜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1-26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研究团队在紫菜多糖可食用生物降解膜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JCR一区)发表。 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因其难降解且在高温下会释放有害物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此外,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还加剧了石油资源的消耗。因此,开发可生物降解、可再生的天然聚合物来替代传统塑料包装薄膜,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紫菜养殖过程中,末水紫菜和紫菜废弃物因食用价值低被大量弃用,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实际上,次等紫菜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成分,是制造可生物降解薄膜的理想原料。 研究团队以次等紫菜为原料,研究优化了次等紫菜提取纯化多糖工艺,制备得到一种结构特殊的紫菜多糖,研究确定了次等紫菜多糖制备生物膜配方,优化了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膜厚度均匀,透明度好,具有非常好的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为于22.89 %,拉伸强度达5.65 Mpa)。 生物降解实验结果显示,该海藻多糖生物薄膜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不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有潜在的改善土壤墒情作用。此外,所制备的生物薄膜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在草莓保鲜实验中,该薄膜7天内展现出了显著的保鲜效果,可有效延长草莓的储存时间,在食品保鲜包装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为末水紫菜和紫菜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进一步提高紫菜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和TS学者“攀登计划”等项目资助。 论文信息: Qiang, X.; Song, Y.L.; Niu, J. F.; Gu, W. H.; Wang, X. L.; Wu, S. C.; Zhang, Y. H.; Wang, L. J.*; Wang, G. C.*?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biodegradable films based on polysaccharide from?Pyropia yezoensis?waste with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2024). https://doi.org/10.1007/s10811-024-03369-w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新型电催化用于海洋微生物污损防护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1-08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段继周团队在电催化产生活性氧用于海洋污损防护上取得研究进展,合成的功能性催化剂实现了在模拟海水环境中产生过氧化氢活性氧,并原位用于典型海洋细菌杀菌。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 过氧化氢(H2O2)作为一种价值高、环境友好的氧化剂和重要的基础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程工业、能源储存、废水处理等。目前,工业上采用高耗能、高要求的蒽醌法合成H2O2。此外,H2O2溶液在运输和储存中不稳定且具有危险性。为了实现按需和实时应用,通过电化学两电子ORR,利用可再生O2,直接原位生成H2O2。这种合成H2O2的方法是一种有吸引力和非常有望替代蒽醌法的方法。目前,关于ORR电催化制备H2O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酸性或强碱性电解液中,在中性电解液中的研究较少。在中性溶液中合成H2O2对于其实际应用是非常有前景的。此条件下可以避免H2O2制备过程中pH的影响。海水作为地球上储量丰富的资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原位电催化制备H2O2的中性电解液。同时,合成的H2O2在海洋生物污损/杀菌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海水作为电解质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团队前期探究了金属/碳复合材料在模拟海水中电催化产生过氧化氢的性能,同时进行了原位杀菌性能的初步探究。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产活性氧的选择性和产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改变ZIF-8的热解温度,合成了不同氮掺杂类型(石墨氮、吡啶氮和吡咯氮)的非金属N-Cx材料。通过N含量和N掺杂类型的调控,该N-Cx催化剂在模拟海水溶液中表现出较好的2e- ORR催化性能,较高的H2O2产率(631.2 mmol g-1 h-1)和法拉第效率(79.8%)。通过理论计算表明石墨氮的2e- ORR催化活性高于吡啶氮和吡咯氮,且石墨氮的相邻碳原子为活性中心。此外,该催化剂在模拟海水中产生的H2O2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对海洋现场杀菌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为海洋资源的能源化利用和微生物防污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王楠为论文第一作者,张瑞永、段继周和侯保荣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项目、山东省青年基金等的共同支持。 论文信息:Nan Wang, Shaobo Ma, Ruiyong Zhang*, Lifei Wang, Yanan Wang, Lihui Yang, Jianhua Li, Fang Guan, Jizhou Duan*, Baorong Hou*. Regulating N Species in N‐Doped Carbon Electro‐Catalysts for High‐Efficiency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Simulated Seawater. Advanced Science, 2023, 202302446. DOI: 10.1002/advs.20230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