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可再生能源发展今年开局良好》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5-05
  •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大水电项目和抽水蓄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58亿千瓦;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

         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04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989万千瓦,海上风电51万千瓦;“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67.7%。一季度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风电投资完成约249亿元,同比增长15%。

         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3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8%,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155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万千瓦。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投资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177.6%。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并网工作正积极推进,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近期已正式印发实施。


  • 原文来源:http://www.gov.cn/lianbo/2023-05/05/content_5754177.htm
相关报告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08
    • 近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5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白鹤滩水电站投产的第8台机组,标志着水电站一半机组已投产。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规划》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作出哪些部署?记者采访了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和行业专家。 跃升发展呈现四大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已突破10亿千瓦大关,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40%。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连续17年、12年、7年和4年稳居全球首位,光伏、风电等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攻坚期。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要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如何理解“高质量跃升发展”?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我国要在短短不到10年内夯实能源转型基础,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必“以立为先”,进一步换挡提速,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既要实现技术持续进步、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持续提高、竞争力持续增强,全面实现无补贴平价甚至低价市场化发展,也要加快解决高比例消纳、关键技术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等关键问题,进一步提质增效。 在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呈现哪些新的特征?“新能源在新阶段要有新气象。”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特征。 具体来看,一是大规模发展,进一步加快提高发电装机占比;二是高比例发展,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三是市场化发展,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四是高质量发展,既大规模开发,也高水平消纳,更保障电力稳定可靠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以往规划,本次《规划》首次以国务院9部门联合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李创军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对资源详查、用地用海、气象服务、生态环境、财政金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亟待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的土地、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强化政策协同保障。 “这既是规划发布形式的创新,更有助于形成促进新时代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李创军说。 可再生能源将成增量主体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规划》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紧紧围绕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要求,明确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量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 “从可再生能源内部看,我国地热能供暖、生物液体燃料、生物天然气等非电利用受资源条件、技术成熟度、开发利用经济性等因素影响,利用规模相对有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仍将以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彭程表示。 针对发电目标,《规划》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番。 彭程分析认为,在各类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定位和空间预期上,常规水电项目前期工作复杂,建设周期长,“十四五”期间投产项目基本明确,投产规模稳步增长;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受可用资源收集与利用经济性、环保要求等约束,规模有限;光热发电、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尚处于商业化示范或研发阶段;资源储量大、建设场址灵活、经济性好的风电、光伏发电必须承担起新增主力责任。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消纳目标和非电利用目标: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2025年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这些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各类非化石能源的资源潜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开发利用经济性等多种因素确定的,能够为完成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左右和2030年25%左右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李创军说。 为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特高压建设进一步提速。5月19日,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启动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浙江段)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工程建成后可将四川800万千瓦清洁水电送至浙北负荷中心。目前,该工程湖州吴兴段已贯通,为清洁电能高速入浙打通了第一站。预计到2030年,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由目前的2.4亿千瓦提高到3.7亿千瓦以上。 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 “规划的生命在落实,《规划》提出以区域布局优化发展、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以行动计划落实发展。”李创军说。 记者了解到,在区域布局优化发展方面,“三北”地区优化推动基地化规模化开发,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就地就近开发,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 在重大基地支撑发展方面,明确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湾、冀北、松辽、新疆、黄河下游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藏东南、川滇黔桂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集群。 在示范工程引领发展方面,推进深远海风电、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等技术创新示范,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光伏治沙等开发建设示范,中小型抽水蓄能、村镇新能源微能网等高比例应用示范三大类18项示范工程,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在行动计划落实发展方面,部署了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乡村能源站等九大行动计划,以扎实有效的行动保障规划全面落地。 与此同时,《规划》更突出多元融合。既强调可再生能源各品种之间的互补发展,也强调与化石能源的融合发展,同时还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基建等国家战略,开展光伏治沙、建筑光伏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多模式创新,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场景,着力构建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多元迭代发展新局面。 随着政府补贴的退出和取消,作为新增主体的风电、光伏发电已经进入平价阶段、市场化发展阶段,且风电光伏发电技术装备、产业链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四五”时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孰多孰少、哪里多哪里少,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主要是做好政策供给、创造良好环境,引导规划总目标实现,不再特别扶持特定行业或给某一行业压担子。”彭程表示。(来源:经济日报 | 记者 王轶辰)
  • 《中东可再生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5
    • 随着中东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扩大,减排压力不断增大。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地区国家纷纷出台并更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努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加快能源转型,助力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根据目前中东国家公布的计划,到2030年,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不含水力发电)总发电能力将超过192吉瓦,为当前水平的17倍,其中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将占42%以上,风能约占35%。分析认为,中东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有利于地区国家推动绿色发展、减少碳排放,并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多国力推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 近年来,中东国家充分利用各自的自然禀赋,积极开发绿色能源项目,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 埃及位于撒哈拉沙漠东缘,全年日照充足。位于埃及南部的阿斯旺本班光伏产业园项目占地37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园之一。2019年园区建成投产当年,埃及利用太阳能产出的电能总量达到24亿千瓦时,有效缓解当地用电紧张问题。该项目因此印在了埃及发行的纪念币上,成为一张“国家名片”。埃及学者穆斯塔法表示,5年前,埃及经常拉闸限电,现在随着太阳能项目陆续上马,这一问题大大缓解。 去年1月,沙特能源部启动了第三轮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招标。这轮招标包括4个太阳能发电项目,总发电能力为1.2吉瓦。今年1月,阿联酋全球铝业和迪拜电力与水务局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阿联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太阳能生产铝的国家,率先在应用可再生能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自2011年建设第一座太阳能电站以来,阿尔及利亚已有22座太阳能电站处于运营状态。 全球风能委员会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风能将成为中东地区可持续、高效益的能源,创造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摩洛哥、约旦等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将风电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摩洛哥2019年风电装机总量位居非洲第三;约旦目前有5家风力发电站,分布在伊布拉西亚、赫法、马安和塔菲勒;埃及在苏伊士湾西岸的扎阿福兰地区建立了多座风力发电厂。 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持续出台 中东国家经济结构普遍较为单一,经济状况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为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地区多国相继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加快能源转型步伐。 埃及计划到2022年将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提升至20%,到2035年提升至40%。埃及政府不断健全管理和监管机制,为光伏发电设定了上网补贴电价,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国际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 地区多国将能源转型视为加快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一大战略。2016年4月,沙特发布“2030愿景”,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60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到50%。沙特政府还计划2023年前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投资500亿美元,相关措施包括扶植本地开发商、放松对本地太阳能面板制造商的限制。沙特工业发展基金会也推出了可再生能源融资计划。 摩洛哥计划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满足50%电力需求,到2050年将实现满足100%电力需求。根据2019年的数据,可再生能源约占该国电力需求的35%。截至2019年底,摩洛哥的太阳能装机容量为736兆瓦,整个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为3264兆瓦。 2017年,阿联酋发布“2050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50年阿联酋能源结构中44%为可再生能源、38%为天然气、12%为清洁化石能源、6%为核能,总投资预计达6000亿迪拉姆(1美元约合3.67迪拉姆)。该战略预计未来30年阿联酋能源需求年均增长6%,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从目前的25%提高至50%,减少发电碳排放量70%,整体能源使用效率提升40%,为阿联酋节省开支约7000亿迪拉姆。 此外,阿曼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10%。科威特规划到2030年实现15%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中国与中东新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不管是风电还是光伏发电,中国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规模庞大的输电网络。中东国家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穆罕默德·穆萨说。 “中东地区未来将迎来太阳能发电、风电高速发展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在中东地区得到推广应用。”中东可再生能源研究专家詹姆斯·基德表示。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地区多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15年8月,中埃签约筹备可再生能源国家联合实验室,极大推进可再生能源领域深度合作。2018年8月,浙江正泰和特变电工两家中企分别参与承建埃及本班光伏产业园的165.5兆瓦和186兆瓦两个项目。 中东媒体指出,中国已成为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力量。包括沙特、埃及、阿联酋和卡塔尔在内的中东国家都已经把能源多元化作为一大经济增长战略,相关领域的融资、设计、采购、建设、开发等都将持续拥有巨大需求。中国参与的一些能源发展项目正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北非电力走廊”的一部分,将惠及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苏丹等国。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埃及国际公司总裁杨凯分析称,由于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同时多国为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未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可以在太阳能、风能、电力存储技术、氢能源等多领域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穆罕默德·穆萨表示,期待中国的“智能光伏”等先进技术帮助中东地区突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瓶颈,“我们把中国视为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