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与济宁市达成战略合作:裕祥纳米新材料项目落户汶上化工区》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1-06
  • 10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与济宁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山东成果对接会在济宁市举行。市委书记傅明先,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光亮,副市长张胜明及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等市县领导出席。寅寺镇党委书记、汶上县化工园区党工委书记刘峰与大连裕祥集团副总经理朱志铭就纳米新技术材料制造项目签订投资意向书。

    该项目主要基于重腐蚀防护材应用的高端纳米新技术材料的制造、销售,是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重点产业化项目,是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纳米氧化物浓缩浆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拥有30多项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家发明专利。其孵化企业裕祥科技是我国东北地区领先的纳米材料和工业重防护材料生产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旗下的裕祥化工为舰船涂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承担了我国船舶海洋涂料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该项目是强强联合,旨在汶上化工园区打造国际依靠的纳米浓缩浆液、纳米色浆和各种纳米复合材料为主导产品的重防护产品生产高地。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将在山东打造院地合作新模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18
    • 展示台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延斌 郝晓明 通讯员刘妍)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以下简称沈阳分院)与深圳市新南山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山控股)举行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内容,沈阳分院及系统相关单位与南山控股将共同建设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设立南山计划专项引导资金。双方还将围绕高端化工、金属材料、新能源等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共同打造院地合作的新模式,为山东传统产业结构调整、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南山控股是排名“中国企业500强”前列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形成了以铝业、纺织服饰、金融、航空、健康等为主导的多产业并举发展格局。自主创新能力是南山控股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多年来,沈阳分院与南山控股建立起了紧密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相继与南山控股开展项目合作,合同金额超过5000万元。 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表示,沈阳分院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中国科学院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与南山控股开展高起点、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促进更多中国科学院技术成果在南山控股转移转化,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签约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能源研究院)还分别与山东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共建山东能源研究院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的合作协议。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金纳米棒材料组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万勇
    • 发布时间:2017-12-07
    •   微纳加工方法主要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基本类型。前者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微纳加工领域的主流技术,但其由于受到物理极限的制约,一般加工分辨率在几十纳米量级上。后者则可在更小的尺度(包括分子尺度)上实现加工,被认为是一种突破物理限制的有效途径。然而,“自下而上”的组装方法由于科学认知和实验技术的不足,导致其在低缺陷、大面积、组装过程、组装结构等四个方面存在持续的挑战。相对而言,组装结构面临的障碍最大。这其中,一个最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组装对称性的可调控。组装对称性可调控对于组装结构多样性和组装体功能的丰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由于形状互补性,组装结构对称性受到组装单元的形貌限制,四方单元易于形成四方密排结构,而球型则形成六方密排对称结构。由于在组装动力学过程中组装单元间的复杂力平衡和热力学最小原理的要求,打破形状依赖的组装结构对称性似乎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纳米科学卓越中心刘前课题组与吴晓春课题组、邓珂课题组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Ivan I. Smalyukh课题组合作,通过引入一种新概念的主导控制力,首次实现了纳米金棒的四方对称性组装,一举突破了一直以来八面体金棒只能是形状依赖的六方对称结构的实验结果。这一结果也在八面体银和钯纳米棒上得到了实现,展示了这种方法的普适性。多尺度模拟计算进一步揭示这种控制力主导了非形状依赖的组装过程,并很好的解释了四方对称比六方对称具有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的实验结果。这种方法开辟了一条打破形状依赖组装对称性的新途径,为组装结构的多样性和纳米材料组装结构的可设计、可控提供了了有力工具,将为推动纳米组装技术的进步提供助力。   该工作是刘前课题组前期研究(Nanoscale, 2014, 6, 3064;Langmuir 2013, 29, 6232;Chem. Commun., 2012, 48, 2128; Langmuir 2011, 27, 11394)的进一步拓展,已于 11月10 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10, 13743)。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1111-4。该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国家基金委和欧盟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