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将在山东打造院地合作新模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18
  • 展示台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延斌 郝晓明 通讯员刘妍)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以下简称沈阳分院)与深圳市新南山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山控股)举行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内容,沈阳分院及系统相关单位与南山控股将共同建设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设立南山计划专项引导资金。双方还将围绕高端化工、金属材料、新能源等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共同打造院地合作的新模式,为山东传统产业结构调整、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南山控股是排名“中国企业500强”前列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形成了以铝业、纺织服饰、金融、航空、健康等为主导的多产业并举发展格局。自主创新能力是南山控股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多年来,沈阳分院与南山控股建立起了紧密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相继与南山控股开展项目合作,合同金额超过5000万元。

    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表示,沈阳分院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中国科学院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与南山控股开展高起点、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促进更多中国科学院技术成果在南山控股转移转化,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签约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能源研究院)还分别与山东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共建山东能源研究院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的合作协议。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8/17/content_450950.htm?div=-1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捧一方土,树万片林》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7-10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捧一方土 树万片林。土壤样品采集 科研人员考察策勒沙漠站固沙植被。 稳定性肥料添加剂 科研人员在清原站 拔节期玉米秸秆覆盖效果 石油污染场地电修复工程 。 65年前,一批老一辈科学家齐聚东北,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基础研究到公益应用研究,为农林生物科学和农林生产经济建设出谋献策。 如今,新一代“林土人”抓住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契机,凝练特色学科和主攻方向,传承“林土精神”、助力生态文明,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践行者。 今天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正因中国科学院特色研究所建设而创树别样的美丽。 问题导向 定位特色沈阳生态所所长朱教君始终坚信:“能进入特色研究所,因为我们真的有特色,而且具有特色学科和独特区域‘双特色’。” 从学科发展来看,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坚守深耕,沈阳生态所在林业生态、农业生态、环境生态3个领域形成了深厚的学科积淀,也曾取得丰硕的成果——从动态地植物学的创建,到森林采伐更新理论写入国家规程;从农田防护林学的创建,到三北防护林理论与技术体系支撑;从土壤酶学的创建和植物营养理论的探究,到长效碳酸氢氨、长效缓释复混肥等新型绿色肥料的研制及推广;从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原理和生态建设理论的提出,到污染土地处理革新技术、石油污染土壤协同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从区域对象来看,沈阳生态所立足于东北地区,这里有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唯一的森林屏障带,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同时还是老工业基地。如此区域特点却伴生着棘手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屏障带服务功能低下、威胁区域生态安全,肥料投入量大效率低、面源污染严重,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经济发展等。 生于斯长于斯。为此,沈阳生态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特色研究所的定位: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千年战略,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绿色发展、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治理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在森林生态与屏障带建设、土壤生态与绿色环保型肥料研发、污染生态与环境治理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研究,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关键科技支撑。 沈阳生态所纪委书记卓君臣当时任科技处处长。他回忆道:“特色研究所申报时间很紧张,但所领导决策非常果断,我们选择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服务国家目标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主要领域。” 定位明确了,但“痛点”仍未消除。朱教君在2016年底开始主持全所工作时就深刻感受到,沈阳生态所“迫切需要一场改革来重新认识自己、证明自己”,而紧跟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潮流无疑是绝佳机会。 以人为本 重培力引 缺人,是沈阳生态所面临的第一个痛点,朱教君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留人。 青年人才是研究所创新发展最具活力的群体,也是特色研究所建设的主力军,重点培养青年人才是改革的首要举措。在地理区位处于劣势、薪酬保障条件没有优势的前提下,如何留住青年人才、培养好青年人才,沈阳生态所领导集体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布局。 为使青年骨干人才长本领、强能力,沈阳生态所专门设立青年学术奖、留学基金,开设基金申报讲座、青年学术沙龙等,打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同时,推进学科组长、中心主任、管理部门负责人大幅年轻化,以优化人才年龄结构。 人事处处长叶汉峰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果积累需要时间,人才培养同样需要时间,特色研究所建设为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 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理学硕士到植物研究所理学博士,吕晓涛没想到自己最后会来到沈阳生态所。 “当时,我的博士导师韩兴国任沈阳生态所所长,老师让我来这里试试。”吕晓涛回忆说。为了全家团聚,吕晓涛的妻子也辞掉工作随丈夫北上,为此付出了待业近一年的代价。 2010年入职助理研究员、2015年破格晋级研究员,吕晓涛没有辜负导师的期望和妻子的支持。在沈阳生态所的帮助下,他于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6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之千层次人才,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人才计划项目资助。他带领的“草地生态与适应性管理”研发团队,作为沈阳生态所10个特色创新团队之一,从最初的两人发展到目前十几人的规模,频频发表高水平论文。 今年4月,吕晓涛等人从植物养分利用特征种内变化这一新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生态学会期刊《生态学杂志》。 “这篇论文多年前就开始酝酿,如果我当初匆匆写完发出去,可能直接被编审拒稿。” 吕晓涛说,经过这些年的打磨,虽然结论还是一样,但内容更有说服力,让自己有底气选择更有影响力的期刊投稿。 说起发表高水平论文,还要提到另一支特色创新团队——“森林生态屏障带提质增效”科研团队。在首席科学家朱教君的带领下,团队不仅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了一批论文,还培养了多名优秀的青年人才。该团队副首席科学家王绪高就是其中之一,他于2017年获得国家相关人才计划支持。 今年3月,王绪高指导的博士生毛子昆与哥伦比亚罗萨里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土壤养分和菌根真菌在温带森林群落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阐释了树种菌根类型调控森林群落结构的潜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植物学家》。 对于这些脱颖而出的青年人以及他们的成果,朱教君表示,“带头人很重要,稳住他们更重要”“有困难,我想办法去解决;没有钱,我可以去贷款”。稳定关键人才,既需要为人才解决实际困难,用事业和待遇留人;也愿意交朋友、讲情怀,用感情留人。特色研究所建设期间,沈阳生态所的关键人才没有出现流失现象。 除了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沈阳生态所也非常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沈阳生态所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和地方政策,提高引进人才待遇,筑巢引凤。针对领域话语权人才、技术人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则以特色学科为导向,在职称晋升、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科研及技术人才的引进。 集散成聚 团队作战 痛点其二:“我们的学科低水平重复、碎片化现象严重,分散的小学科组不利于协同攻关,限制了重大成果产出。”朱教君说。 建设特色研究所以来,沈阳生态所采取“集散成聚”的方针,建设特色大团队,打造科研组织新模式。一方面,以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整编32个学科组,组建10个特色创新团队,构建学科组主建、特色大团队主战的科研模式;另一方面,采取经费匹配、特殊津贴等资源倾斜配置措施,优先支持特色大团队发展。
  •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与济宁市达成战略合作:裕祥纳米新材料项目落户汶上化工区》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1-06
    • 10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与济宁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山东成果对接会在济宁市举行。市委书记傅明先,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光亮,副市长张胜明及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等市县领导出席。寅寺镇党委书记、汶上县化工园区党工委书记刘峰与大连裕祥集团副总经理朱志铭就纳米新技术材料制造项目签订投资意向书。 该项目主要基于重腐蚀防护材应用的高端纳米新技术材料的制造、销售,是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重点产业化项目,是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纳米氧化物浓缩浆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拥有30多项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家发明专利。其孵化企业裕祥科技是我国东北地区领先的纳米材料和工业重防护材料生产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旗下的裕祥化工为舰船涂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承担了我国船舶海洋涂料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该项目是强强联合,旨在汶上化工园区打造国际依靠的纳米浓缩浆液、纳米色浆和各种纳米复合材料为主导产品的重防护产品生产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